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调研分析
2021-10-25周晓萌
周晓萌 蒋 玲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调研分析
周晓萌 蒋 玲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为促进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和贡献值,文章对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发展现状、发展困境进行调研分析,认为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满足消费群体多样性体育用品消费需求与消费兴趣为抓手,有效提升其辐射人群的体育需求与消费兴趣;第二,结合广西体育资源的特点,促进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要素的培育和形成;第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引导措施,促进广西体育用品业结构体系的优化发展和体育用品消费的繁荣;第四,通过全区的全民健身赛事和体育用品的投入,改善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存状况,加快促进发展广西体育产业并促进体育消费。
体育用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消费
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健身政策已然成为国家战略,政府倍受重视,不仅带动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的蓬勃兴起,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休闲娱乐用品业的消费升级和体育产品需求。根据2020年1月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的显示,2018年,我国全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为26579亿元,增加值为10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体育用品以及相关的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3399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3.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在增速阶段,其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用品作为消费升级最快的产业,同时也推进加快了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途径。体育用品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和重要主体,其两者的关联度极高,两者于体育产业规模中占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体育用品在体育产业规模中的有效增加值,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休闲时间的逐渐增多以及体育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进而刺激了体育用品消费需求增长,随着我国一系列红利政策的颁发,从2014年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带动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动了经济增长,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优化升级进程。[1]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产业总产出230.23亿元,增加值105.37亿元。广东省2017年体育产业总产出3998亿元,增加值1322亿元。占广东省2017年GDP的1.47%。,福建省2018年体育产业总产出4295亿元,增加值149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17%。
以上数据说明,与体育产业规模大、实力强的福建省、广东省相比,广西体育产业规模还很弱小。尤其是广西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产出62.31亿元,与广东的2736亿元相差更远,可以看出这一领域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广西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占比及贡献值,据2020年6月份最新颁布的《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显示,到2025年,全区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扩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队伍保持在2万人以上;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到1000亿元大关。围绕此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对经济的增加值,才能实现当务之急的预期目标。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逐渐升级消费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人们对于体育娱乐休闲用品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急速扩张。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和贡献值,有必要对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发展现状、发展困境进行调研分析。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以满足消费群体多样性体育用品消费需求与消费兴趣为抓手,有效提升其辐射人群的体育需求与消费兴趣;第二,如何结合广西体育资源的特点,促进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要素的培育和形成;第三,如何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引导措施,促进广西体育用品业结构体系的优化发展和体育用品消费的繁荣;第四,如何通过全区的全民健身赛事和体育用品的使用,改善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存状况,更好地加快发展广西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为决策层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
1 现状分析
1.1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量
通过调研得知,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量目前有213家,其中体育用品器材制造有175家,体育服装、鞋帽制造38家,都是民营的中小企业。与全国的400万家和广东的945家相比,不仅数量少,底子薄,规模小,集聚度低,差距大,而且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扶持,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缓慢。
1.2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地域分布情况
南宁市制造企业108家,柳州市制造企业6家,桂林市制造企业22家,梧州市制造企业15家,玉林市制造企业14家,北海市制造企业4家,贵港市制造企业23家,钦州市制造企业3家,百色市制造企业4家,河池市制造企业2家,防城港市制造企业6家,来宾市生产企业2家,贺州市生产企业2家,崇左市制造企业2家(如图1所示),从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企业集聚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不利于吸引资源要素和激发业态创新。
图1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分布
1.3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增加值、从业人数
按照国家统计标准,体育用品制造业包括球类、体育器材及其它体育用品制造业。截止到2018年12月,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已达到213家。总产出达到724880.88万元,增加值101732.15万元,从业人员数10396人。与往年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相比,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与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不匹配,相对较慢。广西体育产业总值的贡献还应大幅度提高,才能实现《广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1.4 五家代表企业的综合分析
