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
2021-10-27杜绍山
杜绍山
(天津市津南医院,天津30035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据统计全球UC发病率在10~20/10万之间[1],我国发病率为1.16/10万,青年为主要患病人群。目前,临床还没有根治UC的方法[2]。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其中氨基水杨酸制剂为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美沙拉嗪为此类药物的主要代表。《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3](以下简称“共识”)推荐轻中度UC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单用美沙拉嗪效果仍不理想。有研究指出,将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4]。本文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应用安全性等角度出发,综合评价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活动期UC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1~49岁,平均(35.77±4.96)岁;病情程度(参考共识中分级标准,应用改良 Truelove及 Witts 疾病严重程度分型对UC进行分级):轻度25例,中度19例;病程1~6年,平均(3.05±0.74)年。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45岁,平均(34.98±5.12)岁;病情程度:轻度26例,中度18例;病程1~7年,平均(3.02±0.7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
(1)诊断标准[3]:①有腹痛、腹泻等典型症状表现;②经内窥镜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或组织学、放射学检查发现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糜烂。
(2)纳入标准:①符合UC诊断标准,轻度或中度;②3个月内未接受过治疗;③对本研究了解,自愿参与;④获得伦理审批。
(3)排除标准:①重度UC;②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肿瘤或全身感染;③对涉及药物过敏;④妊娠或处于哺乳期;⑤不接受随访。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H19980148,0.25g/片),1g/次,3次/d,连续用药两个月。
研究组: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所用药物及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20060010,0.5g/片),1.5g/次,3次/d,连续用药两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两个月后,参照“共识”中相关规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内镜检查表现,判定疗效。①缓解:各项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炎性因子恢复正常水平,未见活动性炎症病灶;②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有轻度炎症表现,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③无效:症状观察、内镜、炎性因子检查均未见改善表现。总有效率=(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疾病活动性的改良Mayo评分:于治疗前、治疗两个月后,以Mayo评分量表为工具,对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做出评价,该量表包括排便次数、便血、内镜检查情况、医师评价,每项0~3分,统计总评分,评分越高活动度越高,评分≤2分提示进入缓解期[3]。
(3)炎性因子:于治疗前、治疗两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采用ELISA法检测。
(4)复发率: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近期复发率(半年)、远期复发率(1年)。复发定义参照“共识”,即进入缓解期后,再次出现UC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两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Mayo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两个月后Mayo评分均降低,研究组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yo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两个月后CRP、IL-6、TNF-α均降低,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1、3-2、3-3。
表3-1 两组CRP水平比较
表3-2 两组IL-6水平比较
表3-3 两组TNF-α水平比较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1年,研究组近期复发率、远期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UC是一种较为多发的肠道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不积极治疗,可发展为结肠癌,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5]。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为该病治疗的主要目标。
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是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能够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白三烯)、引发炎症的前列腺素,控制炎症发展,促进病情转归。美沙拉嗪的主要药理机制为: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抑制氧化阴离子产生,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促进免疫调节,从而限制炎症介质的趋化作用,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合成[6],降低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美沙拉嗪用于UC可以迅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且美沙拉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只有少量患者会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7]。但是,单用美沙拉嗪,作用机制单一,无法有效调节肠道菌群,部分患者肠道菌群失衡严重,无法从该药治疗当中获益,导致治疗失败。本文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两个月,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但CRP、IL-6、TNF-α降低程度仍不理想,总治疗有效率仅为81.82%,仍有一些患者未进入缓解期,需要继续治疗,随访1年,近期、远期复发率分别为18.18%、25.00%。
益生菌是定植在人体中、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8]。近年来微生物学研究迅速发展,诸多研究证实UC与细菌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失衡在UC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生物治疗对于改善UC病情有积极作用。UC发病过程中,肠道中双歧杆菌缺失,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增多,需要补充益生菌。对UC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其药理机制为:(1)补充益生菌后,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优势菌会与病原菌竞争肠黏膜上的结合位点,经直接途径或间接途径抑制病原菌;(2)补充的益生菌在肠黏膜上定植后,会形成一道保护屏障,发挥保护作用,阻断病原菌入侵;(3)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提升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增强肠黏膜对于病原菌的吞噬能力;(4)补充益生菌后,会产生一系列有益代谢产物,下调肠道pH值,优化肠道内环境,抑制病原菌繁殖[9]。
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两个月,获得良好治疗效果,Mayo评分及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明显,治疗总有效率97.73%,近期、远期复发率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联合治疗方案更具有应用价值。其主要原因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应用于UC治疗当中,能够发挥以下优势:(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升炎症抑制效果,美沙拉嗪可以抑制炎症介质趋化,并减少炎性因子合成,快速改善UC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急性炎性反应因子CRP的合成,并抑制IL-6、TNF-α表达;益生菌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减轻病原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并通过促进优势菌繁殖抑制炎性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美沙拉嗪的作用效果。(2)两药联合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美沙拉嗪能够促进免疫调节,而益生菌能够直接提升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改善,降低疾病活动度,加快病情康复。(3)两药联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益生菌能够在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预防美沙拉嗪的胃肠道反应,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治疗安全性[10]。
综上,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能够提升近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复发风险,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