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内皮素、A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2021-10-25钱光蕃
钱光蕃
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江西 鹰潭 335200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异常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踝部水肿等典型的症状与静脉压力升高、肺部细湿啰音等体征[1]。临床中治疗慢性心衰的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治疗通过利尿、强心剂等药物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的虚弱状态,但其药物对患者的血清B型钠尿肽(BNP)、内皮素(ET)、A型钠尿肽(ANP)水平影响较弱。倍他乐克作为一种缓释片,能够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性,有效保护心肌细胞[2]。本研究通过对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比,分析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ET、ANP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表1 慢性心力衰竭88例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与《内科学》[3]中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患者的静息心率>60次/min;(3)患者或其近亲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缺损;(2)患者在近1个月内有心肌梗死、不稳定性的心绞痛;(3)患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4)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ACEI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倍他乐克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50044,规格:47.5 mg)治疗,开始用药的剂量为6.25 mg/次,2次/d,最大可以增加剂量至25 mg/次,2次/d,两组均需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收集患者晨起时肘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实施分离15 min,获得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血清中的BNP、ET、C-反应蛋白(CRP)、ANP水平进行检测。(2)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3)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恢复为Ⅰ级;有效:患者心功能未到Ⅰ级,但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状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09%;实验组: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3%;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3)。
2.2 BNP、ANP、ET及CRP的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BNP、ANP、ET及CRP的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BNP、ANP、ET及CRP的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BNP、ANP、ET及CRP的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BNP(pmol/L) ANP(ng/L) ET(ng/L) CRP(μg/L)对照组 44 治疗前 740.90±242.79 462.30±124.20 123.51±32.77 88.45±9.70实验组 44 治疗前 742.30±243.02 463.50±124.42 124.76±32.88 89.61±9.91 t 0.027 0.045 0.179 0.555 P 0.979 0.964 0.859 0.580对照组 44 治疗后 465.80±5.78 256.61±4.52 78.44±2.55 31.81±5.63实验组 44 治疗后 451.70±4.24 243.20±3.46 67.22±1.14 18.99±4.30 t 13.047 15.627 6.512 12.004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LVE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心率(次/min) LVEF(%)对照组 44 治疗前 171.70±15.10 92.50±8.00 89.90±11.00 41.00±2.44实验组 44 治疗前 171.80±15.40 92.80±8.20 90.50±11.26 41.22±2.66 t 0.031 0.174 0.253 0.404 P 0.976 0.863 0.801 0.687对照组 44 治疗后 165.00±3.60 89.77±4.88 80.11±4.55 47.08±2.48实验组 44 治疗后 154.00±2.40 80.00±5.11 75.11±4.77 54.90±2.11 t 16.864 9.172 5.031 15.931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的最终归宿,其发生原因与神经体液的分泌异常相关,当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之后,能够增加患者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及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含量,致使其全身的血管收缩,血液容量提高,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的力量,从而使心脏功能出现代偿[4-5]。慢性心力衰竭会因神经体液因子过度激活促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干扰正常心肌细胞的活动,增强细胞凋亡、心肌细胞纤维化,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异常,心肌细胞肥大,从而出现心脏组织及电重构,改变心脏结构及功能。由此可知,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患者必须及早进行治疗,避免发生生命危险。
通过ACEI等药物治疗可对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产生抑制作用,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但有研究表明[6],患者在长期行ACEI等治疗后,其醛固酮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状态,这主要是由于醛固酮具有逃匿现象。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倍他乐克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倍他乐克能够与心脏形成作用,抵抗心肌的纤维化,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降低血浆醛固酮的水平并使其维持稳定,增强内皮功能,缓解心脏重构,有利于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7]。实验组患者的BNP、ANP、ET及CRP的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反映倍他乐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及CRP的水平,减少炎性反应。CRP是反映炎症的关键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可提示患者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BNP、ANP分别是由心室和心房分泌,BNP能够表达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而ET是作用力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往往提示患者血流动力学、肽代谢等的变化情况[8]。倍他乐克作为β受体的阻断剂,能阻断β受体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从而缓解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LVE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倍他乐克能够起到调节患者心率、改善收缩及舒张压,增强心功能的作用。在梁彦丽[9]的研究中,通过采用倍他乐克与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并与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行倍他乐克治疗的患者其LVEF、LVESD、LVEDD水平优于常规治疗患者,虽上述研究与本次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样能够证明倍他乐克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倍他乐克在阻断β受体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度降低,细胞因子分泌及神经分泌量下降,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阻止心室重构及细胞凋亡[10]。β受体含量提升是患者心率加快的主要原因,倍他乐克可截断RAAS的内分泌渠道,促使心率减慢,延长心脏的舒张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降低心肌的张力,扩张外周的血管,增强患者的心脏前负荷。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针对研究中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所产生的结果,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后期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倍他乐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BNP、ET、ANP及CRP的水平含量,改善患者的收缩、舒张压,调节心率,提高LVEF水平,增强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