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内容审核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以“抖音”为例
2021-10-25王琳琳
◎王琳琳
“池水清不清,不仅取决于注入了多少清水,还取决于截断了多少浊水流入,开辟了多少污水治理方式。”内容管控作为传媒行业重要的“生命线”,随着平台用户基数不断扩大,视频内容的迸裂式暴增,审核不严带来的问题也愈加凸显。笔者将通过对现有研究做出分析,以期能对短视频内容审核现状有所进益。
一、短视频内容审核研究综述
短视频的普及,将人带入媒介化的日常生活,以视频粘连的现实生活与滤镜化生活,让人们在更大的世界中发现自我、满足自我。 它在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让人对其降低防备心理,导致短视频在内容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愈加凸显。例如内容参差不齐,弹幕言论低俗、误导社会舆论等等。此外,算法机制在短视频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算法“焦虑”,基于此,平台应从自身出发,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增加内容审核的人工投入,建立多机构合作机制对平台乱象进行综合治理。然而随着内容管控的深入,有学者认为目前短视频行业存在“把关人”作用减弱等问题,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应构建“AI+人工”的审核模式,提高审核效能。
针对视频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来应对这些不合理现象。《中国网信网.国家网信办提出网站履行主体责任八项要求》对互联网平台运营主体在信息内容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做出了具体解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和《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则明确规定不得出现的21类、100项具体内容。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短视频行业的内容审核规范进一步细化。5G时代的到来也为内容审核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规制路径。有学者提出将内容审核进行外包,在富媒体背景下将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媒体行业,推动传媒事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从“把关”角度研究短视频内容审核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现有文章多从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以及行业生态和审核政策等方面进行个案研究。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因此本文主要从“把关”角度对短视频行业的内容审核及其行业发展进行研究,寻求突破路径。
二、短视频内容审核的现实困境
作为新兴社交形式的移动短视频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呈现了流量与自律的矛盾,监管与治理的推进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抖音作为算法中心论的拥趸者,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实现的移动短视频推送能让网民们快速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视频,然而内容层面的把关短板,易导致低俗内容的出现,算法过度推荐导致信息茧房现象也成为当下引起社会争议的关键问题。针对此种现象,我国主要从宏观层面对短视频行业设置政府监管机构,并颁布相应的法律制度;从微观层面上对平台的违规视频给予相应处罚,但这些规制措施仍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
1.监管滞后,错失先机。我国对于移动短视频行业监管多从机构把关、内容审核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调度。通过政策制定以及平台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却缺乏详细准则的范围标准,以及整个行业平台的整体规划。随着短视频逐渐成为用户在线娱乐不可或缺的方式,流量与自律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基于平台盈利性原则和行业准入门槛低、用户群体广泛等特点,部分低俗、侵权短视频内容成为平台的吸金石。抖音上的“网红”大多容貌姣好、面容精致,依靠“美颜”吸引大学生,依靠低俗视频走红,使青少年在刷抖音的同时受到负面价值观的裹挟。同时,用户每天沉溺于抖音提供的肤浅娱乐、情色影音中,无异于吸食一种“精神鸦片”,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除了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对平台进行准入限制以外,也要加强事前准备,实行“先行介入审核”机制,将违规视频扼杀在摇篮中。
2.监管主体多元共治,职责分工不明。短视频行业的强势发展改变传媒市场格局,多领域的不断渗透推动网络视听行业格局的变化。抖音上也出现了许多政务短视频、资讯视频、直播带货等,然而对这些领域的监管控制,却并无专门行政机关部门对其负责,存在监管与自由的灰色地带。同时,对于同一问题的多方共治也易造成行政成本的浪费。此外,各团体机构、行业组织和用户本应发挥自身职能,发挥监管主体作用,因为他们不仅是短视频用户的使用者,也是社会利益的受益者。对监管与自由的夹层地带,经常处于“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对自身职责不够明晰。
(二)微观层面
