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好在哪?
2021-10-27之心
之心
新学期开学后,我从身边有孩子的同事、朋友身上,感受到了很多细微的变化。比如,一位女儿刚上一年级的媒体朋友,之前一直担心没法接孩子放学,现在因为学校的课后服务,放学时间延迟到6点,忙完工作她就可以去接孩子。每天单位的早会前,几个妈妈级同事总爱愁眉苦脸地吐槽孩子不爱学习,又喜笑颜开地分享哪个辅导班不错,这个学期开学后,她们谈论这类话题的频率和过山车般的神情变化,明显少了很多。
这是以“双减”为代表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带来的改变。
再延伸点。以学校运动会上的表现来看,很多项目的纪录还保持在十幾、二十几年前,个别的竟然是三四十年前的学生创造的。要知道,这些年,中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已大大改善,问题出在哪?体育老师们说得很一致:学校排课少(还有普遍被吐槽的体育课被其他主课侵占);家长们不重视体育,一有时间就把孩子送去各种文化课补习班。
“双减”落地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进入教学和考核体系后,孩子们不用再辛苦奔波于各种教培机构,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保障接受非文化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负担轻了,另一方面学得丰富了,更讲究学习质量和劳逸结合了。这是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培养独立健全人格本义和初心的体现。
不得不承认的是,比起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接受,家长乃至社会的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面对如今教育领域的某些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教育制度设计、校园管理、家校关系等全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些像我这样从农村读书进入城市的80后和更年长的家长们,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个惯性思维:我读书那会儿也没有这么多问题,现在人们是不是对教育过度关注了,一点鸡毛蒜皮都会被放大,动辄引燃社会焦虑?
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有现实支撑的,它透露的正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空前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进步。对子女的期望,是刻进我们这个民族基因的牢固印记,“精细养娃”也已经是大趋势。但要提醒的是,家长们有必要对自己的焦虑、担忧适度克制,学会将更多教育活动交给专业的机构和人去做,避免对孩子日常学习和学校教育的过度干扰;对新的教育政策带来的改变,要学着信任和自我调适。
“美好教育”具体指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但显然,新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朝这个方面迈进的一大步。这个宏大目标的达成,更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新形势下,我们都需要学习、调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