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起源新说
2021-10-26王校常
王校常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 310058)
产于安徽黄山的太平猴魁茶,曾经在上个世纪初(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从此闻名于世。由于其独有的外形,特殊的兰花香,加上其鲜爽无涩味,在我国的名茶谱中独树一帜,是一款喝过就不会忘的茶。
随着近来茶文化的盛行,茶叶在乡村扶贫,农民致富中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各地对名茶的寻根问祖热因此也是如火如荼。同样,太平猴魁的起源也存在争论,尚无大家一致认可的定论。目前社会上流传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也是目前最被官方与民间认可的说法。其中以王镇恒教授与李杰生先生在2006年所写“历史名茶太平猴魁香飘百年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的说法为代表[1]。王镇恒与李杰生在其文章写道:“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清末,太平人郑心周在南京开设“江南春”号茶叶店,……,1900年王魁成在猴坑凤凰尖下泼水凼茶园里采摘鲜叶经精心选出又壮又嫩的一芽二叶,制出的成茶外形规格好,内质质量高,人称为“王老二魁尖”,当时被认为是尖茶中的魁首,特以产地猴坑的猴字冠之其前,定茶名为猴魁,又因产于太平县,故名太平猴魁”。
近来刘常河等的文章也是引用的这一说法[2]。提出1900-1954为太平猴魁的创制期。“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商人在猴坑收购七成干尖茶,雇工将枝头大小整齐的芽叶拣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皆有),特制烘干,单独包装冠名“魁尖”,意为尖茶之魁首。在凤凰尖浮水宕茶园内,挑选壮嫩整齐的一芽二叶鲜叶采摘精制成茶,其茶成兰花形,两叶抱一芽,自然挺直,色、香、味、形俱佳。”。刘常河等认为最早可溯源到1875年的,产在凤凰尖水宕茶园,但对创制人没有解释。
因此,目前官方宣传及一些学术文献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一说法。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是太平猴魁是郑守庆在1859年前后创制。“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这一说法缺乏历史考证,似乎不太被认可。因为历史上,太平县在此期间一直饱受战乱。据记载: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至同治二年(1863)九月,太平军前后在县境转战11年,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先后6次攻占了太平县城。战争激烈、频繁,使得人口锐减,清代嘉庆时太平县全县人口有25万多,至同治初年,太平县十室九空,仅剩下不到3万人。另外,也有记载,此时茶叶根本无法销售,民不聊生。胡氏宗谱也记当时胡氏因避战乱而逃离家乡。因此说太平猴魁起源于此时难得大众信服。这一说法也是仅流传于一些茶企或者自媒体的说辞中。
第三种说法,就是本文提出的新说法。根据一些新的证据,我们提出太平猴魁可能起源于叶氏家族,时间可能更早。主要证据有以下几点。
1.叶家在南京开设的茶叶店最早最大。“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茶商叶任庵,开设长春茶号于南京里廊街(今三山街杨福记),专销太平毛尖茶,随后又增开和春店,同春店,合称南京三春店经销太平茶叶,资产达十数万银元(1920年)”[1]。叶任庵(1820-1895年)当时在太平县茶商中最为有名,其民国《太平县志》卷九中有记载(图1)[3],民间有传“出太平县东门第一家”。因此,当时南京的太平籍茶商,三春茶叶店是最大的。
2.按第一种说法:“清末,太平人郑心周在南京开设’江南春’号茶叶店,在猴岗下三门滩设点收购茶叶”。据四修的《仙源叶氏宗谱》(光绪十七年)记载,湘潭、中潭、三门滩一带是叶家祖业,当时有号称“十里叶家”之说。十里叶家是指从現猴坑村部开始,向下到麻川河下游,即現曙光村这一段。据档案史料显示,土改前,现猴坑自然村周边的山场仍是湘潭叶氏祖业。“江南春”号要到三门滩收茶,而当时此地是叶家产业,叶家又自己经销茶叶。如果要收,按理也得是叶家自己先收。
另外,进一步查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4],其记载郑心周所开设“江南春”茶叶店营业时间为1938—1956年,故郑氏“江南春”茶叶店与猴魁或奎尖起源应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这一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3.在第一种说法中:“其时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由此受到启发,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不如在采制时就开始精挑细制。于是他在凤凰尖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嫩的一芽二叶鲜叶进行加工制作,结果制出的成茶规格好、质量高,被称为:王老二‘魁尖’,又由于其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按清朝的律法,当时猴坑(太平话称“猴涧”)一带属叶家祖业,船儿宕乃叶氏祖坟所在,因此茶农王老二受“三春”茶叶店指导和帮助,在凤凰尖下和尚宕大面积的茶园中,通过拣芽采摘法,选取肥壮茶芽加工、精制,并逐渐形成后来的猴奎造形茶。如果是王老二所生产,那其所有权也是叶家的。而更大可能则是王老二是叶家所雇长工,专事管理茶园及加工的。解放后王家分得猴坑土地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合上面三点,我们认为目前流行的第一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当地地方志办公室及叶氏后人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根据老人的一些回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如下,构成新的起源证据链。
根据当地89岁老人叶生荣等多位老人回忆:叶任庵当年在南京开茶叶店,看到南京人都认可太平的毛尖茶(特制)“谷雨尖”,两叶抱一芽,香高味醇。使人一喝难忘。每到春茶采摘季节,叶任庵就返回家乡,在猴坑茶山直接挑出有尖头、毛峰好的茶芽采摘,鲜叶下山后则尖、片分开制作奎尖和统货。后来当地茶农也纷纷仿制,按此法制作奎尖茶。所以这种“太平奎尖”茶的采摘、加工工艺,推测是湘潭叶任庵最早创制发展的。清末到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经销太平奎尖的以湘潭的叶任庵(经商南京)以及后来的叶南华(1883-1957年)(经商芜湖,设叶南记茶庄于湘潭,人称太平县看茶第一人,号称“兰花哥”)两家最有名气。
至于“奎尖”茶名出处,据叶家老人回忆:同治九年(1870年),叶任庵为长子叶学益能考上武举人而走动官场,特回乡试制带有兰花造型的毛尖作为礼品。由于拣芽式精采精制,成茶整齐好看,色、香、味、形远超当时贡尖。好茶的主考官见到此茶,非常惊喜,忙问叶任庵此茶来历,叶任庵回答说是“贡尖”。主考官不但精通武艺,而且通晓文墨,听到叶任庵的回答后,沉吟起来,然后慢慢地正色说道:“贡尖是圣上所喝之物,吾辈何能消受?此茶名不妙也。”停了一会儿又说:“吾替你改一下,叫做‘奎尖’,令郎考试在即,冀希得中,此茶名取‘奎’字,就叫‘奎尖茶’吧。奎生文昌,令郎得文昌星高照定会得中。”叶任庵听后赶紧大声说:“草民得大人吉言,又得茶名,实在幸甚。”事后,叶学益果然高中武举人(图1)。这可作为另一种说法,详细实情也有待 更多证据支持。
图1 民国《太平县志》[3]
致谢:本文走访写作过程中得到黄山区当地相关地方志办公室,茶叶局及茶叶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提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