本文对广西乐球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球”)、桂林黑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黑鹰”)、柳州飞乔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下简称“飞乔”)、广西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南宁工厂(下简称“李宁”)和广西中健运动休闲服饰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健”)在企业规模、生产成本、生产利润、融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五家代表企业的综合分析
企业比较维度乐球(足球、橄榄球)黑鹰(足球、橄榄球)飞乔(体育器材)李宁(体育服饰)中健(体育服饰) 企业规模工业用地面积大;员工300人;年销售额:4000-8000万;组织机构明确工业用地面积小,作坊模式;员工150人;年销售额:1000万左右;组织机构简单广西著名品牌;工业用地面积大;员工132人;年销售额:1001-2000万;组织机构明确世界著名品牌工业用地面积大;员工1000人;年销售额:3-5亿;组织机构明确工业用地面积大;员工400人;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套);年销售额:2800万;组织机构明确 生产成本购置地;城镇劳动力;监狱劳动力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购置地;原材料成本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购置地;城镇劳动力;设备先进购置地;城镇劳动力;设备先进 营销渠道线下出口传统模式以电商平台销售为主;线上、线下结合,外贸、体育用品商店代销结合线下招投标模式、经销商、政府采购模式实体连锁店、互联网模式、经销商、外贸实体店模式;互联网模式 生产利润多数来自贴牌加工;利润率约3%-10%贴牌加工和自主品牌各半;利润率约15%-20%多数是自主品牌,少数贴牌加工;利润率约10%-15%都是自主品牌;利润率约5%-10%都是自主品牌;利润率约8%-10% 融资渠道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资本市场有投资意向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自有资金 技术研发5名研发人员;9项国家专利技术;替代性不高青少年可调节长短专利球,弥补市场空白正在研发多功能的体育器材研发中心未在广西正在研发新款式、新材料 核心优势低成本监狱劳动力;手缝球价格优势低成本土地;廉价农村劳动力;专利技术人才引进;福利待遇好;培训机制;人脉疏通生产技术先进;品牌认知度高;销售渠道广;核心专利多集针织、印染、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 核心劣势销售理念和渠道过于传统;科研意识不强;无国体认证没有工业用地,面积小,产权不明晰,无法扩大规模;无国体认证专利少,市场份额低,无国体认证单一生产基地,配套不完善。利润率低专利少,市场份额低,无国体认证
1.5 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与品牌状况
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的标准参差不齐。达到国际出口标准、国家标准除了2019年刚建成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南宁工厂生产的体育用品,其他各企业均达不到标准。调研表明省级标准的有6家,其余多数是来料加工、自主品牌、贴牌标准。整体上,部分企业虽然通过了省级认证,但是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至今只有李宁获得国体认证。
品牌打造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是一个企业无法被复制和替代的标志。一方面,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少量加工费,这种经营模式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巨大的潜在危机。另一方面,在中国,Adidas、Nike等国际品牌和李宁、安踏、红双喜等国内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留给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不大。以乐球为代表,企图打造自己的品牌,认可度低并没有成功。黑鹰成功自主研发了麦特斯系列,在广西足球自主品牌建立方面算是比较先进的,调查得知,黑鹰的利润都是由这款专利球带来的。
1.6 技术研发与营销途径
技术研发方面:大多数企业都不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但只有少部分企业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调查显示,有研发团队的企业,容易获得专利技术,能打造出认可度高的自主品牌。黑鹰的科研人员虽身兼数职,但非常重视和投入,在品牌研究、打造、销售上比较成功。飞乔的研发团队,建设周期短,仍在寻求创新的机会。中健在创新尝试新材料的使用和改良。李宁作为广西体育产品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虽然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但是目前李宁只是在广西设厂,其核心的技术研发部门并未建立在广西。
对建立了自主品牌的黑鹰和乐球两个球类制作企业进行比较发现,黑鹰将专利技术应用到小号的训练球生产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空白,企业的相当部分利润来自这款球,黑鹰在出口中东、美国小号的训练足球和橄榄球上有优势。乐球在球的外观设计、材料上取得8项专利,在出口南美、中东的玩具足球、低端足球及美国的橄榄球上有一定的优势,需求数量在逐年增加,占总销售量的20%。但国内销售额在下降,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较低,加之宣传不到位和生产线转移等原因,效益比黑鹰差。
营销途径方面:多数体育用品制造业都是依托广告、体育赛事赞助、互联网等平台作为销售的宣传途径,采用传统和电商二种销售模式。80%以上的企业采用传统销售模式,即通过经销商采购、政府采购、项目投招标等方式。20%的企业采用电商及互联网销售模式,依托第三方平台,通过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外贸网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其中黑鹰是典型代表,黑鹰公司有经验丰富的外贸营销团队,每年通过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额度占总销售额的70%。
1.7 组织管理与企业文化
30%的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有董事长、经理层、销售部、研发部、生产部、财务部、售后部门等。而微小企业,管理机构就很简单,只分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有的企业人员甚至一人身兼数职。因此,在组织管理程序上,随着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分别呈现出有序和无序的特点。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凝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凝聚力,在与时俱进的时期,不同的企业因不同的发展历程会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飞乔作为广西的著名品牌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都在广西处于第一梯队,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第一,定期更新自己的企业文化报刊;第二,工厂的黑板报,定期总结和制定营业规划,每一期都有领导寄语,员工很受鼓舞,很有归属感。
2 问题分析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用品制造业较弱
2018年,广西体育产业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全区体育产业中,广西体育产业的三大支柱为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和体育场馆服务,总产出所占份额较大,合计约占全区总产出的82.8%。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者三类体育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总产出占全区总数的份额均不超过1%。
