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飞:创业很苦,坚持很酷
2021-10-28王冬艳
文/本刊记者 王冬艳
王海飞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会经历无数曲折,而我做好了准备。”南京邮电大学2018 届毕业生王海飞从进入大学起就规划起了未来。他策划过智能家装App,设计过校园文创产品。走出校园后,他扎根农村建造农产品基地,通过认养的方式和消费者共建果园。他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用坚持书写出一条大学生创业路。
从校园生活中发现商机
2014年,王海飞考入南京邮电大学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5岁时,王海飞父亲意外去世,生活的重担压到了母亲身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准备,他在大一时便开始创业。
王海飞在“建筑装潢之乡”南通长大,创业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家装。“我想做一款智能家装App,用户可以在上面选择自己喜欢的家装材料和风格。当时市面上很少有类似的应用软件,项目的前景很好。”王海飞不仅写了商业策划书,还联系了很多家装材料供应商。然而,项目在推进中却面临着缺钱、缺人的窘境,没有变为现实。这让王海飞意识到,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前进。
2016年,王海飞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会上的交流,让我对创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好的创业者要善于选择项目,在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可以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方面入手。”
每到周末,王海飞就到南京各大高校的校园里转悠。一次,他偶然发现了一家售卖校园纪念品的小店颇受学生欢迎。“南京邮电大学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文创产品,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呢?”王海飞把设计校园文创的想法告诉朋友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通过众筹、预售的方式,他们筹得4000元,推出了一套校园手绘明信片。在得到不错的反馈后,他们又逐步扩展到帆布袋、钥匙扣等校园文创产品。渐渐地,有其他高校的学生找来定制产品。王海飞在学校科技园注册了南京海飞爱生活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为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设计了校园文创产品。“学校推荐我们参加江苏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王海飞说。
2017年,王海飞获得南京邮电大学官方授权使用校标、校徽后办起了“南邮印象”校园纪念品官方旗舰店。毕业前,王海飞已经积攒了数十万元的创业基金。
第二次创业扎根农村
2018年,王海飞毕业后带着大学期间积攒的资金,来到千里之外母亲的家乡湖北恩施,开始第二次创业。四年前,王海飞考上大学后,母亲曾带他回恩施探亲。“在那之前,我已经十六年没到过恩施了,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外婆背着背篓,踏着崎岖的山路带我去赶集。”王海飞期待着大山里的变化。不过,当他坐了二十七个小时的火车、四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目的地时,看到的依旧是荆棘的山路。“这里生态环境好,土壤富含丰富的硒元素,我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来到这里发展,利用所学带领乡亲们致富,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也算半个恩施人。”毕业后,王海飞第一时间践行自己的诺言。
通过调研,王海飞把目光瞄准到当地养殖业,并注册了湖北飞思欣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希望与当地村民合作养猪、养鸡。
王海飞带领团队和养殖专家找到村领导,在他们的帮助下向村民宣传科学养殖方法、农业发展理念以及合作模式。宣讲持续了三天,鲜少有人回应。为了弄清楚原因,王海飞请来几位有威信的村民一起吃饭。原来,之前有人把种苗卖给村民,承诺回收,可到了收获季人却没了踪影。还有人前期许下高价,收购时却把价格压得非常低。为了赢得大家的信任,王海飞与村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提前支付定金。这种保证村民利益的做法,提高了村民合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两个月内,王海飞与近五百户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户。他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督查队伍,坚持让村民用天然材料喂养“生态猪”,保证安全生产。接着,王海飞又带着宣传资料去找销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足足跑了4万公里。
不久后,国内多地发生非洲猪瘟,让养猪业受挫,王海飞贷款200余万元给村民发放补贴。“很多人都不要补贴,让我用这笔钱带大家做点其他的事。”王海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当年带动参加合作的村民每户平均增收1000余元。
为未来积蓄力量
2019年,随着与公司合作的村民越来越多,王海飞开发了辣椒产业的订单种植,并建立了桃树基地,吸引周边村民到果园就业。在他的规划中,果园是共建项目,顾客认养一棵树,作为回报可以获得这棵树全年结出的果实。这种新颖的共建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销量并促进了当地的农旅融合。王海飞也因此成为恩施建始县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的副会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恩施农产品的销路不畅。在王海飞最困难的时候,南京邮电大学伸出了援手。学校采购了2800 盒扶贫礼盒作为教职工春节福利。看到18 米的大货车缓缓驶向南京方向,王海飞鼓足了干劲。“我们打开了思路,通过三场直播带货,认养出去1000 余棵桃树,销售额达50 余万元。”为了丰富农产品销售品种,王海飞又开发了陕西柞水县的木耳产业,一年来带动当地木耳销售额200余万元。
在王海飞和团队的努力下,湖北恩施和陕西柞水两大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惠及二十余个乡村,合作土地超4000 亩,有两千余人次在基地务工。扎根农村,在大山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海飞说:“创业很苦,但坚持很酷。”不久前,安排好两大基地的工作后,王海飞又迎接新的挑战,出任江西上饶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未来积蓄力量。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