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银豆5号的选育

2021-10-26杜世坤赵振宁赵宝勰高玉芳李雨阳陈彩霞强旭阳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结荚晚熟区域试验

杜世坤 赵振宁 赵宝勰 高玉芳 李雨阳 陈彩霞 强旭阳

(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白银730900)

甘肃省大豆种植受气候、作物布局等影响,机械化种植规模小,河西及中部灌区等大豆主产区主要以套作、间作为主,因此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适宜山区间、套作的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发展大豆产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银豆5号是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历经10余年,利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大豆新品种[1],该品种抗病、抗倒伏,落叶性好,适宜间、套作[2-3]。

1 品种选育

1.1 母本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选育的国审大豆品种,特点是中晚熟,物候期134d,圆叶,白花,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1.0cm,单株有效荚数44.8个,百粒重19.0g。籽粒椭圆形或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抗大豆灰斑病、花叶病,粗蛋白含量41.57%,粗脂肪含量20.71%[4]。

1.2 父本汾豆7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优质大豆品系,特点是早熟,物候期120d左右,椭圆叶,白花。株高68.8cm,底荚高度10.4cm,株高和结荚位低,单株有效荚数35.2个,百粒重18.7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种脐深褐色[5]。

1.3 选育过程银豆5号是以高蛋白、中晚熟大豆品种晋遗31号为母本,早熟品系汾豆71号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银豆5号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银豆5号属中晚熟大豆品种,春播物候期140d,株型紧凑,有限结荚习性,叶圆形,白花,棕毛,主茎节数22.4节,有效分枝数3.5个,株高100.0cm,单株有效荚数55.5个,单株粒重20.0g,底荚高度14.4cm,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色褐色[6],百粒重20.2g。

2.2 品质银豆5号籽粒成熟时为黄色,外观均匀,商品性好,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含量38.49%,粗脂肪含量20.48%,蛋脂总和58.97%。

2.3 抗性银豆5号田间表现为抗倒伏,成熟落叶性好。经2019年、2020年连续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该品种高抗灰斑病,抗花叶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银豆5号在11个点次中有7点次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增产点率63.64%,增幅3.96%~25.82%,平均产量2795.12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6.65%(表1)。

表1 银豆5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2 生产试验2018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银豆5号在镇原、泾川、会宁和甘州4个点次中均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3071.84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12.02%(表2)。

表2 银豆5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3 丰产性和稳产性丰产性 从表3可以看出,银豆5号2016年、2017年区域试验产量的均值分别为2646.91kg/hm2、2972.96kg/hm2,主效应值分别为-36.111、225.679,平均产量和主效应值均高于对照陇豆2号,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增产潜力大。稳产性 银豆5号2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18%、26.23%,均低于对照陇豆2号,表明该品种稳定性较好[7]。同时,2年的高稳系数(HSC)均高于对照,进一步说明其高产性能突出,稳产性较好。

3.4 适应性分析对2年各试点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平均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3),银豆5号2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188、1.6573,回归系数(b)均大于1且接近于1,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年回归系数均大于对照,说明该品种较对照陇豆2号对高产环境更具有特殊的适应性[8]。

表3 银豆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时期银豆5号以春播为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套种可推迟至5月中旬。

4.2 播种方式及密度该品种可单作亦可间作,以条播为主。单作选择中上等肥力的田块种植,行距40cm,播种量112.5kg/hm2,保苗量为19.5万~22.5万株/hm2。

4.3 施肥基肥施磷酸二氢铵150.0~225.0kg/hm2,追肥视田间苗情而定,初花期及结荚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5.0~120.0kg/hm2。

4.4 适宜区域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和相近区域种植[9]。

猜你喜欢

结荚晚熟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