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原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28陈光华战金伟陈若楠孙丽娟任玉东杨屹衡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覆盖度栅格储量

陈光华,金 磊,战金伟,陈若楠,孙丽娟,任玉东,杨屹衡

(1.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大孤家林场,辽宁 抚顺 113300;2.大连市气象局,辽宁 大连 116001;3.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4.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城郊林场,辽宁 抚顺 113300)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空间,还将人类与自然紧密的联系[1]。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巨大阻碍。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成为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3-4]。在2005年MA(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根据生态系统构成与结构,将生态系统分为文化、支持、供给、调节四大类,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进行重点考虑,现已成为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分类体系[5]。

随着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生态系统服务关注度和需求不断增加,开发出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模型[6-7]。其中200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开发的InVEST(The 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sand Tradeoffs Tool)模型,因其在开源性、空间分析以及评估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8-9],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等多个领域,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10-12]。

有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权衡。如宝兴县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使碳储量增加了,产水量减少;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的同时,也降低了产水量[13];生态修复工程使得门头沟区碳储量和产水量增加,氮磷输出量和土壤侵蚀量减少[14]。因此针对不同研究区,需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

辽东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该区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定量评价和客观认识辽东山区森林各生态服务分布及其特征,本文以辽东山区典型区清原县为研究区,应用InVEST 模型,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对清原林区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3项服务功能进行估算,并对林区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为该区域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山脉西南边缘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不断降低,地理坐标为124°20′06″~125°28′58″E,41°47′52″~42°28′25″N,总面积约3 932.96 km2。全区海拔高度98~1 100 m,以1 000 m以下的低山和500 m左右的丘陵为主。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气温约5.3 ℃,年均降水量700~800 mm,年无霜期为130 d。全区境内林业、矿业及水资源十分丰富,植被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林基地,也是浑河、柴河、清河、柳河四大水系的发源地。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土地利用数据以原清原县林业局调查小班图为基础,结合Landsat影像数据对研究区林地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野外调查对林班图进行精度检验,总体精度大于90%。本研究数字高程模型(DEM)下载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空间分辨率为30 m(http://www.gscloud.cn/)。土壤数据来自世界土壤属性数据库(HWSD)中国土壤数据集,由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提供(http://www.crensed.ac.cn/portal/)。本研究采用辽宁和吉林共56个气象站2014-2016年日气象数据,数据来自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cma.cn/)。由于气象站数量一定的条件下,空间插值方法对插值精度会有影响[15],本文对多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后采用ANUSPLINE的薄盘光滑样条插值法对研究区气象数据进行插值。

2.2 地面调查

为了获得碳储量,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针对研究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对244个样地进行了土壤和枯落物采样。在研究区域的每个位置,分别从3个土壤深度范围(0~10 cm,10~20 cm,20~30 cm)中取了3个土壤芯,对样品进行自然风干,然后测量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此外,在每个样地中收集了枯落物,并在85 ℃下烘干以测量并计算其碳密度。

2.3 生态服务研究方法

2.3.1 产水量

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采用水量平衡的估算方法,基于简化的水文循环模型对地表产水量进行计算。其忽略了地下水的影响,由降雨量、植被可利用含水量、蒸散量等众多参数综合计算,以估算区域水资源供给水平,从而衡量区域水资源供给服务[16]。计算公式:

Yx=(1-AETxj/Px)Px

(1)

式中:Yx为栅格x的年均产水量;AETxj为第j类土地覆被型栅格x的年均实际蒸发量;Px为栅格x的年均降雨量。

2.3.2 土壤保持

InVEST模型的土壤保持模块采用USLE方程对生态系统潜在土壤侵蚀以及实际土壤侵蚀进行量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土壤保持能力。计算公式:

RKLSx=Rx×Kx×LSx

(2)

USLEx=Rx×Kx×LSx×Cx×Px

(3)

SD=RKLSx-USLEx

(4)

式中:RKLSx为栅格x的潜在土壤侵蚀量;Rx为栅格x的降雨侵蚀力因子;Kx为栅格x的土壤可蚀性因子;LSx为栅格x的地形因子;USLEx为栅格x的实际土壤侵蚀量;Cx为栅格x的植被覆盖因子;Px为栅格x的土壤保持措施因子;SD为栅格x的潜在土壤保持量。

2.3.3 碳储量

InVEST模型以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为单位,通过对不同林地类型碳密度的获取,最终获得了不同林地类型的碳储量。计算公式:

C_total=C_above+C_below+C_soil+C_dead

(5)

式中:C_total为总碳储量;C_above为地上碳储量;C_below为地下碳储量;C_soil为土壤碳碳储量;C_dead为枯落物碳储量。

2.4 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估

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过程中,需合理对各生态服务功能分区。本文以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作为指标,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具体见表1。将各服务功能进行叠加分析,即可得到清原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分区图。

表1 生态服务功能分级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值计算公式:

式中:A为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值;mi为第i项权重(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服务功能权重进行赋值);Ai为第i类生态服务功能值。由于各服务功能单位不同,故需各项指标归一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与重要性分区

根据InVEST模型对研究区林地各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得出2015年清原林区各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情况(图1)。

图1 研究区林地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

通过分析可知,清原林区年均总产水量8.56×108m3,平均产水量为267.28 mm,最高产水量为554.88 mm;林区总碳储量为6.417×107t,平均碳密度为198.74 t·hm-2,最大碳密度为268.42 t·hm-2;林区总土壤保持量为4.31×108t,平均土壤保持量1 332.23 t·hm-2。空间上,清原县林区产水量大致呈现西南高东低的分布,其中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土壤保持以研究区东北部相对较低;碳密度以南山城镇东南部和大苏河乡南部相对较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下垫面林地类型、覆盖度和地势等因素有关。

