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与游戏、生活的有效融合
2021-10-27丁开花
丁开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开展科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探究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事物、环境的有效融合获得全面发展。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維占主导地位,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而科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需要运用逻辑抽象思维。基于这种矛盾,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尝试将幼儿园游戏、生活与科学活动进行有效融合,从运用生活游戏化的语言、创设生活游戏化的环境、提供生活游戏化的材料、设置生活游戏化引导等层面,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以促进其发展。
运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语言
当幼儿自主参与科学活动时,教师不应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存在,而应该认真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并且充分思考应如何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及相关技能,以便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运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活动贴近幼儿,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科学学习兴趣。这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方式,对于促进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教师应使用温和的语言。发现有的幼儿的思路非同寻常时,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与鼓励,尊重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保护其自尊心和好奇心。
创设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生动形象和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带给他们轻松愉悦的活动体验,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所以,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一方面帮助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这对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以“五以内的加减法”为主题的数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娃娃水果店”的游戏。教师在开展游戏情境活动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水果并贴上数字在五以内的价格标签,然后组织幼儿依次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自行计算价格,以此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
提供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材料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亲身经历和感受。为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材料,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拥有足够的游戏权利,久而久之,必然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科学活动“滚滚乐”中,教师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小球,同时设置了几条不同材质做的跑道,幼儿可以根据材料自由选择玩法。活动中,幼儿在丰富材料的引导下进行比赛,兴奋不已,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在玩球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小球跑得快慢和跑道是否光滑有关,在光滑的跑道小球跑得要快,在粗糙一些的跑道上小球跑得要慢。可见,游戏化的探究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发现科学的奥妙,自我建构科学知识。
营造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氛围
科学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的氛围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自身价值并获得成就感,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在科学活动中做好观察者和引导者,不要干预幼儿的行为,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与思考,促使其从已有经验出发、选择游戏材料和玩法,在原有水平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从而有所发现,获得成就感。
基于此,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木棒、纸张、纸杯、泡沫等材料,幼儿可以自主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沉与浮小实验”科学活动中,幼儿将生活中常用物品放在盛有水的大容器中,边玩边实验,以此探究哪些物品放在水中会下沉、哪些物品会浮起来,探究欲望更强烈一些的幼儿,则会继续探究能使物品下沉和上浮的方法和材料。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可引导他们利用橡皮泥、薄铝片、泡沫塑料等材料制作船只,用来装载会下沉的物品等。再如,在“磁铁类小实验”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猫钓鱼的游戏营造氛围。在玩具小鱼的嘴巴上装一些回形针,并给幼儿提供磁铁鱼钩和不同的材料,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实验。
实践证明,科学活动中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氛围营造,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总之,将游戏、生活与科学活动有效融合,能够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感受科学的趣味性,激发参与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科字活动的内容多样,开展方法多元,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喜好,积极为他们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和喜悦。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