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工饲料养蚕
2021-10-28陈皓
文/陈皓
韩益飞正在配制饲料
栽桑养蚕,千年传承,他却偏偏想用人工饲料代替桑叶养蚕。他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从被人说“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到梦想成真,带领家乡走上人工饲料养蚕的致富路。
带着梦想回家乡
韩益飞出生在江苏省蚕桑重点县如东县,从小他就唱着“小小蚕桑浑身宝,致富发家少不了”的童谣,帮父母摘桑、喂蚕、消毒、除沙……
1981年,17岁的韩益飞高考取得好成绩,本可以上个更好的学校,他却填报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安市金湖县从事蚕桑工作。后来,他调回南通市如东县蚕桑指导站,研究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因业务需要,韩益飞考取专升本,并于1999年考取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导师曾经留学日本,经常跟他聊起日本人工饲料养蚕技术,韩益飞兴趣很浓,觉得这是减轻蚕农劳动强度,提升养蚕效益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毕业后,韩益飞带着用人工饲料养蚕的梦想回到家乡如东县。
2010年,河口镇一个共育户共育了200余张秋蚕种,因为采摘农户打了农药的桑叶,蚕宝宝中毒,造成几十个农户一季无蚕可养,经济蒙受损失。韩益飞去现场做事故鉴定,蚕农情绪低落,跟他说:“养蚕辛苦,它还这么娇贵,稍不留神所有的劳动都泡了汤,实在是经受不起啊。”韩益飞听了,心里很难过。
为了提振蚕农信心,减少因环境原因给蚕农带来的经济损失,韩益飞决定尝试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吸引年轻人从事养蚕事业,实现养蚕致富。
饲料养蚕寻出路
韩益飞找到几个养蚕技术过硬的共育大户,商讨人工饲料养蚕的设想,可他们说:“你每次来推广新技术,我们都跟着你干。可几千年来栽桑养蚕天经地义,饲料养蚕太异想天开了。”共育大户认为,这步子迈得太大了,万一失败,既损害共育室的信誉,也影响蚕农的收入。
韩益飞心里明白,不改革创新,蚕桑生产举步维艰,蚕桑事业前途渺茫;改革创新,要担很大的风险。为了更稳妥地推广人工饲料养蚕,他先后寻求到苏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的支持,有了专家们的技术支持,他的胆气更足了。
韩益飞再次上门做蚕农工作:“我们步子放小点,量少点,从小蚕共育开始。”终于,春蚕共育时,有三家共育户答应每户拿四五张纸进行小规模试验。
韩益飞和同事们既兴奋又紧张,成败在此一举。为了不出差错,他们分工协作,24 小时值守现场,小心侍候着蚕宝宝。从饲料的配制、生产,到蚕室温度、湿度的控制,严格按计划步骤进行。每一步都做好详细记录,留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出来,心遂人愿,人工饲料共育的小蚕比桑叶共育的产量高出一成,韩益飞流下激动的泪水。初试告捷,蚕农看到了希望。秋蚕期,又有几家共育户主动参与试验。其中一户中秋蚕180 张种全部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取得成功。
蚕农的积极性提高,韩益飞和同事们干劲更足了。正当韩益飞想乘胜前进时,传来坏消息。2011年晚秋,洋口镇周新庄村69岁蚕农周远光,没有调试好共育室湿度,蚕儿发育大小不齐。老周向蚕农鞠躬道歉:“不能因为我一时的疏忽,影响大家对人工饲料养蚕的信心。只有把饲料共育搞好,我们养蚕人才有希望!”韩益飞感恩蚕农的支持,但心里也打了个结:如何才能避免人工操作不到位呢?
带领蚕农致富
一天,正在读研的儿子提到一位教授的物联网项目,韩益飞眼前一亮:这项技术能不能用到蚕室控制上?他们马上找到那位教授了解,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韩益飞悬在心上的石头落了地。
有了物联网技术,韩益飞又制订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让蚕农养蚕有规可依,劳动强度降低,减少了操作失误,成效显著。
2011年,韩益飞把目光投向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因为只有实现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蚕农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是,从稚蚕共育到大蚕饲养,其中的技术难度比想象的要难得多,蚕体发育不齐、饲料易霉变、防控蚕病难等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
韩益飞团队知难而进,组织蚕农进行技术攻关。两年后,终于实现家蚕1~4 龄人工饲料养蚕标准化,发育整齐度达95.9%,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延伸到大眠期。经过测算,人工饲料与普通桑叶共育相比,1~2 龄期减少工作量73%,1~3龄期减少工作量75%。
养蚕成功了,有人对饲料养蚕的茧丝质量提出质疑。韩益飞对人工饲料养的每一批蚕茧都采了样,进行针对性的对比试验和专业检测。2013年,国家茧丝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所生产的茧丝在强力等方面与普通桑叶育蚕没有明显差异,消除了人们的疑虑。
2018年,全国原蚕人工饲料饲养实用化现场观摩研讨会在如东举行,来自四川、山东、浙江、广西、江苏等地的七位蚕桑专家来到如东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参观。全国蚕桑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说:“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是一项伟大的革命。如东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创新引领全国,对行业的影响是长远的,怎么评价它都不算高。”
十多年弹指一挥间。韩益飞团队创造并保持了全国人工饲料共育小蚕的多项纪录,成功构建全国唯一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平台。他们生产的超细纤度桑蚕丝主要质量指标达到6A 顶级生丝标准,与相关企业集团合作,用这种细纤度顶级生丝成功生产出“三经绞”提花“凤穿牡丹”“云气纹”罗巾和高档旗袍。人工饲料养蚕给生产特种、经典、优质真丝绸产品带来了曙光。
目前,韩益飞正设计建成一个农户年养蚕500张至2 万张蚕种,年纯收入5 万元至200 万元的可复制推广的养蚕模式,让蚕农全年不间断地规模养蚕,向着养蚕农民职业化、养蚕生产工厂化、组织形式产业化、丝绸产品高端品牌化的目标迈进。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