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2021-10-27薛秀玲
薛秀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成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實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局面,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构建真实课堂,悉心研磨,善待差错
陶行知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真实。真实的数学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满堂表扬,而不敢做出善意的提醒和批评。真实的数学课堂要有教师的耐心引导,真实面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错误,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首先,要找准知识起点,精心预设过程。教师的预设应遵循“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的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策略,形成弹性化方案,使整个预设具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课堂生成创设可能。其次,要正视学生错误,纠正课堂差错。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把它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敏锐地发现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错误的价值,呈现真实的数学课堂。
构建有效课堂,追求简单,突出实用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构建互动课堂,崇尚共享,促进交流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营造生动的数学情境和平等的对话情境,让师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不仅要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要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则将自己的见解及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这样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简单而又高效,师生间是真互动、真交流。
构建生成课堂,智慧引导,赏识精彩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数学课堂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因此,关注课堂生成性成了当前课改的主流,事实上,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也因为无法预约而格外精彩。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
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有效生成 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映,是课堂内部个人人格的组合,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充分感受有趣的课堂,感受教师的关爱,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捕捉思维亮点,抓住有效生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动态生成性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资源”,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解法,都是鲜活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课堂中学生的一次精彩回答、一个具有错误倾向的问题、一个相互矛盾的看法,或者选取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有效引导,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扩充研究内容,这样的课堂必将是师生深度学习、共同成长、充满智慧与艺术的学习殿堂。
课程在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新课改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真实有效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课堂上的亮点,抓住有效的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实践证明,“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再现了师生“原汁原味”的动态教学情境,它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它还是教师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得以表现和实现的需要,更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