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
2021-10-25邢艳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邢艳晨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治疗过程中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DPN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抽签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共分为1组(44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与2组(44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结果:1组与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1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比2组更理想,P<0.05。结论:对于接受DPN治疗的患者来说,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运用改善了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有助于症状的好转,获得了理想的治疗后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DPN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属于进展性疾病的一种,其病情的开始一般表现为感觉麻刺感损伤,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疼痛,大多数患者的振动感觉、触觉以及温感均会减退甚至是消失[1]。同时,DPN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性溃疡或者是截肢的最主要原因,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病情,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尽早行DPN治疗,逆转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到DPN患者的更好治疗方法[2]。本研究分析了在DPN患者治疗过程中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的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DPN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抽签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共分为1组(44例患者)与2组(44例患者)。1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20例,平均年龄(52.9±3.8)岁,平均病程(0.71±0.16)年;2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21例,平均年龄(53.2±4.1)岁,平均病程(0.68±0.14)年,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符合DPN的相关判定标准。对比1、2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后可知,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医嘱给予常规DPN治疗,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掌握和理解有关于疾病、治疗的知识,为更好的治疗配合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做好患者饮食的调整和运动的指导,保证饮食的科学、合理性,做好运动改善。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做好血糖监测,合理按照医嘱使用循环改善药物和营养神经类的药物。
完成分组后,1组患者应该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仪器的型号为MPET800,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患者的病变部位皮肤充分的暴露出来,之后将治疗片以绑带捆绑的方式固定于患者的皮肤之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耐受程度进行相关治疗参数的设定,完成后开启治疗仪,每天治疗1次,每次的治疗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有效(症状显著好转,仅有部分症状未完全消失)、好转(症状好转,部分症状依然存在)、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三个等级[3]。
症状积分:最高分为4分,共分为5个等级,无症状为0分,症状偶尔出现为1分;症状时常出现为2分,症状频繁出现,影响生活为3分;症状严重,影响较大为4分[4]。
生活质量评分:借助SF-36实现,包括生理技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多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实际生活质量与评分成正相关[5]。
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应用肌电图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9.0实现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1组、2组各44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4例、20例,19例、17例,1例、7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84.1%,比较后发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比治疗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后发现,1组与2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1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与2组患者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3.讨论
DPN的出现与血糖控制不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患者的周围神经有着相对较为严重的损伤,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四肢末端麻木、蚁行以及疼痛感,具有对称与多发等发病特征,其发病机制包括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所导致的神经异位放电、氧化应激反应等,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6]。
目前,DPN治疗过程中以控制血糖、改善细胞供氧能力和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为主,这样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无法使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7]。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光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且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在DPN的治疗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运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其通过热效应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使得疼痛物质更快的代谢,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有助于其病情的恢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2组患者,且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并在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上存在显著优势,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DPN治疗的患者来说,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运用改善了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有助于症状的好转,获得了理想的治疗后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