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魁绿”在牡丹江地区引种表现
2021-10-25李雪李红莉逄宏扬
李雪,李红莉,逄宏扬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0)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Siet.et Zucc.)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落叶藤本植物,俗称软枣子、腾梨、藤瓜和猕猴桃梨[1]。其果实鲜美,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果肉含多种维生素;同时含有脂肪、钙、磷、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猕猴桃碱,对胃癌、食道癌、风湿、黄疸有预防和治疗作用[2-4]。软枣猕猴桃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脯食品和饮料。种子含油,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滋补强身、清热利水、生津润燥之功效,花可提取香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是我国东北地区一种极具特色的浆果资源,栽培利用和发展前景广阔[5]。软枣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6],在我国东北三省资源分布最为丰富[7]。软枣猕猴桃品种“魁绿”2010年由吉林左家引种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进行试验,期间对该引进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发育、适应性进行观测和分析,为该品种在牡丹江地区引种栽培提供科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引种试验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军马场经济林试验基地。地理坐标为44°40′~44°43′N,129°24′~129°27′E,海拔550~580 m,属半湿润地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升温快。年平均气温2.5 ℃左右,最高气温33.6 ℃,最低气温-37.5 ℃。年平均降水量537 mm,日照时数2400 h,平均积温2200 ℃,无霜期110 d左右。土壤为暗棕壤。
1.2 试验材料
软枣猕猴桃“魁绿”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1980年在吉林省集安市复兴林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中选得,经单株繁殖而成的无性系品种,199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3 试验方法
连续3年进行植物性状观测、物候期、生长发育表现。树体进入结果期后,在果实成熟时进行果实性状指标及品质测定。采用Excel2010、SPSS23.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种源地与引种地环境条件比较
种源地与引种地的地理及气候因子差异见表1。在地理位置方面,种源地分布于43°57′N,125°59′E,引种地分布于44°40′N,129°24′E。在气温方面,种源地吉林左家平均温度比引种地高3.8 ℃,年最低温度高3.9 ℃,年最高温度高2.1 ℃,无霜期长20 d。水分方面,年降雨量种源地比引种地高3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比引种地高3%。在积温方面,种源地比引种地高300 ℃。在无霜期方面,种源地比引种地高20 d。种源地和引种地土壤均为暗棕壤。
2.2 植物学特性
通过观测,从表2中看出,“魁绿”主蔓和一年生枝灰褐色,皮孔梭形,密生,嫩梢浅褐色。叶互生,卵圆形,长约10.10 cm,宽约8.20 cm,基部近圆形,先端较尖,边缘具密锯齿。叶片绿色,纸质,有光泽,背面无毛。叶柄浅绿色,长约2.60 cm。从表3中看出,雌花生于叶腋,多为单花,花瓣多为6枚。
表1 种源地与引种地的地理及气候因子比较
表2 枝条与叶片特征
表3 花部特征
2.3 物候期
通过3年连续观测,“魁绿”在牡丹江地区的物候期如表4所示。在4月中下旬树液流动,4月末~5月开始萌动,5月上旬开始展叶,5月下旬~6月上旬叶完全展开。5月中旬~8月上旬为新梢生长期,花期在6月中旬~6月下旬,9月中旬~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中下旬为落叶期。
表4 物候期 月-日
2.4 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对生长发育情况观测,“魁绿”树体长势表现为强。树高达2.2 m,干径1.59 cm,当年枝长1.77 m,当年枝粗0.81 cm,冠幅1.98 m×1.65 m,萌芽率为55.40%,成枝率51.20%,树体整体长势良好。
“魁绿”结果枝率为48.80%,坐果率高达92.50%。果实多着生于结果枝5~10节叶腋间,多为中果枝和短果枝,每果枝可坐果5~8个,4年生单株产量平均为2.60 kg。
通过果实观测,“魁绿”平均果重17.80 g,果实纵径42.15 mm,果实横径31.22 mm,果实侧径28.54 mm,果形指数1.35,果实形状长卵圆形,果皮颜色绿色,果肉颜色绿色。
通过对“魁绿”果实品质的测定,果实酸甜适口,具浓香,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5.20%,维生素C含量350.70 mg/100 g,有机酸含量1.45%,可溶性糖含量7.28%,游离氨基酸含量278.54 mg/100 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57.72 μg/g。香气浓香,风味酸甜适口。
2.5 适应性评价
通过对1年生引种苗进行埋土防寒和自然越冬试验结果见表5。幼苗经埋土防寒后,主干和侧枝均能正常生长,说明埋土为引种苗最为适宜的防寒措施,防寒效果较好且操作方便。随着苗木的生长,抗寒性逐渐提高,自然越冬能力增强。因此,在该地区引种栽培时,1年生幼苗需要埋土防寒。同时对该品种的生活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旱季和雨季均能生长良好,且耐干热,无阳光灼伤情况,无严重病虫害。
表5 越冬情况调查表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软枣猕猴桃“魁绿”的种源地与引种地的生态因子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引种栽培时要考虑冬季冻害的影响,还要观测其生长周期的长短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学特征基本与种源地一致,引进品种在牡丹江地区能正常生长且能完成整个生育期。“魁绿”在牡丹江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结果枝率和坐果率均较高,有较好的适应性;果实酸甜可口,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引种幼苗在无防寒措施自然越冬情况下,有枯死现象。经埋土防寒后,主干和侧枝均能正常生长,埋土为引种苗最为适宜的防寒措施。因此,软枣猕猴桃“魁绿”可在牡丹江地区引种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