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次PCI血运重建策略对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10-26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
关键词:造影剂心血管血管

黄 媛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根据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及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NSTEMI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胸痛症状且长时间不能自行缓解、心电图中出现心肌缺血样改变等[1]。成功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于重建患者心肌缺血区域的血运。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肌血运重建手段。有研究指出,为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分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冠状动脉远期再堵塞的发生风险[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8 例NSTEMI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研究为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分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NSTEMI 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 例)和对照组(50 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8 例,女性20 例;其年龄为51.20~73.54 岁,平均年龄(62.54±3.20)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其年龄为53.74~75.96 岁,平均年龄(65.01±3.1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病情符合《内科学》中关于NSTEMI的诊断标准,并得到确诊[3-4];2)心电图中存在ST 段水平型压低或下垂型压低(幅度≥0.05 mV)的情况;3)心电图中存在T 波倒置(幅度≥0.1 mV)的情况,且其心电图呈动态演变;4)存在明显的心肌缺血相关症状;5)血清肌钙蛋白、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明显增高;6)临床资料完整;7)发病前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8)具有采用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适应证;9)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因术中突然出现病情变化而接受抢救或死亡;2)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不耐受或过敏;3)术后失访导致相关信息缺失;4)存在肝肾功能不全。

1.4 方法

在术前,为两组患者均应用抗凝、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让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由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6,用法:300 mg/d)、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用法:300 mg/d)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用法:60 mg/d)进行治疗。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为其滴注生理盐水。3)在对患者进行动脉穿刺后,为其静脉注射100 U/kg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28)。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PCI 法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方法是:采用PCI 法进行血管重建,重建目标血管的狭窄程度应≥70%,直径应≥2.5 mm。一次性完成目标血管的完全重建。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次PCI 法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方法是:采用PCI 法进行血管重建,重建目标血管的狭窄程度应≥70%,直径应≥2.5 mm。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造影检查的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及受损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分两次或更多次对其进行血运重建。先完全重建其重要缺血动脉,首次手术后3 d、1 个月、42 d 时,完成其他血管的重建。每次重建均采用单支动脉介入的方式。术中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球囊扩张或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为其均常规使用维持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

1.5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过程中血管破裂、穿刺所致冠状动脉夹层、PCI 相关性心律失常、开通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造影剂肾病、穿刺点血肿等)的发生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的植入支架数量、造影剂的使用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3)手术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对其进行血清BNP、GFR 检查。对其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8 个月的随访,统计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需要再次进行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2.0 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造影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使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支架的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造影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造影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的水平、LVEF、GF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的水平、GFR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LVEF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N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GFR 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2.4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1.25%)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慢性病的疾病谱逐渐发生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这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已由罹患肿瘤等疾病转变为罹患心血管疾病[5]。临床调查发现,NSTEMI 多发生于老年群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6]。有研究指出,对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7]。对缺血冠状动脉或犯罪动脉进行血运重建能恢复心肌的血氧供应,降低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8-9]。PCI 法是临床上进行血运重建常用的手段。在NSTEMI 患者发病后,临床上应及时对其进行PCI,以开通其阻塞血管,恢复其心肌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10-11]。在条件允许下,应对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采用分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时,每次仅对1 支病变血管进行处理,术中引发血管破裂的风险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未出现由误伤所致的冠状动脉夹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开通动脉无复流、慢血流等再灌注不良事件。这表明,所有符合扩张或支架植入条件的病变冠状动脉经一次完全开通或分次开通后均能实现有效灌注目标。与采用一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相比,采用多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12]。一次探查多支病变血管除耗时较长外,造影剂的使用量也较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主要经肾脏代谢。对于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下降者,为其大量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轻则可加重其肾脏负担,重则可导致其发生造影剂肾病[13]。大部分NSTEMI 患者在发病前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其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风险较高[14]。有研究表明,采用多次PCI 法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开通阻塞的血管可恢复其心肌血供,减轻其心肌损伤,降低其死亡率[1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GFR 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为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多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心肌损伤,且具有对其肾功能影响较小的优点。有研究表明,与采用一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相比,采用多次PCI法进行血运重建能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均未发生死亡。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1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17-18]。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与采用一次PCI 法相比,为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分次PCI 法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此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等[19]。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分次PCI 法对NSTEMI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造影剂心血管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血管里的河流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潜伏着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