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2021-10-27李俊涛李会荣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实训

李俊涛 李会荣 任 昭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0)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计,并明确了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层次设计和任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指出,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应对接新职业需求,重塑知识结构、技术结构、技能结构。方泽强[1]提出,在课程理念方面,本科职教试点院校要汲取高职专科的课程建设经验,要坚定不移地坚守职业本位的课程理念,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围绕现实的工作过程、职业世界,结合教育目标建构和实施课程[2]。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影响产业发展,因此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十分必要。

1 联合办学基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经过60多年发展,历经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国家骨干校建设、教学诊断改革、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等项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金属切削原理刀具”已完成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与验收,“机床夹具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工艺设计”4门专业课程已完成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人才培养,并针对调研与陕西理工大学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2020年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学校继续与陕西理工大学联合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主要针对陕西理工大学的专升本同学,在学校进行2年的本科学习,由学校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师资团队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和教育教学。目前,已有两届本科生顺利入学。

2 前期调研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相比较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而且必须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3],在区域内逐步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所以,调研时以陕西区域内大型制造类企业和军工类企业的智能制造高端岗位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分析企业所需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岗位职业专业要求、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并邀请企业的高工、行业专家、高校著名教授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瞄准产业人才需求,准确划分课程领域,增设满足岗位要求急需的课程,去除对企业岗位作用不大的课程,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2020级本科班中应用。

3 本科层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在企业和本科高校的调研发现,在本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传统机械类课程如何转向先进化和智能化课程

近年来,在智能制造发展背景下,国内制造业迅速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促使理工科类高校重新规划、改革传统的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方案,保留机械类通用基础课程,减少手动化或半自动化机械类课程,融入更多带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类元素的专业核心或专业扩展课程[4]。因此,如何进行课程的增减转化,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3.2 如何把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分布

传统的本科教育体系比较重视理论讲授和科学研究,而现在一些研究型大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及职业本科逐渐偏向于实践层面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以服务地方经济作为人才培养目的之一。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

3.3 如何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

必修课体现的是本专业的必备专业技能,而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服务面向、兴趣爱好而设置的。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设置为选修课。据分析[5],国内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中,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75%~90%,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0%~25%。如何确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选修课比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 研究目标

经过前期调研,结合本专业和学校就业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如下研究目标:

(1)在高职院校开展和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通过借鉴普通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形成一套持续改进、为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高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2)加强过程控制,建立课程体系优化调整机制,突出课程体系形成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3)落实“细节决定成败”理念,认真调研企业岗位,从细节抓起,把工作做实做细,充分论证每一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制定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打造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和研究的“样板工程”。

将制定好的课程体系应用于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班,经过一年的教学后,对本科班的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分析,邀请智能制造型企业对班级学生展开相应测试,研究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学生对新课程体系的接受程度与掌握程度,并做总结与修订。

5 课程体系修订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实训教学技术技能的难度高度等,本着既高于高职又与普通本科有不同,有所创新、有所提高的原则,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包括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两部分,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为特色的职业本科教学体系。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见表1,学分总要求为86分。

表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表

研究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遵循创新性和系统性原则。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本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进行系统性设计,要涵盖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即要遵循能力发展原则,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知识积累、技能积累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此外,标准要满足、适用于本专业所服务社会行业领域的质量发展需求。

研究设置课程时,根据企业专家的意见,围绕产业转轨升级、产业链整合、工艺流程改造、优化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新需求,以“培养学生具备可以解决高难度操作问题的能力,可以参与或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流程改造的能力,有较强适应能力”为目的,提出实训课程设置以满足行业企业技术技能要求为原则,减少了部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学时,减少了验证性实验课程,增加了技术类、技能类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占比16.3%,专业基础课占比13.4%,专业核心课程占比12.6%,同时增加了集中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时数,占比56.4%。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增加新课程和新的实训内容,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对接职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根据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企业需求,瞄准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要,紧贴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精准设置和开发实训课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1.5%(总学时1 964学时,实践教学1 208学时),具体课程体系学时结构见表2。

表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时结构表

6 结语

笔者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探讨在职业教育体系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从前期调研、问题剖析、总结、设定目标、修订课程体系几个方面依序展开,根据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指导,结合院校自身发展条件,在综合校企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以供同类院校参考。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实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