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语言魅力
2021-10-25王晓
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在语文学科中,就选择了多篇鲁迅先生的小说作为教材内容,便于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虚词、方言口语角度研究了鲁迅小说的语言应用方式,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鲁迅小说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语言魅力;鲁迅;小说
引言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座艺术宝库,读者通过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心灵会受到极大的震撼。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是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对于读者而言,其有必要重点研究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以此增强自身创作能力。
1动词、形容词运用的生动性
动词、形容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若是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应用动词、形容词,可以丰富事物形象,感染读者。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中的动词、形容词应用可谓精彩。比如,在刻画蝉、黄蜂时,用“吟”动词表现蝉的叫声,用“肥胖”形容词描写黄蜂。通过应用“吟”、“肥胖”词汇,可以丰满蝉、黄蜂的形象,仿佛能够听到蝉的叫声,看到肥胖可爱的黄蜂[1]。此外,《社戏》中应用了动词、形容词展现刻画人物。比如,作者和少年朋友看社戏的场景是:“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篙,拨后篙。”在这一句中,作者以“跳”、“拨”动词表现了少年朋友们对看社戏的愉悦心情,展现了富有青春气息的少年形象。“在小船行走时,左右的豆麦田地是碧绿的,而小船像飞一般。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的是清香,月色是朦胧在水汽里。”在这些句子中,作者以“碧绿”形容豆麦田地,展现了豆麦田地景象;以“飞”动词描写小船,不仅表现小船速度之快,而且表现了少年朋友们对看社戏的急迫心情;以“清香”形容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可以大大调动读者的嗅觉感官;以“朦胧”形容月色,进而展现了月色的朦胧之美。鲁迅先生的《药》文学作品应用了精妙的动词。比如,在描写康大叔的动作时,写到:“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在这一句子中,所应用的动词为“抢”、“扯”、“裹”、“塞”。这些动词表现了康大叔的蛮横无理、贪婪,同时以“塞”动词表现了老栓的放懦弱与胆怯。也就是说,作者应用这些动词展示了康大叔与老栓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加清楚康大叔与老栓的人物形象。在《故乡》文学作品中,作者以形容词描写景物。比如,在描写江南农村时,用“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空”等形容江南农村。在“阴晦”、“呜呜”、“呜呜”形容词的修饰下,感觉整个江南农村是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可言。作者使用这些行形容词不仅使阴晦寂寞、萧条的江南农村跃然纸上,而且表达了作者悲叹、痛心的心情。在《闰土》文学作品中,作者在描写閏土时写到:“以前的圆脸是紫色的,现在变成了灰黄,还有很深的皱纹;以前的手是红活圆实的,现在变得又粗又笨”。在这些句子中,作者以“紫色”形成闰土以前的面色,以“灰黄”形成闰土现在的面色,此外,作者以“红活圆实”形容闰土以前的手,以“又粗又笨”形容闰土现在的手。也就是说,闰土的脸与手相较以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正面反应了闰土艰苦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压迫与摧残,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虚词运用的灵活性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还灵活应用了虚词。比如,在《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中,以“大约”、“的确”形容了孔乙己之死。其中,“大约”是一种不确定的词,而“的确”是一种确定的词。“大约”、“的确”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含蓄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孔乙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在《藤野先生》中,作者应用“所以”、“便”、“也”等虚词表现了日本青年对中国留学生歧视。同时作者还应用这些词汇表现了自己对日本青年对中国留学生态度的不满之情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祥林嫂是《祝福》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人物,在《祝福》文学作品中,作者以“也”、“不再”、“只是”、“直到”、“才”等连词刻画祥林嫂。在这些词汇的作用下,展现了祥林嫂在遭受打击后失魂落魄以及僵化的状态,表现了对祥林嫂悲悯之情[2]。在《阿Q正传》中,作者写到:“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在这些语句中,作者用了两个“然而”。第一个“然而”表现了阿Q对城里人的鄙视,第二个“然而”表现了阿Q对乡下人的嫌弃。由此可见,阿Q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3]。此外,作者还写到:“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在这个语句中,用了“似乎”、“仿佛”两个虚词,以表现人物在打架过后的形象与感受。在《故乡》第四段,作者应用了“但是”、“却又”、“于是”、“本也”、“虽然”等虚词。通过应用这些虚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而读者可以透过这些虚词感受作者对故乡的心情。
3方言口语的丰富性
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之所以鲁迅先生获此殊荣,与鲁迅先生大量写作农题材的作品以及在创作文学作品中应用方言具有重要的关系。为丰富文学创作,鲁迅先生积极地研究了方言。其中,是鲁迅先生在文学作品中就应用了绍兴方言。比如,在《狂人日记》中,使用了“拿过嘴”、“白历历”、“老谱”等方言;在《祝福》中,使用了“间或一轮”、“回头人”等方言;在《离婚》中,使用了“杀头癫皮狗吃糖拌饭”、“三茶六礼”等方言。这样不仅丰富作品内容,而且有利于方言传播与发展。对于读者以及文学研究人员来讲,其有必要认真地研究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的方言,领悟地方风土人情,传承民俗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现代文学史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语言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研究发现,鲁迅先生文学作品具有动词、形容词运用的生动性、虚词运用的灵活性、方言口语的丰富性的特点。无论是读者还是文学创作者都有必要分析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所应用的语言,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表达水平。其中,可以将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所应用的语言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分析与研究。为提高鲁迅先生文学作品语言研究水平,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视频等。由于合理应用鲁迅先生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并不是一项简单之事,研究人员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剑龙.用绘画语言进行灵魂的剖析——论裘沙、王伟君的《阿Q正传二百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5(04):1-11.
[2]冯海恩.从《狂人日记》《药》略窥鲁迅小说的语言情绪与情感深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9):20-23.
[3]翁义明,万光荣.鲁迅小说语气副词主观性英译的语料库考察——杨宪益译本和莱尔译本的对比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30(03):66-73.
作者简介:王晓,1982年10月9日,女,汉族,湖北阳新,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