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词赏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1-10-27常玉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婵娟邓丽君苏轼

常玉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一个人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旁征博引,文从字顺,我们就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

我们华夏是诗的国度,华夏文化是诗性文化。那么,我们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下面,笔者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实践,进行浅显的探究。

课堂探究,授之以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不但编入语文教材,更是被许多歌手翻唱,流传广泛。有很多老師在讲这篇课文时很喜欢用邓丽君版本的歌曲引入,学生被优美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学习也是渐入佳境。

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上课,我先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接着我又播放了于淑珍老师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虽是同一首歌,但是两位歌手却唱出了不同的味道和情感。此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位歌手的演唱?第二个问题:假若你是苏轼,你会认同她们的演唱吗?请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阐述。

浸文嚼字,解文本之意 学生收到任务,便开始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很快得出初步结论:1.写作时间是“丙辰中秋”:2.内容是问月抒怀:3.目的是“兼怀子由”:4.抒发的情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老师提出了疑问:“兼怀子由”中的“兼”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学生展开第二轮阅读。提出了疑问:1.作者在中秋团圆日,真的在写思亲之情么?2.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作者真的“恐”,真的“高处不胜寒”?3.“人间”究竟指的是哪里呢?4.“不应有恨”的究竟是月亮还是人?

这些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查找资料探求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追根溯源,悟情之深切 此时,教师适时插入本词的相关知识。开篇两句,借助道家极其浪漫的情怀,点明时间和内容,又释放出自己的不羁。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好像是在对月发问,其实有自己“处江湖之远”对“庙堂之高”不知怎样评述的无奈。“我欲乘风归去”三句,将我本来自仙界,如今却因“高处不胜寒”而起舞人间的释然刻画得淋淋尽致。这时的苏轼想通了,明月下翩然起舞,文思如烟花绽放,绚烂耀眼,挥笔成词,一次便成为永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指皎洁的月光照在装饰华丽的楼阁上,楼阁内,有离愁别恨的人难以入眠。上有月光,月下有人,对影成三,难掩内心孤独寂寞!“不应有恨”是用反诘的语气。有恨么,回答是一定的,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恨在其中,却又难以道明的愁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人世间的种种难以十全,大多八九不如意,所以不必纠结于那些失与得、那些分与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愿亲人彼此珍重,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轮美奂的月色。一切困顿在这里释然,此时的他如沐春风,如在清域之中。诗人的境界——淡然名利,豁达乐观,浩荡超然在这里更加得以体现出来。

苏轼的情感在此文中有迷茫自失,有担忧焦虑,有安慰释怀。至此,学生自然选出了自己更喜欢的演唱版本。邓丽君的歌声虽甜美,但舒缓轻柔的曲调唱不出起伏跌宕、百转千回的情感,道不出豁达与狂放的情怀,也不会被苏轼认可的。

此时,我鼓励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读出情感的波动,品出情思的跳跃,悟出生活的哲理。

情境交融,感心之共鸣 诗词的意味是要靠细细地品才能出来的。读熟课文、了解作者的情感之后,品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品,是诗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那是每个人自己的心得。让他们在品在悟当中真正理解,品出感觉和想法,沉浸到诗词的意蕴中,尝到了思考的甜头,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也就不会再望洋兴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九个字,学生读出了低沉哀转,读出了哀伤悠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有的同学读的一字一顿,抑扬之声叩击心肺;有的读完后仰望长空,举臂向月;有的则是拭干泪珠的畅饮长啸。在这里,消除了时空隔阂,文与情产生和谐共鸣,情与情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临渊垂钓,享诗词之美

此时,我趁热打铁,把苏轼的《定风波》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把握情感变化,进行品读吟诵。

没有音乐,学生们轻扣桌椅,“莫听”中呈现的淡然;“且徐行”中的一点俏皮与肆意;“任平生”“谁怕”中的潇洒、悠闲……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诵得尽兴尽情,酣畅淋漓。

当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学生活动就会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沉浸在诗与词的海洋中,跟着诗人共同舞蹈、举杯、哀伤、激愤时,课堂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诗词知识,而是尽情享受诗词之魅带来的滋养和熏陶。

浸润在诗与词的海洋中,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徜徉在诗与词的海洋中,久而久之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徜徉在诗与词的海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猜你喜欢

婵娟邓丽君苏轼
天生丽质
从善如流
相思无限
苏轼错改菊花诗
屈原(第五幕节选)
苏轼吟诗赴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