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阅读: 一边联系生活,一边感悟
2021-10-23张孔平
张孔平
现在很多小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在小学阶段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会阅读。如果让同学们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可以发现,最初是从绘本故事开始阅读起的,后来慢慢就开始阅读短篇的文章,然后直到长篇的文章,这种阅读篇幅的变化,也意味着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在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少同学的阅读面很广,阅读量很大,但是阅读的时候更多是处于一种蜻蜓点水的状态,没有深入到文章当中去,换句话说,这种阅读是没有深度的阅读。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其最多只是将阅读到的内容复述一下,要谈其他的收获,往往说不出来;而有的同学虽然能够说出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往往是程式化的东西,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阅读也是低水平的。
事实上,随着阅读越来越深入,我们的阅读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这种阅读的深度,首先体现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上,在阅读之后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体现在写作与应用上,往往也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深度阅读水平呢?根据老师教学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去感悟。
一、经验是有效阅读的基础
阅读的过程不只是一个阅读文字的过程,阅读应当是基于文字,去对文字所表达的內容进行理解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理解呢?相信同学们有一个经验,当阅读故事类的文章时,往往比较感兴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同学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有时候还会沉浸其中,哪怕有一些故事讲的是小动物,或者讲的是一些神话,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实际上就是同学们的经验在起作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着来自同学们的实际体验,有的来自同学们的间接想象,总之生活中的体悟,已经在大脑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字。
随着语文学习越来越深入,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经验却没有同步增加。这倒不是说同学们对生活没有体验,而是在生活当中所形成的经验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再加上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而获得好的分数常常又有一些所谓的“捷径”(也就是解题技巧),这些捷径会掩盖经验的重要性,就使得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离生活越来越远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无论什么时候同学们应当记住,真正有效、有深度的阅读,一定离不开经验,离不开生活体验,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将阅读到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寻找到深度阅读的源头活水。
二、在联系生活中感悟文本
作为老师,曾经做过研究。研究的对象就是那些阅读能力表现得较强的学生,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总能表现出很好的领悟能力,而根据与这些学生的交流,发现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一个角色,有时候这个角色还会切换,然后不由自主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点滴与文章的描写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话说,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更准确地领悟这些文章写的什么,就算是对于解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够主动地联系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既能培养自己阅读能力,又能提高自己阅读解题能力的过程。所以我们特别想跟同学们强调:一定要在联系生活中去感悟文本!
感悟就是去体验,去思考,去联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认识。比如说有这样一篇文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完整呈现文章了)。同学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写母爱的,而“穿针线”在生活当中也比较常见,那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生活去感悟。当然在阅读正文之前,还可以首先根据标题去思考:如果让自己写母爱,自己会怎么写?作者为什么将母爱跟穿针线联系在一起?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可以让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更专注,自然阅读起来也就更有深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生活的联系就是一种角色替代过程。这篇文章中写了母亲和儿子两个角色,作为学生首先要想的是儿子这样一个角色。“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如果联系自己的生活就应当发现,其实每一个母亲都会因为儿子的成就而骄傲,自己的母亲也不例外。那么作为学生,我们就可以想:即使自己没有天赋,那么自己有没有勤奋呢?即使自己不是作家,那母亲会不会骄傲呢?有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让自己进一步思考:如果自己是母亲,会不会因为儿子的天赋和勤奋而感到骄傲?如果自己孩子的天赋不高,但是很勤奋,自己又会怎么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天赋,但是不勤奋,自己又会怎么想?……
事实证明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困难,只要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能够真正走入文章,将自己视作文章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再走出文章,走向自己的生活。这样自然也就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与对文章的阅读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会催生许多问题,而在问题的思考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对生活的体悟。譬如上面这篇文章中:母亲一次次的穿线失败被儿子看到了,当儿子“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的时候,他一下子领悟到了:在客观世界的朝夕相处,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心灵相通。文章中的儿子还“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这种情形在我们身上也不罕见:父母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想尽心思,但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有抱怨,这何尝不是因为“和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没有交流过感情”。“人们常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失去了与父母的感情交流,那再快乐的童年其实也只是一个自私的童年……”这是老师所教过的一个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有了这样的感悟,那么阅读就是有深度的,有了这种有深度的阅读,自然阅读能力也就养成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感悟,还会真正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上面那个同学,他的父母在与老师交流的时候就常常说“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老师知道他们所说的意思,也知道了一个能够联系生活去感悟的阅读,有着什么样的人生驱动力。
三、阅读感悟反哺生活体验
有深度的阅读既指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也指在阅读之后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文章联系起来:能够用生活中的感悟,去帮助自己解读文章,从而促进自己的深度阅读;同时也能够用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来对自己的生活施加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一个阅读感悟,反哺生活体验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反哺,那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有了生活经验作为阅读的“根”,而阅读也就找到了方向。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好,我们的阅读不只是为了做阅读理解题,只有当把阅读中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运用于指导自己的成长时,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古人常说“文章千古事”,为什么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能够流传下来?其实不只是因为这些文章文字优美,更是因为这些文章是作者生活以及感悟的积淀,在这些文字背后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有着作者的各种忧思,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将这些意味解读出来,并用解读的结果与自己的生活相对应,那这样的阅读也才是有生命力的阅读。在小学的时候就养成这种阅读习惯,可以让同学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