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总体设计
2021-10-27郑培广
郑培广
(临沂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1 概述
沂河路作为临沂快速内环南线的一部分,是临沂市“三环十五射”骨架路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沟通高新区、罗庄区及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组团的重要的交通性干道。通过对沂河路实施快速化改造,推动了城市快速环线的贯通进程,将大大提升临沂市的交通出行效率,对于完善快速路网,促进组团协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沂河路也是临沂市区与外围高速公路沟通的重要射线之一,其对接G2 京沪高速,既承担部分市内交通,又起到疏导来自高速公路的出入境和过境交通的作用,有利于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提升城市核心区的辐射力。
总之,项目建成后将对城区交通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并引起交通格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产业调整以及中心区人口的疏散提供了契机,能推动临沂市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空间的拓展。
2 项目概况
沂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西起G2 京沪高速罗庄收费站,东至温泉路东侧,主线起点桩号为K3+300,终点桩号为K23+400,全长约20 km。
全线主要采用主线高架+ 地面辅路的快速路形式,主线为双向6 车道,辅路为双向8 车道加人非慢行系统,主线设计速度80 km/h,辅路设计速度60 km/h。沿线主要相交道路包括:俄黄路、西中环、科技大道(罗八路)、湖西路(罗七路)、罗六路、湖东路、湖东二路、蒙山大道、电厂路、沂蒙南路、沂州路、滨河路、滨河东路、香港路、温泉路等,见图1。
图1 项目平面示意图
3 功能定位与服务对象
3.1 功能定位
(1)临沂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环线的截流与分流功能,形成中心城区的交通保护壳。
(2)中心城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对接城市路网、高速路网以及机场航空。
(3)串联高新区、罗庄区与经开区的东西向贯通性通道。
通过对沂河路实施快速化改造,将推动城市快速环线的贯通进程,提升临沂市的交通出行效率,对于完善快速路网、促进组团协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服务对象
主线:以中长距离客运交通为主,兼有部分区域到发交通。
辅路:以片区内部客运交通为主,兼有快速公交、慢行及部分货运交通功能。
4 交通量预测
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20 a[1]。在综合考虑本项目的范围和计划条件下,确定本项目交通预测特征年限近期为2022年,中期为2032 年,远期为2042 年。
交通预测主要采用“四阶段”模型,即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结果见表1)。
表1 沂河路主线与辅路高峰小时流量预测 单位:pcu/h
5 主要技术标准
5.1 道路等级与设计速度
根据沂河路在规划路网中的定位,应采用主辅分离的快速路建设形式。结合已建成蒙山高架快速路及相关规范要求,主线快速路设计速度采用80 km/h,辅路设计速度采用60 km/h,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 km/h。
5.2 道路净空
(1)主线不小于4.5 m。
(2)地面辅路不小于5.0 m。
(3)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不小于2.5 m。
6 总体设计
6.1 建设形式与规模
根据目前各城市快速路建设经验,城市快速路主要有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地下快速路三种建设形式。沂河路快速化改造建设形式需考虑其所处路网位置,周边环境的影响,既有构筑物的控制,针对不同路段采用合理的布置形式。
对本项目而言,沿线既有建筑小区密集,到发出行交通量大,采用地面快速形式对道路两侧小区出行影响大,占地也较宽,因此考虑采用高架快速路的方式,减少平面占地,满足交通功能。同时考虑到既有道路的利用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采用高架快速路形式比主线地道形式更能够节省施工时的占地,经济性也更好,因此考虑城区段采用主线高架快速路的方式。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按远期(2042 年)主线达到三级服务水平、辅路达到C 级服务水平确定车道规模,沂河路主线高架采用双向六车道,地面道路采用双向八车道(含公交专用道)。
6.2 横断面设计
(1)高架快速路标准横断面
主线高架:0.5 m(护栏)+11.75 m(车行道)+0.6 m(护栏)+11.75 m(车行道)+0.5 m(护栏)=25.1 m。地面辅路:4.0 m(人行道)+7.5 m(辅道)+3.0 m(分隔带)+11.5 m(车行道)+8.0(中央分隔带)+11.5 m(车行道)+3.0 m(分隔带)+7.5 m(辅道)+4.0 m(人行道)=60.0 m,见图2。
图2 高架快速路标准横断面(单位:m)
(2)高架快速路上下匝道段横断面
主线高架:0.5 m(护栏)+11.75 m(车行道)+0.6 m(护栏)+11.75 m(车行道)+0.5 m(护栏)=25.1 m。匝道:0.5 m(护栏)+7.5 m(车行道)+0.5 m(护栏)=8.5 m。地面辅路:4.0 m(人行道)+7.5 m(辅道)+10.5 m(分隔带)+11.5 m(车行道)+8.0 m(中央分隔带)+11.5 m(车行道)+10.5 m(分隔带)+7.5 m(辅道)+4.0 m(人行道)=75.0 m,见图3。
图3 高架快速路上下匝道段横断面(单位:m)
6.3 立交节点方案
6.3.1 蒙山大道节点
