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打造幸福活力课堂
2021-10-28程岩
程岩
“校本研修”涵盖了设施设备建设、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文化建设等内容,是提高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发展的一种办学实践。
综合分析,理清研修路径
学校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挖掘学校核心发展能力,依据现代化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发展现状,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幸福学校”建设为牵引,保证每位学生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五年来,学校以研修规划阶段任务为引领,以重点工作为推进,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为载体,通过分解研修目标、分段推进专题、分层落实任务,着力从理论学习、专题研修、专家引领、技术应用四个途径,依托技术支撑,全力促进课堂转型,打造活力高效课堂。
反思改进,注重主题跟进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源于问题、团队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围绕“确定主题,研磨方案;典型示范,专业引领;个性化指导,分层推进”思路, “打造幸福活力课堂”这一主题,学校开展跟进式校本研修活动。对照《中山区有效教学执行标准》,架构桃源小学《幸福课堂方案》,在查找教学问题、确立解决对策、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围绕关注知识传授目标达成、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等原则,学校制定了《幸福课堂评价标准》。学校教导处把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年、学科,把研究探索的权利还给教师,进行了两年三个阶段的跟进研训:
第一阶段,自诊反思改进。教师对照课堂教学录像、幸福课堂评价标准,围绕教导处设计的教学行为实施细目表,以“我评我自己”的形式对教学策略实施进行自诊、反思,达成共识。
第二阶段,团队合作教研。这一阶段学校将个体的思考引向互助开放的交流共享,通过“问题—实践—反思”的方式,营造“平等宽容、和谐互助”的团队学习氛围。教导处组织各学科围绕 “问题化学习”幸福课堂实践,通过“我评我团队”教学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提高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教学互诊。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从“技术性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
强化责任,扎实过程管理
实施课堂转型是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势,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的突破点。学校把扎实校本研修过程作为实施课堂转型运行的载体,推动课堂转型向纵深发展,打造幸福课堂。
强化责任落实。校长作为课堂转型的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积极投入个性化教研、校本化培训、多元化课程等,围绕课堂转型核心理念,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转型实施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调研与现状分析,召开课堂转型专项会议。副校长引领教师针对区域课堂转型的“四个叩问”“六个了解”及“三环五度”模式进行全面解读,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明确教导处、学年组管理职责,主任、学年组长立足于团队,一对一落实“研—思—行—议”的校本研修步骤,研修中做到有计划、强执行、勤检查、常改进。细化教研组做课、教研流程,组织教研组全员参与,教师课前有设计课后有反思,观课教师课后有教学建议。
强化专业引领。校本研修中关注专业引领。确保研修问题具有指向性,解决问题具有跟进性,研修意识具有学术性,研修智慧具有生成性。每年请进修学校小教部全体教研员下校进行教学调研活动,教研员们深入课堂,对学校全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观摩,课后教研员们紧扣研修主题,与各学科组教师一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帮助学校及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的优势与问题,理清实践思路,同时对校本研修的流程、内容及成效提出中肯建议。
强化分层推进。以“分层推进全员发展”为教师发展培养策略,在青年教师中实施“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的培养项目,在名师、骨干教师中实施“张扬个性超越自我”的培养项目,在发展中教师中实施“跨越落点寻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项目。学校注重外引内联,以讲座、互动、案例分析、考察学习、异校锻炼、导师带领教等多种培训形式,通过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团队合作、个体研修、专家引领、观摩研习,提高教师教育境界,引导他们用高尚的职业情操做精神支撑,提高育人专业素养,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强化问题生成。课堂转型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环节中的作业,具有对教学的诊断功能,可以使教师了解学情并进一步改进教学。
智能引领,加强技术对接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校本研修的支撑与引领,积极建设智能化校本研修环境,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使其通过视频直播、视频点播、网上教研、资源平台推广等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学校把新技术培训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积极开发致力于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教材,通过系列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中,学校组建培训团队对教师进行“交互功能”“书写功能”“批注编辑”“教学工具”“图形绘制”“擦除功能”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全员培训、集体教研、骨干引路等,帮助教师高效地掌握新技术。培训后,以竞赛促实践举办了“白板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拉练等活动,获奖教师做好经验推广,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共享与应用,以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学习方式转变,促课堂全面转型。
智慧教育平台是个庞大的云教学智能系统,个性定制的智慧教育平台拥有海量资源库,师生的教学互动性强。为了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技能,学校进行了“智慧教育平台全员培训”,层层发动、全员轮训、人人过关。目前,8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平台进行资料搜集, 60%以上教师掌握了教学通软件与电子白板对接技术,提升了备课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
“互联网+”赋予了教育新的活力,学校注重骨干教师及名师数字化课程建设,全力组织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借力“晒课”平台,从录课到晒课,从晒课到优课,展示视频教学的风采,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以名师送教、名师异地同步课堂网络研修方式,创新了研修活动。近两年,学校在年度网上晒课、部级与省市级优课征集方面成绩斐然,学校还代表中山区在大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总结表彰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依据数字化网络协作平台,以课题项目为依托,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学校在共享教育资源中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利用大连市教育学院的网络平台,以名师送教、名师异地同步课堂网络研修方式,学校完成了大连市首次与北三市(区)和长海县同步开展的网络校本研修对接活动。学校数学研修团队六位老师,利用网络传输平台与普兰店多所学校的教师开展了交互式的现场研修活动,研修过程中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专业的教学水准、高效的研修效果对全市教学研究模式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校本研修的生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学定教,围绕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实践、创新性素质发展等要素,开展幸福教学的环境支持策略、課堂优化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实践探究,彰显“幸福、参与、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特征,学校走在不断创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