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21-10-26胡俐泉王岳飞

茶叶 2021年3期
关键词:深加工生物化学学期

徐 平 胡俐泉 王岳飞

(浙江大学茶学系,杭州 310058)

茶学是我国的特色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快速发展和茶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市面上茶叶新产品大量涌现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要求高校茶学专业课程与时俱进,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中参与性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及情感投入非常重视,以期望师生之间可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同频,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实现[1]。本研究从《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的教学切入,对参与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茶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的开设背景

1.1 相关课程开设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是茶学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基础课程,是《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深加工》和《茶资源综合利用》这三门课程的结合,相关课程在国内很多涉茶高校中均有开设,如湖南农业大学开设有《茶叶生物化学》和《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两门课程;安徽农业大学开设有《茶叶生物化学》和《茶的综合利用》两门课程。国内主要涉茶高校该课程使用教材见表1。

1.2 相关课程内容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其涵盖内容见图1。本课程包含茶树生理生化和茶叶加工化学两个板块,从茶树鲜叶的物质基础入手,到不同茶类制造过程中的生物化学,阐述茶叶中特有成分的形成与转化,将茶的生物学特性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进而为进一步学习茶叶的深加工等相关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茶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因此这三门课具备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内容上的承接性。

表1 国内主要涉茶高校《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使用教材

图1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涵盖内容

2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浙江大学开设的《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主要目标是保证学生掌握好茶叶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及茶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原理,了解茶叶的保健功能,掌握学科前沿发展现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春夏学期),茶学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个学期(春学期)进行实践,为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我们采取理论课+讨论课课+实验课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小班化教学,设有理论课43.5学时,实验课16.5学时,讨论课13学时,由于针对性强、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及时巩固与实践,教学效果较好,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虽然课程只跨越两个学期,在实习阶段时发现许多书本上教过的涉及到生物化学的知识点有些己被学生遗忘。

之前浙江大学为茶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有《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深加工》和《茶的综合利用》三门课程,由于三门课程涵盖内容有所交叉且课程偏多,浙江大学进行教学改革开设了《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这门课程,希望将《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深加工》和《茶的综合利用》三门课程所有的内容全部涵盖到一起,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课程内容涵盖过广,短时间掌握难度大。《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这门课程直接从茶叶生物化学跨度到综合利用,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完全掌握,最好分两个学期上,第四个学期学习茶叶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第五个学期学习更加具应用性的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二是缺少统一综合性教材。由于综合性教材的缺少,各大高校只能自行选购教材,现有的《茶叶深加工》教材侧重点不同,部分教材内容未能及时追踪学科新知识[2]。虽然目前各大高校选用的教材可以较为及时的结合行业的发展现状,但依然和最新的学术进展有一定的时间差[3]。关于茶叶生物化学部分,茶叶生化的内容随着现代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在茶树生物学研究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4]。目前选用的教材仍是2003年出版的《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内容更新未能很好的跟进学科的发展。关于茶的综合利用部分,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咖啡碱等物质的产品研发为主体的体系[5]。但目前综合利用方面对现状描述有待完善,教材中原有的一些内容亟需补充和更新。另外,茶叶的深加工领域关于食品、药品包括相关行业的规范性的介绍有待完善,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不接轨。三是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度不高,深加工教学与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学习该课程中“茶叶加工生物化学”这部分时,从未接触过制茶相关的内容,对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叶机械等均不了解,因此学生无法很好的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茶叶深加工》强调应用性,本课程中深加工教学包括茶饮料、超微茶粉和含茶食品的加工技术;儿茶素、茶氨酸、茶色素等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技术;功能性茶产品开发等茶叶深加工技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中用到的如绿色提制工艺(绿色提取溶剂、安全分离介质等)、高效节能装备、多成分综合高效提制技术、茶提取物的农药残留高效去除技术等方法有一定差距[6],与茶叶的现实生产有所脱节,导致未能达到很好的教学质量,更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7]。四是考试形式受限。茶叶生物化学比较基础,而茶的综合利用是开放式的,考试形式很难协调一致,未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提升的对策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和完善知识理论,促进各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3.1 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课程内容多、跨度大的问题,我们建议将《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拆分成《茶树生物资源与次生代谢产物》和《茶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基础与技术》两门课,相关内容如图2。《茶树生物资源与次生代谢产物》涵盖茶的生物资源和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在第四学期开设。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实验[8],如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酶的提取、分子生物学、研究qPCR和蛋白表达等。《茶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基础与技术》涵盖茶的加工和深加工原理与技术、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等内容,在第五学期开设。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如茶多酚的提取和体外制备等实验,延伸到相关茶产品的开发,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李、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平台[9]。从课程的衔接上而言,本科生须在学习了《茶树生物资源与次生代谢产物》和《茶叶加工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茶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基础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将更好地理解课程目的,同时有利于联系生产实际来掌握课程内容。

3.2 跟进行业资讯,更新教学内容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汇总新的工艺流程、分析方法和政策走向,如已经应用到茶叶深加工的有效成分与功能成分分离纯化技术、深加工终端产品研发、成分分析检测等。将茶行业的发展变化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今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度越来越高,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正在从传统技术向节能、安全、绿色技术转变,开发烘焙类茶食品、茶保健品、药品等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一种新潮流。完善茶叶的深加工领域关于食品、药品包括相关行业的规范性的介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一些问题和矛盾,从而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因此学习生产实际中的法律制度对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产品茶市场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对茶叶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图2 《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内容分解设计

3.3 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实践能力

《茶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基础与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目前茶叶行业发展情况和课程开设现状,可以把部分深加工企业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实操教学相结合[10],使企业成为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平台,以实践促进专业课程建设,鼓励学生到第一现场去了解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使理论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有效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2]。

3.4 改进考核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教学考核的重要目标[11]。我们将改进原先单一形式的考试模式,从三个方面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第一,将原先占比最重的期末考试分散到平时,考试包括课上提问、小组合作汇报调研、平时小测、课后读书笔记、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第二,增加考核的方式,茶叶生物化学部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部分考评方式转变为提交课程论文和实验报告。第三,对理论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和优化,原先主要以答案较固定的偏记忆型题型为主,现在可增加开放性题目,达到培养学生复合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4 结论

随着本科教育的不断革新,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增负”,使学生在校期间学有所获,并且还要求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作为茶学专业尤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应该更加合理的划分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前期的尝试与摸索,将这门课程拆分为《茶树生物资源与次生代谢产物》和《茶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基础与技术》可能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因此,从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课外实践培训、改进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培养茶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深加工生物化学学期
《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简介
《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出版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当代就业发展趋势对生物化学专业学生求职的影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深加工食品伤心脑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