节点现状为蒙山大道快速路主线高架上跨沂河路,立交层次为2 层,沂河路地面高程约为66.5 m,蒙山高架跨路口高程为75.6 m;周边地块开发程度高,西北象限为鲁南新国际大楼,东北象限为皮革城,西南象限为临沂汽车南站,东南象限为雕塑广场。
节点交叉等级为快速路- 快速路,立交方案应为全互通方案。节点设计方案应避让现状建筑且保留一定安全距离,立交设计方案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施工便利性要求,保证拼桥或者结构梁施工过程中对蒙山高架的影响降至最低。
本方案保留现状蒙山高架,其车道规模为双向6车道,总宽度25 m,位于2 层(地面为1 层),新建立交采用涡轮立交方案,为了降低立交层高,迂回定向匝道布置于3 层和2.5 层,沂河路主线高架布置于最高层(3.5 层),主线桥总高度约29 m。为了避免离现状建筑距离过近(保持间距不小于12 m),匝道转弯半径取值R=80。图4 为蒙山大道立交总体布置图。
图4 蒙山大道立交总体布置图
6.3.2 沂蒙南路节点
沂蒙南路南北向主线地道(双向8 车道)下穿现状沂河路,现处于施工阶段;沂蒙南路辅路与沂河路平面交叉,信号灯控制。沂河路南侧200 m 为现状电厂专用铁路,与地面平面交叉。节点周边开发强度不高,西北象限为临沂一卡国际汽配用品城,西南象限为现状村庄,东南象限为中国石化加油站,东北象限为空置地块,暂未开发。
现状电厂专用铁路废除难度大,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如何跨越该铁路,跨越方案需保证相关净空要求及保证其安全性。
沂蒙南路(沂河路以南)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其主要承担主城区对外的通道,连接主城区与快速中环、南环路及临枣高速的南北向通道,是南部区县进城的便捷通道,根据以上功能定位,本方案主要考虑加强沂河路主线高架与沂蒙南路向南交通的沟通。节点方案拟采用T 型互通立交,加强沂河路与沂蒙南路西—南及南—东两个方向的快速转换功能。图5为沂蒙南路立交总体布置图。
图5 沂蒙南路立交总体布置图
6.3.3 沂河桥及两岸立交
节点现状由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及沂河桥组成,其中滨河西路和滨河东路宽度约24 m,现状沂河桥(光耀大桥)桥长1440 m,桥宽27.1 m。现状两岸交叉形式为有信号灯控制的简易互通立交:滨河西(东)路主线直行交通通过岸滩下穿沂河路,与转向交通冲突点较多,且人、非和机动车道混行,安全隐患较多。
现状滨河路立交为简易立交,交通冲突点较多,由于滨河西(东)路远期拟快速化改造,现状节点通行能力与规划等级不匹配,沂河路快速化改造过程中需要同步改造该节点。现状沂河桥1998 年建成通车,为沂河桥上重要的景观构筑物,本次改造拟利用现状桥梁作为主线,在两侧新建两幅辅路桥,最大程度利用现有桥梁。
蝶形立交方案属于全互通立交,可实现沂河路与滨河西(东)的快速连通。该方案滨河路直行交通利用现状道路线位,并利用桥下净空下穿沂河路主线。右转转向交通设置定向匝道,左转转向交通设置迂回定向匝道或环形匝道,来实现各方向的全互通,整个立交呈蝶形布置。该方案充分利用了桥下净空,降低立交层次,整体布置紧凑,节约用地,且各转向匝道均分离设置,互不干扰,相比较现状滨河路立交,交通功能优势明显。图6 为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总体布置图。
图6 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总体布置图
6.3.4 温泉路节点
温泉路(沃尔沃路)现状为双向六车道主干路,远期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内环东线)。温泉路与沂河路现状为平面交叉,信号灯控制。节点周边四个象限都存在现状建筑或在建建筑,东北象限为九州仓储、西北象限为农商银行,西南象限为家居建材城,东南象限为在建小区,现状建筑物拆除难度较大,应注意避让。
沂河路为内环南线,温泉路为内环东线,应根据交叉等级和转向交通特点,合理设计全互通方案。节点立交设计方案应注意避让周边建筑且应留有安全距离。本节点为沂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终点,应结合建设时序合理设计近远期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方便。
该节点为快速路—快速路交叉,应设置全互通立交。结合建设条件及远期交通量,采用涡轮立交方案,转向匝道与周边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迂回定向匝道最小半径R=70 m。近期沂河路主线高架跨越温泉路后落地,温泉路高架及立交匝道远期结合温泉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实施。
图7 为温泉路立交总体布置图。
图7 温泉路立交总体布置图
6.4 上下匝道设置
上下匝道设置应与地面配套路网相结合,利用路网层层疏解快速路交通,缓解对主干路交叉口的交通压力,最大限度满足沂河路快速路在临沂市道路网中担负的交通作用,适应主流向交通,发挥每对匝道的功能。上下匝道布置形式上应优先考虑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减少因匝道出入车辆引起的快速路主线交织、合流、分流的影响,保证主线交通的畅通。主线设计速度为80 km/h 时,相邻驶入/ 驶出匝道的间距一般应不小于1 020 m[2],如不能满足,可在上下匝道之间设置辅助车道,避免交织段过短而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结合互通立交的总体布置,沂河路全线共设12对上下匝道和3 对地面出入口),平均间距约1.33 km。具体布置位置为:俄黄路(东西各一对)、西中环(东西各一对)、湖西路(东侧一对)、湖东路(西侧一对)、琅琊王路(西侧一对)、电厂路(东西各一对),沂州路(西侧一对,内嵌于沂蒙南路立交)、中丘路(东侧一对)、滨河西路(西侧一对)、滨河东路(东侧一对)、香港路(东西各一对),见图8。
图8 沂河路上下匝道布置示意图
7 结语
沂河路作为临沂市快速路网中重要的一环,其建设对于推动城市快速环线的贯通进程,提升临沂市的交通出行效率,对于完善快速路网、促进组团协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功能定位、交通需求分析出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总体布置、立交节点设计的方案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