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对近视防控及危害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2021-10-27巩玲孔鲁粤陈延雲吕莎方立亿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屈光度数户外活动

巩玲,孔鲁粤,陈延雲,吕莎,方立亿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信化等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近视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更甚。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中将近视列为重点防治的五种眼病之一[1]。我国“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也已经明确提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屈光不正、科学用眼的重视[2]。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和策略层出不穷,但近视仍每年攀升,呈现低龄化倾向,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视力的最主要因素。高度近视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能根治近视的手段,故大多数的学者提倡近视的预防及控制重于治疗[3]。环视周围不难发现各类以阅读、写作等为主的早教机构,随处可见年轻父母与孩子一起观看手机等近距离视屏工具,这反馈出来很多幼儿家长没有认识到近视的产生、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青年人将要为人父母,他们对近视的正确认知,将会有利于提升下一代人群的眼健康状况。基于以上情况,现针对青年人中的一类群体——医专大学生,进行对近视防控及近视危害知识的认知调查,了解他们对近视预防、控制及高度近视危害的认知状况,分析其差异,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提供新思路。

1 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被调查人员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于2020年1月至2月,调研本校2017级、2018级、2019级8个专业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104份。

学生年龄16~25岁,其中男生290人(占26.3%),女生814人(占73.7%)。不近视人数152人(占13.8%),近视948人(占85.9%),远视4人(占0.3%)。近视患者中不戴镜者300人(占31.6%),高度近视者98人(占10.3%)。近视患者最早戴镜时间3~20岁。

2 结果

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汇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2.1 对屈光不正的认知情况

大部分专业基本是年级越高正确率越高,其中视光专业三年级100%。多数专业在三年级仍有24%~60%的比例不能正确认知屈光不正。口腔专业整体正确率较低。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屈光不正的认知正确率(%)

2.2 对假性近视的认知情况

除视光专业外,其余专业均很低,基本在30%以下。视光专业年级越高,判断正确率越高。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假性近视的认知正确率(%)

2.3 对近视后应及时戴眼镜的认知情况

绝大部分专业和年级70%以上学生认同近视后应及时戴眼镜,各年级正确率差别不大。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近视后应及时戴眼镜的认知正确率(%)

2.4 对近视度数大于200度要长期戴镜的认知情况

各专业、各年级正确率均较低,约60%以上学生选择错误,认为近视度数大于200度不需要长期戴镜。见表4。

表4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近视度数大于200度要长期戴镜的认知正确率(%)

2.5 对高度近视的判断情况

除视光专业外,其余专业正确率较低,5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高度近视的度数判断。视光专业年级越高,判断正确率越高。见表5。

表5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高度近视的判断正确率(%)

2.6 对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认知情况

视光专业、检验专业、临床专业三年级学生正确率较高,视光三年级是口腔三年级正确率的2倍以上。见表6。

表6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认知正确率(%)

2.7 对孩子户外活动的认知情况

有关户外活动时间视光专业二、三年级约80%学生选择正确,其余大部分专业和年级约50%左右学生对户外活动的时间长短不清楚。见表7。

表7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孩子户外活动的认知正确率(%)

2.8 对环境照明的认知情况

有关环境照明大部分专业60%以上学生认识正确,视光专业二、三年级约80%学生认识正确。见表8。

表8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环境照明的认知正确率(%)

2.9 对看电视距离的认知情况

看电视的具体距离要求,视光专业二、三年级正确率较高,但最高约61.8%,仍有约40%的学生选择错误。其余专业、年级约50%的学生认识不正确。见表9。

表9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看电视距离的认知正确率(%)

2.10 对学生定期眼睛体检的认知情况

各专业、各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定期眼睛体检的认知不正确。见表10。

表10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学生定期眼睛体检的认知正确率(%)

3 讨论

3.1各专业学生对近视后应及时戴镜、近视度数大于200度是否需要长期戴镜、环境照明以及定期眼睛体检的认知正确率差别不大。对屈光不正的认知正确率,大部分专业基本是年级越高正确率越高,但眼视光专业高于其他专业。对假性近视、高度近视及并发症、户外活动、看电视距离的认知正确率,各专业大一学生中均不高;但大二、大三学生中,眼视光专业要高于其他的大部分专业,并且随年级增高正确率增高。说明专业的差别,使获得的近视相关知识差别较大,同时也提示经过有目的的教育是可以提高对近视相关知识的认知。

3.2数据提示,医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对近视相关的知识认知是错误的或不清楚的。由此可以推测,其他非医学背景的年轻人对近视的认知可能也是存在错误或不清楚,甚至更严重些。

3.3青年人将成为未来的父母,他们对近视的认知情况会影响到对幼儿近视的早期预防或干预。所以近视防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防患于未然,将近视防控的档口提前,积极在青年人中进行近视相关知识的普及,使他们在为人父母时,已经拥有正确的认知,从而尽早开始近视防控,提升下一代人群的眼健康。

3.4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不仅是有医学背景,而且是大学生群体,近视患者较多[4],调查结果可能会有部分偏差。

猜你喜欢

屈光度数户外活动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友谊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图形中角的度数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