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1-10-25王迎芬纪丹婷王继容
王迎芬,李 侠,纪丹婷,王继容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1.神经外科;2.中医康复科,广东深圳,518106)
吞咽障碍是一种进食障碍,患者无法正常将食物送至胃[1]。严重吞咽障碍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如通过影响摄食、营养吸收等,继而导致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2-3]。临床上常给予留置鼻饲管,以保证患者营养需要及药物摄入[4]。但长期鼻饲患者会诱发以下症状:咽反射迟钝、胃蠕动功能减退等,由此易导致加重继发性肺部感染。同时,胃管摩擦、压迫、鼻饲反流刺激还会增加鼻咽部溃疡、食管、胃粘膜糜烂的发生风险[5]。另外,长期鼻饲也无助于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会阻碍吞咽功能恢复和机体康复。
据临床研究和实践,间歇置管鼻饲法应用效果优于鼻饲留置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吞咽障碍患者即使得以鼻饲进食,但仍有多数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影响康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是一套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度的营养风险筛查评价标准[6-7]。目前,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法应用于改善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神经外科治疗的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吞咽造影检查确诊为吞咽障碍;②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17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植物生存状态或经口胃管置管鼻饲法禁忌者;②合并咽喉部恶性肿瘤或胃部溃疡性疾病者;③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最终纳入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2.66±3.09)岁,病程(20.06±0.66)d;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3例,离异或丧偶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26例,大专及以上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3.81±3.01)岁,病程(19.98±0.87)d;婚姻状况:未婚2例,已婚37例,离异或丧偶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或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1例。2组吞咽障碍患者干预前进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鼻饲留置法,观察组实施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法。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法的操作如下:①采用NRS2002评估入选患者营养状况,该评估总分为0~7分,评分≥3分者表示存在营养风险,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病史及身体特征,再结合本次营养评估结果制定营养方案,再交由护师核对后进行配餐。②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如不能保持坐位就用右侧卧位,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以温水润滑14号硅胶胃管,并叮嘱患者张口,在导管插入咽部时做缓慢吞咽动作,使胃管顺利经口通过食管插入胃内,插入成功后先注入20mL温开水,再注入温度为38~41℃的流质饮食,控制注入速度约50 mL/min,食物注入量每次250~350 mL,注入完成后再注入适量水。每次鼻饲法结束后在患者呼气末拔除胃管时,嘱咐患者保持喂食的姿势30 min。根据患者消化情况,对患者每天做4~6次的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
1.3 观察指标
1.3.1 吞咽障碍评级:干预5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干预前、后进行评级。要求患者端坐好,记录患者喝完30mL温开水所需要的时间,观察喝水过程是否有呛咳发生。Ⅰ级:5s内1次喝完,无呛咳。Ⅱ级:5~10s内可以两次以上喝完,但有呛咳。Ⅲ级:5~10 s内可以1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5~10s内可以两次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因呛咳难以全部喝完。
1.3.2 营养状况评估:干预5周后,测定并计算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BMI)。抽5 mL的空腹静脉血,转速分离,速度3000 r/min,时间10min,分离后取出血清对2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进行检测。
1.3.3 并发症:干预5周时,统计2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包括:胃食管误吸、肺部感染、腹泻、鼻咽部溃疡的发生情况[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吞咽障碍评级比较
干预后,2组吞咽障碍评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吞咽障碍评级比较[n(%)]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差异性
干预后,2组患者BMI、ALB、Hb、NB等营养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BMI(23.2±0.97)、ALB(34.8±0.97)、Hb(151.8±1.54)、NB(2.1±0.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MI(20.2±0.29)、ALB(30.9±0.38)、Hb(143.4±1.74)、NB(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差异性
2.4 2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比较[n(%)]
3 结论
随着脑卒中诊疗技术的发展,患者成活率不断提升,但致残率高达70%~80%[9]。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0],患病率高达25%~50%。鼻胃管喂养是一种为吞咽困难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有效方法。然而,长期鼻饲留置也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咽部细胞定植、鼻咽溃疡、胃食管反流等[11]。据研究[12]统计,长期鼻饲留置导致吸入性肺炎的患病率高达68%,腹泻患病率达38.3%。此外,长期鼻饲留置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该喂养方式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间歇置管鼻饲法是在吞咽困难患者每次进食之前,经由管道注入流质食物,输注完毕后立即拔除的一种营养供给手段[5]。相较于既往采用的喂养方式,间歇置管鼻饲法既能为患者机体补充充足营养物质,又能实现训练吞咽功能的目的。黄倩等[13]将间歇性经口胃管鼻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该喂养法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疗效确切,能有效增强患者积极心态,提升其生活质量。然而,在长期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吞咽障碍患者鼻饲进食后,多数仍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间歇置管鼻饲法解决了患者的进食问题,但部分患者因疾病或自身因素引起的对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在长期的普通进食却一直无法得到补充。而长期的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使病情加重。因此,有效解决患者营养不良问题,将十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NRS2002营养评估是一款基于循证医学依据,操作简便、低成本和易推广的营养筛查体系[14]。与单纯的置管鼻饲相比,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具有针对性更强的营养干预,能对不同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方案,具有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15]。本研究探讨了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用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干预5周后,观察组组的患者吞咽障碍评级、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表明了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使患者吞咽功能得以提高的同时,BMI、ALB、Hb、NB等营养指标均得以明显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观察组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这说明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良预后,增强患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NRS2002营养评估的间歇性置管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了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