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26侯彬霞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术后应用效果

侯彬霞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到我院手术并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筛选后的92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制定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小组之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为观察组之中的患儿开展疼痛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对比时,不同患儿的治疗相关指标、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以及儿童疼痛行为评分(FLACC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儿由于先天性心脏病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术后疼痛护理模式在患儿的恢复和疼痛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模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18

临床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会对其生长以及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及时为患儿开展手术治疗,以此来有效的避免患儿生命安全和未来成长受到影响。在手术结束后之后,疼痛对于患儿的影响远高于成年患者,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重点注意,以此来避免各种疼痛导致的不良反应,提升花儿的康复速度。笔者在本文中针对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开展本次研究之中的样本筛选时,首先对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收集,选择其中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在完成筛选后纳入患儿共计92例(男患儿/女患儿=51/41),患儿的年龄为10天至2岁(平均1.3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患儿手术结束之后,为其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也定时进行巡视,此过程中持续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结合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按照医嘱来为患儿用药。

1.2.2观察组

在手术后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为患儿增加疼痛护理模式的运用,疼痛护理模式如下:(1)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应选择CRIES疼痛评价方法,对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同时引导患儿家属来填写调查问卷,结合两次评价结果来综合的对患儿的疼痛护理方案进行调整。(2)环境护理。在患儿生命体征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其出现疼痛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生命体征异常时及时确认原因,同时通过环境护理的方式来有效的避免患儿出现兴奋、烦躁等一系列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外界刺激引发疼痛的可能。(3)药物护理。手术治疗之后,大部分患儿家属都会对疼痛护理内容具有较强的了解欲望,护理人员可以在此期间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疼痛护理的相关知识和用药方法。在患儿手术结束的初期,护理人员可以同时应用止痛剂和抗焦虑药物,随着患儿恢复,逐渐调整为口服止痛药。(4)安抚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使用橡皮的奶头来对其进行安抚,同时也可以采用抚触、轻微摇晃等方式来对其进行安抚,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则可以结合患儿的年龄来选择一些适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帮助患儿降低疼痛感。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可以合理的运用一些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技巧,流入呼吸指导、音乐播放、讲故事等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降低疼痛对于患儿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对表1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小组之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结果为P<0.05,观察组治疗相关指标更好。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2.2兩组患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分(FLACC评分)对比

见表2,观察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更好,两组患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分(FLACC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

表2  两组患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分

(FLACC评分)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一直是对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治疗时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对患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情进行确认并针对性制定手术方案后,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无论是疾病过程中还是手术结束之后,疼痛都会对患儿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在患儿对于疼痛耐受性较差的情况下,出现疼痛问题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会大幅度降低,同时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也会大幅度提升。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运用疼痛护理模式的方式,有效的对术后护理服务进行完善。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为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进行护理服务时,疼痛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患儿的两组患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分(FLACC评分),同时也可以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举芳. 疼痛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20+175.

[2]张艳,张爱华.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2):169-171.

[3]李文霞,张磊,张瑾,孙红格,张文霞,王玮.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儿术后疼痛和满意度影响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7):1225-1228.

[4]朱明,章嘉平. 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儿科药学杂志,2021,27(03):20-23.

[5]廖艳均.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7):188-191.

[6]冯亚婷,陈静,仇爱珍. “零缺陷”护理服务措施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护理中对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4):1586-1589.

猜你喜欢

术后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