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教学法在口腔牙周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28毛秋婷郭三兰朱光勋曾铁英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牙周实习生教学法

毛秋婷,郭三兰,朱光勋,曾铁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 430030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理念,同时也催生了慕课这一教学模式。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也是大数据时代下全新的在线传播与学习知识的平台[1]。慕课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演示视频,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授课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口腔牙周科,内容相对复杂、抽象,实习生临床实际操作机会不多,学习难度较大。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慕课教学法实现牙周科临床带教的变革,以提高实习生理论、实践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水平,已成为牙周科带教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为此,笔者将慕课教学法带入牙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和2019年武汉市某综合医院无工作经历的72名口腔医学专业的牙周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科实习前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参加过慕课类培训的实习生。以实施慕课教学法前后进行分组,2018年实习生36人为对照组,其中男20人、女16人,平均年龄(22.25±2.30)岁,均为本科生,入科前考试总成绩为(93.72±5.10)分;2019年实习生36人为观察组,其中男22人、女14人,平均年龄(22.46±1.80)岁,均为本科生,入科前考试总成绩为(94.53±4.20)分。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和多媒体课件为主,参考教材为《口腔牙周学》,每周3次课程,每次45 min,每次课程结束前10 min为答疑时间。

1.2.2观察组

采用慕课教学法+课堂培训方式。

1.2.2.1 课前慕课预习

实习生登录中国大学慕课中心[2],选取《口腔牙周学》的课程,该课程由西安交通大学牙周科2018年录制推送上线。共计12课时,每周学习1个课时的内容,1个课时由3个学时组成,每个学时约15~20 min。课程内容包括有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及生理,牙周病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牙周病微生物学及局部促进因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及检查诊断,牙龈病及牙周炎,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牙周病的手术治疗及维护预防等。实习生每次通过慕课观看《口腔牙周学》的课程时,初步了解该节课相关内容,并收集整理疑难问题,课堂培训前交给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要求工作满5年以上,有主治及以上职称以及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医生)。

1.2.2.2 课堂培训

课堂培训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为每周慕课对应的牙周教学内容,通过录制的操作视频或小组讨论方法等途径讲解,同时针对实习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前期收集)展开重点讲解,每次课堂培训时间为15~20 min。课后教师将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慕课平台做成微课程供实习生学习巩固。

1.2.2.3 课后慕课总结学习

实习生在课后根据自己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再次自主安排观看本周慕课相关视频及微课程的内容。每周慕课及课堂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会布置该课的习题,教师根据实习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估实习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了督促实习生进行慕课的学习,将其慕课上线时间与慕课测试成绩计入考核。

1.3 评价指标

1.3.1客观评价

带教老师分别对3个月实习结束出科的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将两组所得成绩进行比较。其中理论考核分为2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以及2道问答题,总分100分,考试重点包括牙周组织的解剖、分类、主要症状、治疗及维护等。操作考核为牙周患者的龈上洁治术及龈下刮治术,总分100分,由带教老师按照操作标准当场给予打分。该实习生的最终成绩,即总分=(理论得分+操作得分)/2。

1.3.2主观评价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3个月实习期结束后的两组实习生分别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主要是对教学模式总效果的评价,包括能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能否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此教学法是否满意及是否愿意继续此种教学法,并最后设有一个开放式提问,即对此次教学的意见及建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考核得分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出科理论、操作得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2.2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比较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比较 人

3 讨论

3.1 慕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理论和实践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理论和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欧子苗等[3]、Zhao等[4]研究结果一致。在校期间,实习生主要是集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法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作为实践操作较强的科室,口腔科不仅要求实习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实习生单纯从课本上初步熟悉和掌握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然而,由于实习期间学习任务多,操作机会少,学习方法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慕课教学法在结合传统教学法特点基础上突出其特有优势,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部分还会配有操作视频的讲解和培训,弥补了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学习的缺陷,而且慕课教学法打破时空的界限,实习生可自主安排慕课相关视频的观看时间与地点,加强自身学习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各方面能力水平提高。然而,在慕课评估系统中也发现有实习生的每节课的上线时间完成率为100%,可在理论考核中成绩得分较低;反之,有实习生完成率低而得分较高,表明此系统目前缺乏一种有效评估模式评价学习效果。这与Heusler等[5]、Luo等[6]研究结果一致。建议可采用Lan等[7]研究的自我调整学习策略模式来评价学习者的行为及效果。另外,在考核中发现有实习生在随堂测验的理论得分较高,但缺乏对概念真正认识和理解,建议慕课教学法优化学习方式,可改进视频播放形式,如剪辑与课程相关,学生喜闻乐见、较为感兴趣的电影、新闻播报等,这样在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效果会更好。

3.2 慕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生自主学习及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慕课教学法促进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习生的思维方式,降低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亦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及成就感,不利于实习生自主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慕课教学法鼓励实习生自己首先在线上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反馈,教师再针对性地解决。这种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法开发了实习生的潜力,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及主动性,促进了实习生各方面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这与Pottier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本研究过程中亦发现,绝大多数实习生对此种教学法较为满意,愿意今后继续采用此教学法,可看出此教学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需要提到的是,此次培训中,70%实习生提出意见,即慕课教学法能否采用多种方法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为此,笔者建议慕课讲授的知识点不单纯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传递陈述最新的文献观点和专家共识,每节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让实习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另外,也可以选择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及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微博等学习软件[9-11],此类教学法的应用已得到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牙周实习生教学法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