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立德树人的书 考好立德树人的试
2021-10-27吴守垣刘希锋
吴守垣 刘希锋
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课程改革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第八次。20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救中国,三十年来,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答案不是唯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根本属性是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性在任何时候都是处于首要位置,不能丢开公平说效率,更不能为了效率而伤及公平。我们这二十年来教育的商业化无疑是远离了教育的公平性,也远离了教育的公益性。
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的教育就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个根本任务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读好立德树人的书,考好立德树人的试。
读好立德树人的书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能开蒙启智,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滋养。读书能充实自己,提高人的修养气质。如何读好立德树人的书,我们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实施途径。
首先,要读好坚持意识形态底线的立德树人的教科书。如红色经典书籍。此外还可以多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动提升读书力,如开展讲故事会(小学、初中)、演讲会、专题研讨会(高中)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更能提高学生的品行素养。
其次,读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精选《大学》《中庸》《道德经》的修身句段与教科书相结合实现群文阅读。结合教科书中古诗词拓展群诗词的背诵。
最后,读好科学启蒙经典。如结合教科书可以读点科学史节段,能借助信息技術多看演示,能结合兴趣开展科技的活动。
考好立德树人的试
考好立德树人的试首先是学生成长,成长离不开管理学生的成长路就是学生的赶考路。无论是学生的成长路,还是赶考路,都离不开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不是管理人,是引领人,是充分发挥、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去引领学生成长。我们提出“怀有理想的梦,做有人品的人,圆有成长的梦”的梦想教育,就是要去引领学生成长。
学校管理在于规范行为方式,我们不要善意地估计人性,宁愿从恶的一方面去制约孩子不该做什么的行为方式,要改变灌输应该做什么的说教,而是通过“那么做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利”这种方式去教化孩子,我们提出了“桃城十要”的要求,又以“十要三十条”去规范孩子的行为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种想以表扬的教育方式去指责管理的苛刻,实际上是对孩子伪善的一种助长。
学校管理既要学生学习的成效也要学科学习的分数,我们的学习还离不开考试,离不开练习。
考好立德树人的试的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的焦点教师的内驱力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动机,那么,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呢?一是校长有亲和力,即讲诚信,能知人,善用人。二是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尤其是对学科执着、不偷懒、接纳的情怀。三是合理设置激励机制,让教师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产生激励的力量,激励教师成为一个好教师。
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走项目、课堂、教研的系列化之路我们确立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化课堂建构的项目,让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系列化。具体是细化学习目标、物化学习内容、内化学习结果的“一课三化”教学设计。
细化学习目标:通过读课标、研教材、分解学科维度的素养与知识的关联,把教材内容依据“知识+理解+做事”的学习目标设计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案。
物化学习内容:我们采用的是五步教学法实践课堂教学。五步是预学、导入、解决重难点、归纳、作业。预学作业一定是与当堂新知识关联的旧知识,或是与新知识学习相关联的辅助资料的学习。教师要对预学学情作判别,并由预学导入本课时的重难点的情境学习中。预学可以说是自主学习一个节点,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归纳,师生都不能忽视总结。
内化学习结果:学习不仅是为了考取高分,更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学科的大门,激发学科学习的选择。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学会合理支配学习时间。
学习结果离不开练命题,把学习问题化是逻辑推理的途径。要依据高考评价规则去推理命题的规则(中考也同理),那就要从考题出发去发掘知识具体应用,去探索怎么用的策略,去寻找用错知识的原因。练命题是老师对素养与知识的进一步解读。练命题无疑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不二法门。
读课标,研教材,练命题是教研的基本功。我们的一课三研就是课前研—研教学设计,课中研—研课堂教学,课后研—研优质课型。提升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时性。学校的教学研究就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研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然要带来新教学。新教学面临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有价值,学什么有意义”。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描绘出立德树人的具体形象,提出了学科立德树人的路径。新的教学目标要体现的是学生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能做什么事,是否次序做事,是否正确做事。做事才是学习的宗旨。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对学科的思想有一个理解,要掌握学科的思维,比如语文学科思想是立人立言,学科思维关键是语言结构和运用,以及思维发展的提升。我们提出了学习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培育立言者就要通过课文的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立意、立体、立序、立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改变“增长知识就是教学”的教学观,知识是必须记住的,但没有对知识做出何时、何地、何用的解读,就不能获得能力,就谈不上能做事和能正确做事。也就是不能获得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引领各学科老师绘制初中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思维导图,以实现由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转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学习化课堂的教学。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社会问题,在社会意识形态底线存在危机的今天让学校去教育家庭有些困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帮助一个孩子成长成材的两个“利器”。只有家校携起手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读好立德树人的书,考好立德树人的试”。
首先,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的集体生活就是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集体生活氛围。也是在家庭中,孩子形成了最初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观点。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自己家庭的好与坏。进入学校后,集体生活会让孩子的个性展示出来,不能简单地用集体标准磨灭个性,而要找到每个孩子的独特点,因材施教。
其次,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有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初为人父母,角色的转变,就像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技能证书一样,父母这个职业也需要经过科学、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在家庭中,家庭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对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也是需要多加斟酌的。对孩子开展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不应该以各种理由缩减孩子的“需要时间”。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做到最基本的陪伴,多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兴趣所在,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桥梁,用所学到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去引导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再次,学校的家庭教育,是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必要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学生生活的背景和成长环境,找到学生成长障碍以及原因,找出解惑的方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校的主动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果只有学校单方面的主动,学校想要改变家长那就是一厢情愿。
第四,学校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增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强化纽带关系,让孩子说说他心目中的家庭,增强感恩感,获得亲情感。大型的鼓动式活动一定要和适合不同学生的小型活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
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在中国,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学校又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家长。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只是这两者在一个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轻重有所不同罢了。学校和父母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分内之事,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使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有所提升,使学校教育的氛围越加轻松,由此,才能帮助每一个孩子读好立德树人的书,考好立德树人的试,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立足社会,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桃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