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确认分析及改进方式
2021-10-24张乐珊
张乐珊
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为生产、出租、经营等目的所持有的有形资产。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个资产定义是切实且没有争议的,但对于电力企业这一特殊行业,仅依靠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无法准确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的。电力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巨大,有些企业甚至可达70%,其有着规模大、价值高、种类繁杂、更新改造快等特点。例如电力企业通常存有大量品类的备品备件、周转件、维修设备等,在一般企业中可能会将其视为存货进行管理,但是在电力企业中其备品备件通常价值高昂,且专用于某一类甚至某一个固定资产维护,我们可以视其为“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因此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针对资产特点、用途等进行考察不能一概而论。
一、电力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电力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开展生产经营使用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各种固定资产。发电、供热设备:指用于生产电力、热力的机器设备,如发电机、风电机、锅炉汽轮机、水轮机、供热管路及设备等;变电设备:指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高压电力电缆、电气控制设备等变电站内相关设备;输、配电线路及设备:指用于输送电力的架空电缆、绝缘电缆等输配电线路及附属杆塔等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各种单独安装的售电计量电度表、表用互感器等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指各类锅炉、发电机、汽轮机控制盘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等远动设备以及其他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制造、检修、维护设备:各种制造机器和辅助机械设备。如车、铣、冲床,金具加工设备、酸洗及综合处理装置等,也包括电力企业研制开发的各类专用辅助检修设备等;其他生产管理用工器具、运输设备、生产及管理用房屋。
由上可见,电力企业中固定资产不但价值高,而且品类繁多,很多设备需要相互配合發挥作用,资产辨认界限模糊。而电力设施建设、改造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程,采购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通常缺乏对资产台账的重视,不能及时协调、设备出库清单不完善,同时财务人员对现场设备不了解、不参与现场验收,只是根据工程管理部门报来的资料来转资确认资产。在这两方面原因的作用下,固定资产经常出现账、卡、物不一致或账、实不符等现象。
2.电力企业通常根据两种方式来确认固定资产。①根据资产价格高低判断,有些企业将单价大于2000元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也有将5000元以上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②通过查找固定资产目录来判断是否属于固定资产,有些电力企业推行固定资产目录,采购的资产只要在目录中,即视为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3.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弊端,对企业固定资产确认带来一些不确定性。①通过第一种方式确认固定资产时,资产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根据采购时间、采购厂家、采购方式等常会有一定浮动,特别是当采用集中采购时,可能会大幅度降低资产价格,这就造成了根据价格同一类资产有些计入了固定资产科目,有些计入存货科目,违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原则。另外,在电力企业中有一些备品备件或周转件价值可能会超过企业设定的固定资产价格门槛,但又未达到高价周转件的程度,在我国对于周转件通常会采用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或存货科目两种方式,对于每一个周转件该计入哪一个科目还是应该根据其实质单独分析,而不是仅通过价格这一形式来确定。②第二种方式确认固定资产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电力设备种类、型号繁多,同一类设备其名称可能会根据厂家、型号有所不同,甚至根据不同管理使用者对设备的认识不同也会产生分歧,这就造成了有些高价值设备反而在资产目录中未能体现,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自主研发的特有设备也无法通过固定资产目录来进行确认。另外,完全根据固定资产目录确认固定资产可能造成复杂设备中的单项配件在固定资产中重复记录。例如在设备研发或采购时经常有包含了后台工作站的成套设备,将后台工作站视为主设备的配件不单独确认也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目录将其价值剥离出来单独入账也可以。在没有固定标准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各有各的做法,而财务人员也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报到财务部门的资产就会各有不同,这就有了资产重复记录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确认改进方式建议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对其确认很难做到非黑即白,说到底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管理人员对它的认识,因此不论探讨何种改进方式,都应以提高人员对资产识别能力为前提。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在电力企业内部,固定资产通常由财务部门、主管部门、使用部门联合共同管理。财务部门偏重于资产的买入、增减值变动、报废等价值化管理,通常受限于财务部门人员在生产专业上知识的缺乏,其对资产的管理偏重于对价值的记录,其开展的依据是主管部门、使用部门上报的需求。而使用部门通常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者,负责资产的运行维护,并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相应的采购、修理、改造等需求,再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安排,并将相应设备变动情况通报财务部门。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在管理中的偏重点不一,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极易发生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其具体表现为生产部门中的管理者和员工更多的关心是否完成生产任务,认为设备能高效运转就行,不需要其它价值管理,认为资产价值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站在企业全局角度考虑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这就造成很多信息无法反馈到财务部门,而电力专业同样是技术密集型专业,财务部门人员缺乏电力专业知识,无法分辨各类资产的性质以及何时需要价值的增减变动,完全依靠现场人员反馈信息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中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生产人员资产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及对财务人员电力设备认知的提升。
1.重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作用。不完全依赖于资产目录进行固定资产确认,而是由相关现场负责人根据资产价值、资产目录、资产实际状况来认定资产,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再交由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审核评估入账,即将固定资产确认的权限下放到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这样就要求现场生产人员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或对固定资产相关财务知识有所了解,也可以由现场部门培养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专业负责固定资产相关业务,即实行专人专管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各部门应根据各自情况设置专(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对所在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各部门的负责人对各自所属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同时定期由财务部门组织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相比较要求财务人员学习电力设备知识更具有可行性,毕竟现场生产人员较多,且仅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相关财会知识,而财务部一般仅十余人要掌握整个企业的设备状况并不现实。
2.基于成本中心的资产确认及管理。成本中心是责任会计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负责任的中心,其一般不负责产生销售与利润,大多是指负责产品生产的部门。在电力企业中部分生产部门可划分为成本中心,以一个成本中心为责任主体来管理其固定资产相关事务,如一个变电站可为一个成本中心、一个班组为一个成本中心,在现场实际中具有复杂设备难以认定的一般也恰恰是生产部门即成本中心。这种方式正适合电力企业这种资产密集型企业运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构成重资产企业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以变电站为例,将一个变电站规定为一个成本中心,将站内电力设备及专用维修设备均视为成本中心内资产,在绩效考核中强化成本、费用考核,以此来督促该成本中心合理划分成本与费用,即合理区分会产生折旧的固定资产与发生消耗时计入费用的易耗品、周转件。
3.引入资产组概念。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关于资产组的定义是:“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根据资产组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般以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入、流出链条来划分资产组,适合于价值流入、流出链条清晰的系列资产组合。在电力企业中配电类型企业比较适合于此方式,即以企业所辖的各条配电线路作为资产组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能产生独立现金流的主配电线路,将该主线及分支线相关线路、杆塔、用电计量等附属设备打包划分为一个资产组,依据资产组实际情况对其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计量,将资产组视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单元,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减值准备等后续计量及报表列示。以此方式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对资产使用情况的整体把控,区分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并适时对不良资产进行改进或重分配,以最大程度发挥资产效用。
三、结论
电力企业同时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配件多、价值高、使用范围广、更新换代快、技术性强、识别门槛高等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中既具有重要地位,又具有极大难度,管理好固定资产才能可靠计量公司经营成本,而合理确认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合理进行后续计量的基础。因此,我们倡导电力公司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提升,加强资产管理相关培训,强化现场生产人员对资产价值管理的重视,以及提升财务部门人员生产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固定管理模式,以期能合理确认区分固定资产。重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作用,下放固定资产确认权限,再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指导;合理划分成本中心,由成本中心归口管理其固定资产,以成本、费用考核來督促其合理确认固定资产,此方式一般适用于输变电企业;引入资产组概念,以资产组为基本单元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对资产组的确认、后续计量进行考核,此方式一般适用于输配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