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程相关的教育分类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综述
2021-10-25肖程文
肖程文
摘要:新课标的提出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新课标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下面就教育分类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中学课程进行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solo;课堂教学;教育目标分类
一、有关学业评价的理论研究
以与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相关为依据,对国内外有关课堂评价研究进行归类和梳理。有关学业评价的理论研究部分包括三部分:布卢姆、布鲁纳、皮亚杰的评价观;加涅教學设计理论中的评价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和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进展:课堂评价的地位与重建;SOLO 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马扎诺学习目标和形成性评价理论;基于目标的教学与评价。
1.布卢姆、布鲁纳、皮亚杰的评价观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目标分类,与之对应的教育评价观认为,教育目标是可以测量的,学生的学情可以通过形成性测试外显,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掌握学习的评价重点在形成性评价,在强调形成性测验重要作用的同时,主张细化教学目标。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将教学与评价合二为一,学习在探究中进行,评价在学习中进行,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重在其教学性,而非甄别与选拔功能。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往往包含着评价,尤其是形成性的非正式评价,所以以活动操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其评价的神话必然应该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在这里,评价的功能已经不再是选拔性与甄别性的,而是教学性与发展性的。
2.加涅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评价观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逐渐影响国内的课堂教学。P·L·史密斯和T·J·雷根继承和发展了加涅的理论,在《教学设计》提出在教学中评估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评估有两个目的:(1)评估学习者的学习;(2)评估教学的质量。对于学习者学习的评估,比较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模型之后,提出标准参照方法更适合系统教学设计的评估需要。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估,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早期加以规划。
3.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和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建构主义倡导情境驱动、目标自由的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确立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依靠学习背景,以真实任务、经验的建构、社会建构与协商的意义为标准的评价。
如果说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学与学业评价带来了一场革命,那么可以说,这场革命首先发生在评价观念的层面上。多元智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依赖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多元智能对应多元的评价。他将评价看作是个体获得关于自身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并认为评价应该针对被评对象在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出判断。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兴起的和中哲学与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评价观所作批判的基础上的,在评价理念上后现代主义不仅强调评价的模糊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同时还强调评价的协商性和区分功能。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强调评价应该关注不同个体与不同团体的声音,评价应该尊重不同对象间的差异。
二、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指向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涉及的教育目标理论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影响最为广泛随后的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列研究,特别是对认知领域提出了新的分类体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的学习结果。(3)梶田叡一提出具有东方特色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至少要包含三种类型的教育目标,即完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4)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目标分为“基础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两个维度。
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内针对课堂观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所进行的课堂观察研究。在崔允漷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中,针对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有任务,没合作”“有结论,没证据”“有实践,没研究”等,提出运用必要的工具观察课堂,收集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出有证据的解释与推论。从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出了科学观察的常见方法:(1)核对清单法;(2)级别量表法;(3)记叙性描述。课堂观察的 LICC 模式呈现了听评课的一种新范式。根据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分四个维度细化课堂观察的视角,每个维度包括五个视角,共计20个观察视角;每个视角又列举若干观察点实例,共列举了68个观察点的问题域,规范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与关键环节。LICC模式强调课堂观察基于证据、技术与合作,构建课堂观察专业合作共同体。《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奉献的是 LICC 范式基本成熟后的样态。全书分“研究进展”“观察故事”“观察工具”“观察课例”四个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呈现课堂观察 LICC 范式的后续进展。作者试图在更宏大的课堂研究中思考 LICC 范式的关键元素:如何让证据更可靠,技术更专业,合作更聚焦。指向于听评课范式转换的课堂观察同时具备了这样一些元素。《课堂观察2》立足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从科学观察切入,是教师行动研究的成功范式;同时,研究过程有专家全程参与、共同研究,随时提供指导,使教师研究的层次得以不断提升;专业的课堂观察强调观察者之间及观察者与上课教师之间的广泛合作,倡导在合作中共同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四、国内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十几年里,国内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先是上位的课堂教学本质及其价值取向研究;在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价标准与指标研究;在实践层面,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文献看,很少有从上课教师的视角,专门讨论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策略与方法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运用的是评价标准与指标法,运用分类系统收集课堂教学信息的研究很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局限于理论构建,缺乏课堂实证研究;缺乏对课堂教学客观、准确、精细的描述;局限于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研制,试图用一套标准解决所有问题,缺乏多种有效方法的综合运用;多为对教师或师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评价研究,缺少从上课教师视角构建课堂即时评价策略的研究;缺少课堂即时评价的系统的行动究。特别是,已有研究中没有关于基于目标的即时评价策略的研究。必须汲取各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中的精华,提出基于目标的课堂即时评价有效策略,形成符合发展性评价观的课堂评价机制,才能促使课堂即时评价步入及时高效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吴有昌.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与SOLO分类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