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再思考
2021-10-25谢群喜
谢群喜
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再思考
谢群喜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8)
重新思考中考体育改革政策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中考体育新旧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的正向推力以及可能形成负向的阻力,提出要正确把握中考体育政策方向,端正中考体育态度;因地制宜地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中考体育改革的有效性;平衡学校体育课程中素质项目与技术项目的比例失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中考体育;改革;学校体育;
中考体育考试制度的变革,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和体育课程设计的依据和风向标。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改革实践的逐渐深入,各地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考体育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加大了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这项有益性改革,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中考体育改革的政策性变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考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手段。1979年由国家教委牵头的多省市尝试性摸索到1990年中考体育制度初定,再到2016年《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中考体育作为一种考试制度不断被完善,凸显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表1所示)。30余年间,中考体育从部分试点推向全国,并成为中考必考科目和高中入学参考依据(如图1所示),其目的是发挥“素质教育”导向作用,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健康意识、强化终身体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中考体育的方向,提高中考体育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并明确了中考体育在升学中的评价体系。
表1 我国中考体育改革过程中标志性政策
年份出台政策主要内容 1990《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1992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浙江等试点的九个省市的中考体育的分值、项目设置、组织管理等作了指导性建议 1995《全国继续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对中考体育测试的范围、组织形式、评分细则及统分方式、考试时间以及对特殊身体条件的学生进行缓考、免考等多个方面作了较细致的规定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体育考试分数一般应为中考总分的5%。要严格体育课的考勤制度,积极试行将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计入体育考试总分,折合分数建议占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的40--60%. 2006《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学校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保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的评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和服务支持 2016《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2020《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图1 中考体育政策变化对比分析
2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二力”
2.1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向推力
首先,在社会层面,提高体育在中考成绩中的占比,有效的改善社会群体对体育的认知,加快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因为,中考体育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利益,其中家长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同时直接影响其存在的社会群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在学校层面,提高体育在中考成绩中的占比,也就是直接提高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地位,同时改变学校教学中体育课程“低标准”“送分考”等问题[1]。中考体育改革在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地位的同时,一方面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学校师生体育观念上有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除了在体育课上重视体育课实效性,同时在课外和校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关体育锻炼。
第三,在升学制度层面,提高体育在中考成绩中的占比,意味着综合素质将成为初升高中重要的评价手段,打破初升高人才选拔“唯分数论”的壁垒[2],提高了学校自主招生权限。
第四,在体育教师层面,提高体育在中考成绩中的占比,意味着必须对现有体育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在更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导向下,技能式唯一考核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将转变为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在教学层面,在中考体育改革的压力下,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得不开始重视学校体育教学问题,主科课程占用体育课现象逐渐减少或消失,除正常体育课外的晨袍、早操、大课间等课余体育活动逐渐丰富多样。而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运动兴趣,同时彻底的根治了以往体育考前训练的不合理现象。
2.2 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可能形成的负向阻力
新政策的实施对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效果显著,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容易形成不利于发展的方面。
一是矫正过往的问题。众所周知,应试教育问题在当前学校教学中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中考体育改革是否会导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除此之外,家长对中考体育的认知是否形成偏差,只重视中考体育考核内容而忽视其实际锻炼的效应。
二是实效打折的问题。新政策取消了体艺类特长加分,目的在于建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长效机制,但往往会出现执行过程性评价的成效被打折。因为,伴随中考体育占比提升,家长为了升学、学校为了升学率,无形中为中考体育抹上功利性色彩。
三是效益冲突的问题。王芳提出“中考体育项目的科学性问题”[3],出发点在于中考体育带来的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冲突,因为诸如足篮球绕杆和排球垫球项目,许多中学生获得满分,但他们本身实际上比不会踢足球、打篮球或排球。
3 促进和完善学校体育发展的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中考体育改革很大程度对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了非常大的推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需要我们予以正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措施去消解这些阻力。基于此思考,对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以下些许建议。
3.1 正确把握中考体育政策方向,端正中考体育态度
端正当前中考体育改革所引发的矫正过往之象,需要依靠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和家长4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改善。
地方教育部门如果能正确解读中考体育改革相关政策,对起到推进地方学校体育中考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地方教育部门的权威性,借助社交媒介如报纸、微博、网络等途径形成正确传播和正确社会观念。在学校层面应加强对中考体育政策的正确解读,在学校和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4]。学校作为教学的主体,具有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只有正确解读中考体育政策,树立正确的体育评价观,才能有效制定和执行学校体育课程计划,引导社会群体正确认知中考体育。
3.2 因地制宜的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提高中考体育改革的有效性
中考体育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加分项,遏制了“送分考”“利益考”“加分考”等问题的出现,这是学校体育层面在过程性评价中所应该重视的方面,尤其应该重视日常考核中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另外,在制定评价标准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弱势群体这一特殊问题。因此,针对此类先天性问题在过程性考中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如此有失公允,需根据他们的基本情况而定,如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和进步程度等,凸显体育过程性评价中多元性评价特征。
3.3 平衡学校体育课程中素质与技术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提高中考体育的占比,成绩考核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是为了衡量学生阶段的总体体质水平。但是,学生体育健康水平下降,意味着学校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出现问题;意味着学校体育课程出现问题;意味着学校体育价值导向出现问题。
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时解决素质与技术考核权重问题。在这种效益冲突的困境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至关重要,这也正是学校层面需要重要的。如今中考体育改革促使学校体育地位上升,但这种上升决不能是形式上的[5],应该将学校体育地位上升与学校实际体育工作联动,从形式上落实具体实践上,如此既能促使中考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期效益,又能兼顾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长期性和中考体育考试结果的短期实用性。
4 结语
中考体育改革为学校体育即课程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以中考体育改革的政策性变化为导向,正视中考体育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力和阻力,客观对待学校体育发展时间中产生的不利因素,除了正确把握中考体育政策方向外,还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以及素质与技术合理比例,以提高中考体育教学质量。
[1]皇冠峰.中考体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莆田市民办中学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6(6):63-65.
[2]周凰,古雅辉,刘昕.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热效应和冷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68-75
[3]慈鑫,梁璇.全国中考必考,学校体育“拐点”来了[N].中国青年报,2016-09-26.
[4]郭平,屈明.强化体育考试引领学校体育新变革[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2):24-25.
[5]王娟.中考体育新方案对育人导向和体育教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47-149.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High School Entrance P.E. Test
XIE Qunxi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谢群喜(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