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强市抢建大学

2021-10-27陈浩杰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校区苏州深圳

陈浩杰

5月8日,河南郑州,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

伴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新一批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新一批大学也崭新亮相,如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等,各具地方特色与专业优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大学还在紧锣密鼓地“赶工期”:落户苏州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建在青岛的康复大学、在广州设立校区的香港科技大学等,都初步计划于2022年开始招生。若将时间继续延长,还有将于2023年招生的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校区、到2025年启用的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济南等城市都在建大学,至少有30所大学(含学院、研究生院、新校区)纳入建设计划。

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万亿城市为代表的经济强市展开的这场“大学竞速”,其背后所指正是人才。以大学为砝码,对新一轮城市能级晋级入场券的争夺,在万亿城市中正激烈上演。

作为我国一线城市,深圳无一所“双一流”,在高等教育方面不仅严重落后于北上广,也逊色于武汉、西安、南京等二线城市。

经济强市很着急

给予300万元以上的安家补助,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协助本人和家属在苏州落户,并给予其子女入学优惠政策……最近,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启动首批人才招聘,优厚的待遇让这所新大学广受瞩目。

不仅如此,同样受瞩目的还有这所大学的建校速度:2020年6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同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一期工程一年建成启用。按照规划,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涵盖本硕博各层次的办学规模1.2万人(远期2万人),2022年9月将招收第一批学生。

在建大学这件事上,苏州是真的着急了。从去年底开始,蓄势发力的苏州,“大单”不断:

2020年12月8日,苏州和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揭牌;

2021年2月5日,苏州和东南大学宣布签约合作共建校区,计划到2025年苏州校区拥有4500名在校生;

2月27日,苏州和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签约,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创新研究院揭牌,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苏州生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同步落地;

2月28日,苏州和河海大学签约,在相城区共建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研究生院;

4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正式签约落户吴中临湖,这是苏州首个国字头大学本部院校,建成后将拥有至少5000名在校生……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已相继成立。苏州还积极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都在苏州“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建大学,苏州提出了严格的“KPI考核”。比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定下了2021年底前开工、2022年9月正式招生的目标。此外,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于2021年启用,建成后在校学生数达一万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预计于2022年交付,建成后可容纳6200多人。

苏州之外,另一个为大学着急的城市是深圳。

9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深圳第一所音乐学院,该院首批学生于今年9月入学。

同一天,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也迎来首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作为大湾区内第一所合办的医学院,港中大(深圳)醫学院由深圳市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签约共同建设。

9月6日,深圳与香港大学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选址南山区石壁龙片区设立港大校园,该校区将分阶段建设,目标是建设一所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今年8月,当地媒体报道显示,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及相关院系、部门负责人到大鹏新区调研深圳海洋大学筹建情况,标志着深圳海洋大学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按照深圳相关规划,2025年深圳市大学总数将达到20所,学生人数达到25万左右。

深圳也为之不惜砸下重金。2020年,深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算超过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多次公开表示,未来十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的大学。

一边建一边“抢”

跳出苏州、深圳看全国,以万亿城市为代表的城市都在较劲建大学,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建”也是“抢”。

就在近日,济南筹建黄河大学的消息,让郑州不淡定了。一是因为历史上郑州就有一所黄河大学;二是从兰州到郑州,多个省会城市都有意建设黄河大学,没想到济南先下手为强。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苏州市吴中区,对此前一度“志在必得”的济南而言,也不啻为一个不小的遗憾。

把视角放到省域内,对于大学的争夺,更像是一场场你争我抢的较量。比如广东,辖区内多个城市都将建大学作为重点工作,并将引入港澳大学作为推动当地大学建设的关键一招。

被誉为“风投城市”的合肥,就作为被大学“催壮”的城市范例,成为万亿城市们追逐和效仿的目标。

4月22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奠基,将于2023年先行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及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学科专业。

猜你喜欢

校区苏州深圳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TheStudyofGenre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