2018年国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3201亿元和339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占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9.7%和33.7%。而广西体育用品和相关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72.49亿元和10.17亿元,占广西体育产业占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7%和25.6%,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远低于国家水平。
[7]田成有.解读“民族精神”——读《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A].许章润,主编.萨维尼与历史法学派[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2 高品质体育用品不足导致供给缺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越发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的需求由原本的满足基本需求逐渐向高质量、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由于广西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更多以“山寨”完成,这就注定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即使如李宁等大厂也只是在我区设立低端产品线,其高端设计部门并未入驻。这就使得我区产品难以满足区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品牌的需求,造成实质性的供给缺位。
2.3 低品质体育用品过剩导致供需错位
在过去的30年,我区体育用品同整体经济的发展一样,在廉价而充足的人口红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使得我区体育用品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在品牌建设上滞后。随着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成本提升,为了保持价格优势,促使其为降低成本而生产大量低品质、弱势品牌的体育用品,并试图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得利润补偿。目前我区体育用品供给结构总体上仍是低品质产品,无法匹配高端市场的需求膨胀,抑制了高品质体育用品生产潜能的增长。若不加大力度改变现状,将进一步加剧供需错位[2]。
2.4 产品标准率低,产品研发投入少,人才匮乏
广西有213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但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品线以及结构不合理,区内没有体育用品的研发机构。企业的收益都基本来自于代工生产和仿冒生产活动,虽有5-6家企业独自研发了新产品,但因缺乏国际体育用品研发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坐井观天生产的体育用品,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企业中高素质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企业员工中几乎没有硕士生,本科生都极少,企业生产效率低。
3 建议
3.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作用,在大力举办广西全民健身赛事中,扶持使用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产品,促进产品消费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传媒、教育、文化、养老等行业融合发展,扩大体育服务业发展空间。引导和推进各个企业的体育服务业务的标准和内涵的建设,并且实施设立高质量体育服务项目的示范试点。重视企业的体育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科技研发与创新,培育打造南宁“乐球”、柳州“飞乔”、玉林“天力”、北海“双赢洋弓”等一批具有本土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体育用品制造销售的龙头企业。
3.2 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进制造业
3.2.1积极从技术、管理和发展模式上创新,承接好珠三角的技术转移,做强做大广西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使之成为广西的先进制造业。
3.2.2构建先进的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与东盟各国的通力合作与市场的开发,尤其在体育产业投资和体育用品商贸、体育物流、体育金融、体育科技、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3.2.3.1研发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用品,广西少族众多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带,各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各不相同但大都传承保留了下来,其所需要的体育用品,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如三月三、炮龙节、花炮节、竞龙舟等一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的传统体育用品。广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该以多民族、多文化和多传统为自身优势,充分加以利用,研发符合广西各民族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用品,努力实现产出高于投入的经济目标。
3.2.3.2研发具有地域优势的体育用品,依托白色山地骑行、攀岩等和柳州的水上运动、江河、湖泊垂钓的系列综合赛事,崇左中国-东盟体育园区的运动健身、体育赛事构建体育产业生态消费圈,研发与之相关的各类体育用品,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贡献值。
3.2.3.3整合体育资源打造体育综合体和体育用品品牌
打造体育综合体,依托广西体育资源和土地资源大力打造多功能、复合型、高集聚、创新型的体育服务、体育产业综合体[3]。如体育场馆型体育综合体、商业中心内嵌型体育综合体、户外运动营地型体育综合体、体育小镇型体育综合体、旅游景区型体育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型体育综合体等,到2025年广西要建成200个以上体育综合体,将极大地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建立完善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创建培育体系,积极推进品牌创建、申报、核实和初选的各项工作。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广西体育用品品牌企业或组织的产品,在项目投入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通过举办东盟体育用品品牌博览会推进“互联网+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努力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加快建设广西山地户外营地,激发户外运动营地项目发展的活力,利用广西特色的山地资源开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项目,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促进相关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
[1]蒋玲.李宁与安踏品牌优化升级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32):197-198.
[2]范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用品供需困境与调和[J].体育科学,2017,37(11):11-20.
[3]董进.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 动因、态势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6):14-2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uangxi Spor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ZHOUXiaomeng, etal.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周晓萌(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与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