3.2 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

3.2.1 不同林型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特征

从图2可知,不同林地生态服务强度差异较大。总体来说,其它阔叶林(杂木林)损耗水分相对较低,产水量较高,针叶林损耗水分相对较高,产水量较少,各森林类型平均产水量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250~320 mm。蒙古栎林和落叶松林总产水量较多,二者共占全区林地总产水量的68.4%;蒙古栎和落叶松土壤保持总量最高,二者约占土壤保持总量的72.6%以上,单位面积土壤保持,水曲柳和蒙古栎土壤保持能力较高,针叶林土壤保持能力较低,灌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最弱;林地的平均碳密度为核桃楸和水曲柳较高,灌木林最低,即阔叶林的碳密度多大于针叶林碳密度,次生天然林碳密度大于人工林碳密度。全区林地碳储量以蒙古栎碳储量最高,约为2.676×107t,占全区林地碳储量的41.7%,其次为落叶松约2.00×107t,约占全区林地碳储量的31.3%。

图2 各林地生态服务功能强度

3.2.2 生态服务功能随覆盖度的变化特征

通过对不同覆盖度下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可知,各生态服务功能受覆盖度影响较大,且变化较为明显。随着覆盖度的增加,林地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总体呈相反趋势(图3)。

图3 不同覆盖度条件下生态服务功能强度

研究区林地产水量随覆盖度增加不断减少,当覆盖度高于0.8时,产水量急剧减小。影响产水量主要因素为区域降水量和植被损耗,由于本研究区较小,故植被损耗成为限制本区域产水量的主要因子;林地土壤保持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持续增加状态,当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时,土壤保持量达到最大值2 187.9 t·hm-2,说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对土壤固定有直接影响。林地碳密度随覆盖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在覆盖度小于0.8时,碳密度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覆盖度超过0.8后,碳密度随覆盖度的增加略有减少,这是与覆盖度的变化只能反映地上生物碳的变化规律有关。

3.2.3 生态服务功能随坡度的变化特征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将清原县全区坡度划分为6个等级(表2),比较不同坡度等级下生态服务功能强度。

表2 坡度等级分级标准

从图4可知,各生态服务功能受坡度的影响较明显。当坡度在较陡坡以下时随坡度增加产水量迅速减小,当坡度在陡坡以上时产水量急剧增加。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随着坡度的增加,二者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这可能与下垫面林地覆盖类型和径流改变有关。而在坡度较平缓区因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且植被较少,对水分的消耗较少,故产水量较大,土壤保持能力较弱,碳密度较低;随着坡度的增加会导致径流速率增加,风、水侵蚀现象频繁发生,但该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较低,更有利于植被生长,综合导致陡坡区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的增加。

图4 不同坡度等级下生态服务功能强度

3.2.4 生态服务功能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

从图5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产水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高度900~1 000 m时各生态服务功能存在明显的转折点。这可能与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为干扰不断减少,更有利于林木生长,导致产水量不断降低,土壤保持和碳密度不断增加;当海拔高度超过900 m左右时,该区多为山脊,土层较薄,植被相对于低海拔区稀疏,保水能力减弱,促使该区域产水量升高,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降低。

图5 不同海拔高度生态服务功能强度

3.3 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估

以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作为指标,对清原县林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强弱进行划分(图6)。全区一般重要区和较重要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该区域地势平坦,海拔相对较低,土层较厚,林地以落叶松为主,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29.38%;服务功能中等重要区面积最大,为1 737.37 km2,以研究区西部分布最为密集,该区域主要以阔叶林为主;高度重要区和极重要区面积分别为274.06 km2和218.84 km2,分别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8.68%和6.93%,该区海拔较高,林型以覆盖度高的次生林为主。

图6 研究区林地综合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区及各区面积

4 结 论

本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对清原县林区2015年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3 项服务进行模拟,并对区域的各生态服务进行进一步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服务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受研究区林地覆被类型、覆盖度、地势等因素影响较大,各生态服务具体表现为:①清原林区年均总产水量8.56×108m3,最高产水量554.88 mm;总碳储量为6.417×107t,最大碳密度为268.42 t·hm-2;总土壤保持量为4.31×108t。②从空间上,清原县林区产水量大致呈现西南高东低的分布;土壤保持以研究区东北部相对较低;碳密度以南山城镇东南部和大苏河乡南部相对较高。③就各林地生态服务功能强度而言,其它阔叶林(杂木林)产水量较高,针叶林损耗多产水量较低;就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而言,水曲柳和蒙古栎土壤保持能力较高,针叶林土壤保持能力较低,灌木林土壤保持能力最弱;平均碳密度为核桃楸和水曲柳较高,灌木林最低。④不同覆盖度生态服务功能强度表现为,产水量随覆盖度增加不断减少,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⑤坡度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表现为,产水量在较陡坡度存在转折,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表现为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⑥海拔高度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表现为,当坡度在900~1 000 m时各生态服务功能存在明显的转折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产水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土壤保持量和碳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⑦全区林地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以中等重要为主,约占研究区的55.01%。

猜你喜欢

覆盖度栅格储量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栅格环境下基于开阔视野蚁群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13.22亿吨
塞罕坝机械林场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超声速栅格舵/弹身干扰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