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F-15、apoB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1-10-27刘国伟马欢欢薛鹏
刘国伟,马欢欢,薛鹏
(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1]。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学基础,血脂及脂蛋白等指标是影响脑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但随着人们对载脂蛋白研究的深入,发现apoB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远高于传统的血脂及脂蛋白。有研究表明[2],GDF-15水平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显著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本文探讨GDF-15、apoB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40~78岁,平均(67.52±4.71)岁。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4]分为:轻度狭窄组(管腔狭窄小于50%,局部斑块形成管径相对变小,PSV<125 cm/s;n=32)、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50% ~69%,狭窄段血流出现加速度,PSV 125 ~ 230 cm/s;n=40)和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达70% ~ 99%,狭窄段流速进一步升高,PSV>230cm/s或仅有少量血流通过,n=38)。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且临床资料完整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2~80岁,平均(67.58±4.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发病时间在72h之内;(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近期内进行过较大规模手术者,近期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发作者;(2)既往有脑部器质性疾病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者,如中枢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疾病、肿瘤、脑炎、脱髓鞘疾病、颅脑外伤、癫痫等;(3)患有各种急慢性炎症、肿瘤、风湿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 (4)合并精神疾病而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GDF-15、apoB水平差异,对比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GDF-15、apoB水平差异;整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随访资料,统计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1.4 检测方法
(1)GDF-15、apoB检测[5]:抽取所有对象空腹静脉血(观察组患者于入院时)5mL,经低速离心(2000r/min,20min)后取上清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待测。按照厂家提供的实验流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中GDF-15水平。离心机购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型号:Microfuge 20R),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蓝基生物有限公司。使用全自动分化分析仪检测患者apoB水平。
(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由超声科专业医师操作。管腔狭窄程度:狭窄率=(正常血管管径-最窄处管径)/正常血管管径×100%。
1.5 随访方法[6]
对纳入研究的110例患者以门诊复查为主(必要时采用电话随访)的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5月31日,计算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GDF-15、apoB水平比较
研究组GDF-15、apoB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GDF-15、apoB水平比较
2.2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GDF-15、apoB水平比较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GDF-15、apoB水平比较: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GDF-15、apoB水平比较
2.3 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截止随访结束,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73例,死亡37例,生存率为66.36%。
2.4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生存组合并高血压、吸烟、轻度狭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较好和不佳及梗死面积<10者较死亡组多,NHISS评分、GDF-15、apoB水平较死亡组低(P<0.05);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及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选择有意义的单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NIHSS评分(升高)、GDF水平(异常)、apoB水平(异常)、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不佳)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减少急性脑梗死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7]。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病因之一,其主要机制包括:(1)不稳定斑块脱落或破裂形成栓子导致远端血管栓塞;(2)斑块破裂后脂质和胶原体暴露,激活血小板而启动机体凝血系统,加速血栓形成[8-9]。研究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反应发生、细胞凋亡过程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GDF-15都发挥重要作用[10]。GDF-15是转换生长分化因子-β家族的一员,正常生理情况下仅表达于胎盘与前列腺中[11],具有抗炎、抑制生长和抗细胞凋亡等功效,当机体受到心肌细胞缺氧、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机械牵拉、左室压力负荷持续增大等应激反应时,血清GDF-15水平可显著升高。然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势必会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加重炎症反应,刺激脑血管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损伤[12-13]。目前研究认为,GDF-15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显著升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慢降低,并且与脑梗死严重程度正相关,其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预后越差[14]。本文结果与既往研究[15]基本相似,提示GDF-15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紧密相关,有望作为一种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并对治疗提供指导。
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血清apoA-Ⅰ和apoB的代谢水平变化亦有关键意义[16]。apoB具有较强的刺激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化的作用,可通过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使胆固醇在肝外血管壁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7]。本文结果显示,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apoB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且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可靠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8]。
本文结果发现,NIHSS评分(升高)及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不佳)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1)NIHSS评分主要用于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恢复情况,与卒中部位、面积、临床症状有关,可客观反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19]。(2)侧支循环代偿是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当侧支循环代偿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会导致患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进而导致恶性梗死,增加病死率和病残率[20]。因此,临床需加强对合并相关高危因素患者的干预,以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GDF-15、apoB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升高,两者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