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早籼温敏核不育系66S的选育与应用

2021-10-26谢红军汤国华朱明东曾晓珊凌春强余应弘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结实率早稻制种

谢红军 汤国华 朱明东 曾晓珊 凌春强 余应弘

(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长沙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410125)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双季水稻生产。双季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133.33万hm2左右,其中早稻566.67万hm2左右。早稻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推广品种还是以10年前审定的常规稻湘早籼系列和中早、中嘉早系列为主,杂交早稻品种主要以株两优和陵两优系列为主。早稻品种近年来更新换代慢,品种选育出现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经费不足;二是早稻品种生育期短,杂交早稻杂种优势难以体现,选育难度大。选育出生育期具有早籼特性的温敏核不育系是培育早熟、高产杂交早稻新组合的有效途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培矮64S的矮秆突变体17S,与201B(岳4B/923选)杂交,历经12年选育出早熟早籼温敏核不育系66S。201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1 选育经过

1997年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从江西省水稻研究所引进923(审定名赣晚籼30号),1998年种植发现1株有色大粒变异株,经多代选择,育成了米质 优、千 粒 重38.6g的923选[1]。1999年秋 培 矮64S/210在南宁广西农校制种0.2hm2,除杂时发现1株变异株,生育期比培矮64S早7d左右,无色、包颈轻,经多代选育,育成矮秆、株型好的培矮64S选(17S)。2001年以岳4B/923选做组合制保,后代分离出早熟株系[2-3]。2006年夏在长沙用培矮64S选作母本、岳4B/923选早熟单株为父本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F1并收种。2007年夏季在长沙种植F2,群体5000株,从中筛选出优良不育株26个。F3及以后世代利用海南自然低温、长沙自动控温冷水池对不育株进行加压选择,筛选不育起点温度低、繁殖习性好、抗寒性强(生理不育起点温度低)的单株,至2014年冬于三亚选出F15株系4sy192,定名为66S。201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湘鉴稻2018001)。66S选育系谱图见图1。

图1 66S选育系谱图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66S株、叶型好,生长势旺盛,分蘖力强,叶片挺直有力,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叶鞘、稃尖均为无色,中长粒形,无芒。株高65cm左右。湖南长沙4月1日至7月15日播种,始穗期6月22日至9月23日,播始历期在69~82d。海南三亚2月10日播种,4月18日始穗,播始历期69d。

2.2 育性表现2014-2015年在湖南长沙分期播种,观察66S自然条件下育性变化。2年均在4月1日播第1期,7月15日播最后1期,每隔15d播1期,共播8期。从第1期始穗开始,每隔2d镜检和套袋20穗,分别考察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66S在湖南长沙从6月中旬至9月下旬始穗均表现出稳定不育,不育期超过70d。

2016年8月25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现场评议:从千株群体中随机抽取110个单株进行花粉育性镜检,共镜检54穗,结果基本为无花粉类型,少数单株有少量典败花粉,个别单株有1~2粒染败花粉。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千株群体中套袋130个,随机抽取113个套袋穗调查,共检查19097个颖花,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

2015年经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亚华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3家单位鉴定,结果表明:66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低于23.5℃。

2.3 开花习性66S花时早,花期集中,湖南高温晴热天气下,9:00开始开花,10:00-10:30为盛花期,午前花率达到了84.0%。在不使用赤霉素的情况下,穗包颈粒率14.1%,柱头总外露率61.2%,其中双边外露率30.3%,柱头生活力强。对66S/中佳早17制种取样考种:平均每蔸有效穗10.0个,每穗总粒数175.4粒、每穗实粒数112.3粒,异交结实率64.0%。

2.4 稻米品质66S、66S配制的3个杂交早稻组合及父本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米质检测数据见表1。66S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配制的杂交早稻组合均为高直链淀粉、低胶稠度,适合做米粉加工和酿酒用。

表1 66S所配组合及其亲本主要米质指标

3 配组应用

66S配组的杂交早稻组合,表现出生育期短、适应性好、产量高、后期落色好等特点。所配组合66S/中早35参加湖南省早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t/hm2,居小组第1位,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7.3%,日产量0.0734t/hm2,比对照高6.5%。株高83.2cm,每穗总粒数122.4粒,每穗实粒数101.9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6.1g。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平均5.0级,穗瘟平均7.0级,穗瘟损失率平均3.0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平均4.6,白叶枯病抗性5.0级。

4 繁殖制种

66S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比较低[4-5],利用海南陵水春繁,播种期安排在12月初,来年2月中下旬抽穗。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敏感期连续遇到10d以上平均气温低于23℃,最低气温18℃的天气,不育系育性转换比较好,繁殖容易获得高产。利用云南保山高海拔地区夏繁[6],播种期安排在4月中旬,抽穗期在7月中下旬,利用高海拔地区每年6-8月份的自然低温进行繁殖,2018-2020年连续3年在云南保山进行66S的繁殖,平均结实率为87.7%,平均产量6.6t/hm2,容易获得高产。

66S株高较矮,抗倒性强,繁茂性一般,大田制种直播、人工移栽均适合,直播制种不育系每hm2用种量30.0~37.5kg;移栽用种量30kg左右,秧田播种量150~225kg,密度20cm×20cm,双株移栽,制种父母本行比宜1∶10~12或2∶12~14。浸种时用强氯精消毒,播种时用多效唑拌种[7-8]。66S对氮肥较敏感,应合理施氮肥,培育中等苗架。66S抽穗不整齐,主穗偏早,制种过程中以母本比父本早2~3d为宜。66S对“920”较敏感,一般每hm2用225~300g,前轻后重,见穗5%时进行第1次喷施,喷50~60g,抽穗50%时喷120~150g,盛花期喷15~30g养花。在正常的田间病虫害管理的基础上,应注意重点防治穗颈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

5 小结

66S生育期短,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一般配合力好,该不育系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所配组合米质也表现出这一特性,适合做加工原料。66S大田稻瘟病抗性一般,因此,在组合选配上应该选择稻瘟病抗性好的早熟材料进行测配,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早、中嘉早系列材料组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选配的多个组合正参加各级区域试验,表现出广适稳产的特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结实率早稻制种
早稻迎丰收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加快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出 三大举措力促国家级制种基地升级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