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演进历程与经验总结

2021-10-24王霞

克拉玛依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领导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战略,从“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再到“新三步走”战略、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三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启,这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制定鲜明地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化内涵的持续深化与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把握。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4.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霞.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演进历程与经验总结[J].克拉玛依学刊,2021(4)21-26.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目标,每个阶段的不同发展目标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演进历程,对于新阶段现代化目标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演进历程

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目标,回望建党百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一)民主革命时期——初步探索

近代中国,由于内在封建腐朽的制度与外敌侵略剥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希冀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但是在各种文件中并没有专门提及现代化、论述其具体含义。由于当时国家整体积贫积弱,综合国力较差,加之处于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追求主要集中于军事建设领域,瞿秋白同志在《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中,曾经论述“技术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部分。当然,毛泽东、周恩来也曾经对军事现代化做过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曾经提到过“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把敌人赶过鸭绿江的。”[1]形象地指出军事技术现代化在当时战争环境下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讲到国防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军委希望你们在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光荣事业上,继续努力;并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精神,贯彻到所有部队中去。”[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由于处于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只是初步的在军事领域对现代化做了相关的论述,这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逐渐将目光转移到经济社会建设上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同时即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3]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奠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初步奠基阶段,由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总体上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成为重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现代化目标主要是建设工业现代化。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各项制度基础,为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条件。1950年之后,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国家的构想逐步明确,195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路线的内容,并强调“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一步,这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1964年底到1965年初,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周恩来同志首次系统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的含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5]这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在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还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做了具体的阶段性的计划安排。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毛泽东同志以建设工业现代化为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初步形成,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再到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实现包含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领域的现代化目标,体现出建国之后党的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涵义认识的逐步深化,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同时“一五”计划和“社会三大改造”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为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取得经验成果的同时也汲取了极大地教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6]同时,党中央对“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开始重新思考。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周恩来同志所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并首次提出“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来访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明确提到“小康之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1984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小康社会的新概念:“所谓小康,就是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美元……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7]1982年,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果,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且提出了要在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这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宏伟工程的开端。在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民生产总值开始大幅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提升到了新的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时也正式建立。自此经济发展更加快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从改革开放尤其是从党的十二大明确将“小康”作为一个现实发展目标开始,到二十世纪末,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不断实现各个阶段目标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内涵也不断丰富。

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根据国家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了进入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创造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基础上进一步规划21世纪小康战略蓝图。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一步充实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并将社会这个发展领域纳入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中,由三大领域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内涵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目标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容,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小康社会的含义越来越丰富、目标越来越明确。这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为进入新时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前提。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熟飞跃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变化,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在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从“建设”到“建成”仅一字之差,其背后的涵义却十分丰富,意味着小康战略意义的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了更高的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决胜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发展做出了具体的战略安排和调整,“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十五年。这是党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综合考量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导向。

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对“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做了系统性总结,对“十四五”时期开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作了重要报告。提出:“‘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如期实现。”[8]这意味着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之后,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也顺利开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想的初步探索到新时期小康战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思想的提出、新世纪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到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立,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以及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战略目标持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最初的军事概念发展为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整体性概念,深刻反映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回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总结党在百年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景目标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人民这个中心展开,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军事现代化的本质还是在于为民。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给中国人民一个和平的环境,就必须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的争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提出军队要拥政爱民:“一切问题的中心是老百姓问题,武装的人民(军队)与非武装的人民要打成一片,必须要有政策才能实现,只要军队能拥政爱民,政府和人民是会爱护军队的。”[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将是否赞成拥护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区分人民与敌人的标准[10]。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如脱贫攻坚战、防范重大风险、环境整治等,从根本上来看都是为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出台一系列措施,力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核心,引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一直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他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要始终相信:1.广大农民是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2.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两点是事物的本质和主流。[2]明确指出这种信心是建成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力量,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作用得到更生动的體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各地成立脱贫攻坚小组,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脱贫目标。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和强劲动力。

(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新中国成立前,虽然我国还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制度作出高度的评价,他更加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10]经过长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举措,正是在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才得以迅速实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会大大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必须始终坚持。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是历史动态过程,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正式成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并全面展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从小康社会的初步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的深入。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提升了“四个全面”战略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新时代中国国情全面把握基础上提出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提出了“三个全面”,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正式提出了“四个全面”,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到这一战略布局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四个全面”里第一个“全面”的表述,由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味着我国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调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是“四个全面”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这为新时代新阶段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原则指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时代动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变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变化发展把握及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充分把握,对其内涵的充分认识。

(三)推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中国梦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夙愿,饱含着每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美好期盼。“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2]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图景,为找到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道路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尝试,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肯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决定。现阶段,是“十四五”的开局阶段,也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阶段。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历史,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进的历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四、结语

虽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曲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个目标相继实现。现阶段,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5、430.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17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6.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4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9-11-04(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214.

[1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