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空中课堂”的架构与应用——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2021-10-28丁进平
丁进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生动性、高效性和丰富性,是每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空中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深化区域学科教学改革,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平台
2019年,南京市江宁区已经部署了校园电视网、教育直播、慕课平台、学校录播教室、全区学校联网监控、全区学校联网播控中心等,区教育视频平台已初步建成。根据“空中课堂”的需要,电教中心统一规划整个视频平台框架,基于已有的平台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和优化,依托本地硬件设施及云服务数据中心,视频播放结合CDN网络加速服务,建设市、区协同工作,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出基于视频服务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
平台整体构建在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同时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实现教师、学习账户认证功能与师生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维护与同步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整体建构图
整个平台技术架构基于区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平台进行构建,采用多种方式满足教师、学生的在线学习要求。同时,在线学习平台考虑用户终端的多样性,提供对PC、平板电脑、手机等不同终端类型的支持。技术方面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技术,网页设计了CSS3+Html5布局,使用目前主流的扁平化效果,符合大部分用户平时在接收信息或者使用App的习惯,能够适应目前大部分主流浏览器。采用Html5的视频播放方式,同时针对部分旧平台系统可以采用Flash播放,服务器采用缓存服务器集群策略,配合CDN网络加速,保证视频播放效果。
二、协调与完善远程保障机制
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空中课堂”,我们利用区教育数据信息中心的软硬件系统,开发并上线了智慧管理平台,保障各个系统模块的正常运转,保障“空中课堂”的教学工作高效、务实、智慧、有效。
联合学校加大了对网络运转能力的保障,与工信部门和网络运行企业加强协调力度,建立协调机制,安排专门的教学网络维修和平台服务人员,落实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责任人,保障教学网络的通畅。通过区域教育专网启动视频直播,为直播积极做好技术支持,保证参会人员的全覆盖、参会地点的全地域,同时也面向公网线路推送了视频会议直播信号,确保了参会人员能够及时、流畅、清晰地收看。保障优质资源的供给。为区域内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开发数字资源的技术支持,组建区内教育技术特色团队,在动画制作、视频拍摄、脚本创作、视频剪辑等方面为本区的“空中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建德育名师团队、学科名师团队为“空中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三、丰富教研资源库
“名师空中课堂”和“金陵微校”是江宁区建设的用途最广泛、最有特色的教学与教研平台,不仅可以利用该平台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开展网上教研、实现联动机制,还可以通过组织本地中小学名师,分学段、分学科、分课题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为师生推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空中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区教研室的组织和带领下,各科教师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课程资源统一供给,作业统一设计,教学评价统一管理,精心编制学习与锻炼指南,开展在线学习辅导与答疑,开发在线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重视名师梯队建设。始终坚持通过积极完善、深入实施“内培外引”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梯队建设。认真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实施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入职教师培训及名师工作室研修等近百场次,为各类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帮助,从区级出发组建名师团队,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2.打造系列特色课程。
结合教研室对各个学段的指导纲要,辅助每个学段、每个学校落实针对性、特色化的在线教学方式。针对最紧迫,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初三、高三的网上学习,我们结合教研室对初三、高三学段的指导纲要,一校一策落实在线学习。一是根据高三二轮复习特点和初三学习内容,分别组织编写复习内容、导学案及课课练,发给学生学习使用;二是组织学科教研员和教师筛选整合学科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推介,供学生进行线上学习、锻炼。幼儿园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鼓励幼儿教师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制作丰富生动的在线教育素材向幼儿家长推送,帮助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小学推行特色化空中课堂项目。如“金陵微校·快乐周末”项目主要以课前预习、复习巩固、亲子运动、动手动脑、安全教育、STEM教育等为主,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区内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助推教育公平。
3.完善激励与评价制度。
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空中课堂”根据课程建立了详细的评价体系,力求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空中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需要从教师的利益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评价制度。如设立“空中课堂”专项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设立相关评奖评优项目等,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到“空中课堂”项目中来。同时,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鼓励和帮助各学校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出发建设特色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并把此项纳入智慧校园评比考核中,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
四、反思与延伸
1.加强对资源的管理。
随着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资源库内容的丰富,我们发现,由于各个学校、教师的制作水平不一、标准不同,整体的资源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视频制作标准,如选用统一的软件、格式制作,采用三分屏式播放模式,要求音、视频清晰,易于传输。对于已经制作好的视频,采用做、审、传三人审核的模式,邀请专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方可发布。
2.加强课堂的互动交流。
“空中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一对多的实时互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能够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互动来生成课堂的精彩瞬间是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技术支持上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当然,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对教师进行这两方面的进一步培养,也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信息团队给予课堂上技术的支持和信息的筛选。
3.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在“空中课堂”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对于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较多,但对于“空中课堂”的架构和应用研究较少,这也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关。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对于“空中课堂”有全局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才能使线上教学有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水平。在今后“空中课堂”项目中,要带领一部分教师以“空中课堂”的架构与应用为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空中课堂”的建设与发展走向。
江宁区“空中课堂”架构与应用的种种实践,反映出了打破传统课堂重构学习空间的迫切性,凸显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目前,信息化教学改革必须加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必须扩大网络学习空间的覆盖率与应用范畴,谋划架构区域特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