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月有讲究
2021-10-27荣智慧
荣智慧
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什么节气,出点什么故事,在文化传统里有个“讲究”。
白娘子幻化人形,西湖烟雨,向腼腆书生借伞,必须发生在清明,否则就少了妖气森森的缠绵。许仙敬上雄黄酒,好比《史密斯夫妇》无意将爱人一军,必须发生在端午,不然一杯“二锅头”就不太对劲儿。
崔莺莺和张生几番试探,春宵私会,秋日别离。若不是春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意惹情牵”,又何来“长亭送别”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中秋节,历来重“团圆”。
《水浒传》开篇用“九纹龙”史进的中秋宴请,乃至流亡,铺垫出了绿林好汉壮怀激烈、身不由己的离散命运。《红楼梦》开头用贾雨村“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中秋野心,展开一幅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四大家族的富贵画卷;等到第75回、76回的中秋,贾府刚经历官府抄检,已显现出由内而外崩溃的衰景,笛声呜咽,勾起贾母无限哀伤。黛玉和湘云联句“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不能不说是对家族和自身即将“香篆销金鼎”的凄凉预感。
团圆之夜不团圆,破碎的感情往往激发出更动人心魄的力量。《四世同堂》里最有名的一段,是北平中秋的景致。老舍饱含感情地说,“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背后是沦陷区做奴隶的痛苦,“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中秋节,历来重“团圆”。然而,无论月圆月缺,幸福总是稀缺品。
情绪浓度一向很高的徐志摩在印度洋兴起秋思。“秋月呀?我不盼望你团圆。这是秋月的特色,不论她是悬在落日残照边的新镰,与‘黄昏晓竞艳的眉钩,中宵斗没西陲的金碗,星云参差间的银床,以至一轮腴满的中秋,不论盈昃高下,总在原来澄爽明秋之中,遍洒着一种我只能称之为‘悲哀的轻霭,和‘传愁的以太。”这段话是说,无论初一十五,诗人都有抹不去的淡淡哀伤。
《马路天使》中,金嗓子周璇饰演的歌女小红唱过一曲《四季歌》,“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金秋时分,家人失散,正是“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因此才有“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的决绝。
周璇还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唱过插曲《月儿弯弯照九州》,“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无论月圆月缺,幸福总是稀缺品。南宋杨万里的《竹枝词》看透了人世沧桑,“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
中秋还有“许愿”的习俗。据说从宋代开始,到了八月十五,男性祈愿“蟾宫折桂”,女性默祷“貌似嫦娥”。最狠辣的许愿莫过于鲁迅写于1934年的《中秋二愿》,他痛斥中国人互相“攀關系”“拜把子”的陋习,鄙视男性知识分子声称女性的才华因与男性发生肉体关系而受到影响、欧洲的女作家都有文人做情人,而全不顾“苏格拉底的太太不懂哲学,托尔斯泰的太太也不会做文字”的“反证”,“因为文学和梅毒不同,决不会由性传给对手”。
他说,一愿从此不再和别人攀亲,二愿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