1.平台自身定位模糊。作为社会公器,媒体平台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字节跳动虽属于私营媒体机构,但内部关系纵横复杂,虽然没有直接生产信息,但它通过整合用户PGC内容生产视频,并为公众提供视频共享平台,达到传播目的,所以也隶属于社会公器,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字节跳动却将自身定位为“信息科技公司”,将重心放在科技企业的角度,并未将自身定位成专业的媒体机构,受到资本与流量的诱惑,对移动短视频内容背后的价值观缺乏主流性引导,影响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2.用户媒介素养不足。当前对抖音等短视频乱象的治理思路更多停留在事后的惩戒和“关卡”的疏堵层面,很少将治理的角度移到内容生产者身上。 在短视频用户和信息已经达到海量,平台审核能力有限,而现有的法律治理手段又难以保持同步的情况下,适时提升广大用户的媒介素养,对于抖音上的乱象,敢于发声、表明态度、激浊扬清,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短视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三、短视频内容审核突破路径
(一)人工审核把关分层:多层级审核制度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实现了广泛应用和落地。机器审核加人工审核模式在短视频领域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例如今日头条将人工审核进行分层,设置初审、复审,增设质检,实行“N-N”审核模式,以提高人工审核效率与准确度。抖音完全可以借用此模式,对人工审核进行层级制,建立多层级审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模式,即AI+人工层级审核制度。这种内容审核模式相对以往审核制度具有突出的优势。首先,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够大幅提升审核效率;其次,依赖行业已有的规制模型,加之庞大的数据库,能够建立一套精确度极高的计算模型,降低疑似和误判率,提高把关效能。
(二)外部把关合同发力:第三方平台+用户+专家
第三方事实核查制度在美国早有先例,美国政府为了监管广播、电视媒体,为此专门成立了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作为“事实”核查者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能为人们理性地判断“表达自由”是否超越界限提供可信的参考依据。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将第三方核查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短视频审核业务全权外包给独立审查机构。第三方能够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层层过滤,其审核质量也相对较高。并且出于利益的角度,各个外包公司处于相互争夺状态,因此对于内容审核的完成质量会较为重视。另外一种则采用政府与企业合办的第三方审核机制。如先行介入审核制,政府通过与第三方审核平台进行合作,能对国内的短视频平台的操作运行先行督导,提高审核效能,也对行业的整体管控了然于心。
用户作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参与者,接触频率高、覆盖范围广是其优势,平台也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广大用户参与内容审核的队伍当中,提高审核效率和审核成本,增强审核力量。除此之外,抖音可以专设质量专家团,开设专家绿色通道,面向社会邀请专业人士监督平台与服务,以学历为重要基础挑选对象。专家审核团作为现有的监管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视,专家分属各个行业的“意见领袖”,对于行业发展状况往往有独到见解,且在各自圈层影响力较强。各主体间协同把关,增强把关效能。
结语
总体而言,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内容审核应提倡“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思维和模式;建立政府、行业、个人共同参与、协同努力的把关模式,合力提高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建设。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未来人们被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算法的结构性缺陷,或是沉迷于算法打造的拟态环境中无法自拔。
注释:
[1]匡文波、邓颖:《短视频监管与多重把关主体的范式转型:把关理论的研究》,《中国编辑》2021年第4期
[2]彭兰:《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中国编辑》2020年第4期
[3]张雨晴:《弹幕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策略探析》,《传媒论坛》2019年第3期
[4]王玉风:《社交媒体短视频乱象及治理》,《新闻论坛》2017年第4期
[5][7]张选中、迟宇辰:《5G时代影视内容生产的渐进策略》,《出版广角》2020年第18期
[6]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短视频不得违反国家宗教政策法规》,《法音》2019年第2期
[8]陈奎莲:《AI在数字出版内容审核中的应用研究》,《出版广角》2020年第10期
[9]邱立楠:《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的“异化”与“驯化”》,《中国编辑》2021年第4期
[10]李欢:《重思网络社交平台的内容监管责任》,《新闻界》2021年第3期
[11]长平:《百度到底是不是社会公器》,《青年记者》2008年第34期
[12]田维钢、张如东:《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监管分析——以媒介规范理论为视角》,《青年记者》2017年第22期
[13]陆高峰:《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治理新媒体之本》,《青年记者》2018年第36期
[14]李丹林、曹然:《以事实为尺度: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与第三方事实核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