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升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

2021-10-27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机会主义交易成本理性

李 靖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一、绪论

中小企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中国中小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所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因此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上有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60%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第二,中小企业是大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第三,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重要支撑,大型企业产业集群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关联的众多中小企业。

1.中小企业发展阶段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至1990年之间,国内产品的需求日益上涨,在供给大于需求的背景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乡镇中小企业。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2005年之间,在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发展加工出口等相关产业。而在2005年之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等。

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虽然近几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创业景象繁荣,但是背后面临着危机。与国外的中小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出现生命周期短,倒闭现象严重,仅2019年中国倒闭的中小企业就高达47万家。

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困境,发现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困境除了人力资本、土地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上升,内需外需增长乏力等原因,最重要还是由于“融资难”“融资贵”等原因。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维持在30%~40%之间,但是中国中小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例将近60%,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有较大差距。

表1 2015Q1~2018Q2中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余额比例

于此同时,由于我国监管的力度越来越高,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的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决定了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的融资方式。但银行因为征信难度大、成本高,违约风险高等原因,不敢或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并没有改变金融机构与银行之间相对割裂的现状,中小企业仍然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数字化升级的赋能,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问题带来强劲动力。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要加大服务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于是在数字化升级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化升级的赋能作用,探索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融资模式,降低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成为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数字化升级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升级的推动者,数字化升级所需的资源和能力,数字化升级的过程和方式以及数字化升级的好处。

早期的企业数字化升级多集中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如改进生产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Ash和Burn(2003)认为企业的数字化升级主要是用于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例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业务流程优化。早期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主要是聚焦于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升级,用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近年来,随着跨边界技术得到了企业迅速和广泛地采纳,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运用,数字化升级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

王重鸣(2015)认为随着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等技术得到了企业热切的关注和广泛地运用,于是由外向型IT驱动的数字化升级超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转型,例如,商业模式、组织战略和商业联盟建设的转型。

近几年,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是集中于利用第三方的数字平台实现数字化升级,即通过平台提供的具体技术功能和特殊调查工具的有效性上,例如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以及更加快速的沟通工具和交易处理工具。

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将企业数字化升级定义为是由数字技术所驱动,以为企业客户、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不断创造价值为目的,对业务经营模式、运营流程和组织管理进行的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提高效率。数字化升级不是在传统的战略和业务模式下改变一下IT架构,也不是在为了迎合电子商务潮流在线上开一个淘宝天猫店。数字化升级需要企业围绕用户,重塑自身的价值创造方式,以数字化的思维和技术对内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对外开拓新的利润来源。

三、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相对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麦克米伦缺口”。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大致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而寻找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法,视角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等,而从交易成本视角进行研究相对较少。

Stiglitz和Weiss(1981)从信息角度出发,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阳旸(2014)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在收益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单笔贷款所获取的收益低于对大企业的单笔贷款所获取的收益,但是在成本上,两者差距不大,于是银行在中小企业上获取的收益低于大企业的局面就使的其更加偏向于向大企业贷款。

李超(2015)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于是增加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张利胜(2016)认为由于信贷市场的机会主义成本相对于一般商品交易要高,于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承担巨大的交易成本。沙伟婧(2013)基于交易成本控制视角,研究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的形成及其原因,认为交易成本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形成的根本因素。

通过梳理现阶段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文献,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的相对较少,但是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数字化升级的赋能的影响,通过降低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四、理论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

科斯在其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并不是像传统的经济学所认为的交易是无成本的。中小企业经营生产的融资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政府部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

随后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科斯的理论,他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的两大天性,即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正是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上要比大型企业更加的困难。

有限理性,意思是个体是理性的,都期望以理性的方式行动,但是他们的知识、预见、技能和时间等都是有限的,这一切都阻碍了个体完全理性的行动。并且由于信息的搜寻成本过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资格审核的时候,没有办法了解全部的信息,因此在有限理性下的契约几乎都是不完备的,存在履约风险。

机会主义,意思是个体通过隐瞒欺诈等方式,损害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得更多的租金和利益。于是在机会主义存在的情况下,交易的潜在收益有可能无法实现,所有交易都蕴藏潜在的冲突,以至于每一位个体都希望从交易中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

在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交易中,中小企业希望隐瞒自己的相关信息,以较低的利率拿到额度来争取更大的融资,而金融机构这边希望尽可能地获取信息,了解企业的正式经营状况,降低风险的同时提供贷款利率。总结就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机会主义的行为。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使得双方之间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数字化升级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逻辑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企业数字化升级能够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化升级与有限理性

数字化升级的赋能的情况下,使得信贷业务与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结合,降低了搜索中小企业的信息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与坏账成本,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以及社交网络等第三方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企业行为数据。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上面,结合使用这些庞大且详细的数据,将会降低判断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难度,进而为那些资质优良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促使中小企业不断的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维护以及提升自己的信用,借贷双方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互动机制。

在数据收集的同时,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识别性的分析,进而得出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形成信用评级和报告。

大数据计算分析的步骤是:首先,将数据信息录入系统,依据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测量指标,通过指标就能知悉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其次,将这些指标输入事先已经建立好的数据处理模型之中,计算得出分数;最后,通过权重等方法,整合各个分数得到中小企业的信用报告,依据信用报告来进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决策。

利用数字化升级的赋能,降低了信息的搜寻成本和信息的搜寻时间,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 使得数据的利用程度提高,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预见和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面解决了有限理性的问题,以前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了解决的可能。

于是,数字化升级通过提升有限理性,进而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数字化升级限制机会主义

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下,其主要关注中小企业财务、资产规模等“硬信息”,通过质押、抵押和第三方担保等措施来降低风险,限制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但是这种方式下,无论是贷款钱的审核还是贷后的风险管理都会更加的依赖管理人的素质和操作,人工成本较高,但是收益却低,于是存在风险激励不相容的问题,缺少贷后持续监管的积极性。并且大多数的金融机构贷款的各个环节管理是不平衡的,例如贷款业务的营销和后面的风险管控之间就不平衡,贷款的前、中、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分开的,与企业最新的发展状况不适应,成为风险的聚集点。而中小企业更容易出现机会主义问题,并且当发生违约时,这些抵押资产的变现实际操作中会很麻烦,也会出现很大的缩水,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而基于数字化升级的信贷模式,在数字化升级的赋能下,风控管控可以通过关注企业的交易行为、客户评价等“软信息”,持续监管考察企业的运营情况、现金创造能力及还款能力,更加准确地从源头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风险管理上也就不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也就是通过持续对中小企业的考察,限制其机会主义。

于是,数字化升级通过限制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降低交易成本,进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五、结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是长期存在的难题,在传统线下融资业务中,无论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都因为交易成本过高而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存在大量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财务报表缺失或虚假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风控和授信,于是则因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而导致了过高的交易成本。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而融资金额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较低的收益结合较高交易成本,很难有动力去进行高成本的工作。

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上的缺陷。首先,在有限理性上,数字化升级缩短了信息的搜寻时间和成本,同时强化了对数据的分析,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解决了有限理性的问题。其次,在机会主义上,数字化升级的赋能,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持续地监管和考察中小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风险管理上也就不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限制了其机会主义。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不断支持的情况下,数字化升级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有一个机遇,谁能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升级,便能更好地提升有限理性,限制机会主义,降低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更有效的进行融资,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交易成本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上海滩,“机会主义”曹晓峰
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前因分析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