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俊:用初心照耀追梦征程
2021-10-23黄海月
黄海月
人物档案
秦世俊,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黑龙江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航空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创领人,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领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最美职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60多项荣誉。“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秦世俊也不例外。作为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飞”)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他今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用一名中国产业工人的担当,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产业强国梦。这个梦想,萌生自年幼,虽然稚嫩但雄心尽露;壮大在青春,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就是梦想成长的最好滋润;璀璨于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鼓已经敲响,如今,他依然初心永恒、梦想不变,致力书写着一个“追梦人”的事业传奇。
让梦扬帆起航
飞机从天空呼啸而过,父子俩仰头追寻飞机远去的身影,痴迷许久。父亲自豪地说:“看到没有?这就是爸爸亲手制造的飞机!”小孩儿用力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无比的羡慕。这个小孩儿,就是幼时的秦世俊。每当这时,他总是缠着在哈飞工作的父亲讲讲哈飞的故事,在聆听中,“长大以后要像爸爸一样造飞机”的梦想悄然植根在年幼的心灵里。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父亲及很多亲人都是哈飞的职工。哈飞是中国直升机、通用飞机、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主要研发制造基地,同时也是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历史上曾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改革开放后,相继自主研制生产了直9系列直升机、运12系列飞机等多个型号,可以说是新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
在“摇篮”里长大的秦世俊,耳濡目染着父亲讲的“造飞机”的故事,对“造飞机”充满了向往,因此1998 年報考了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在技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学到哪怕一点一滴的知识,他都觉得离实现“造飞机”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2001年9月,技校毕业的秦世俊如愿以偿进入哈飞,成为一名航空人。但作为技校毕业生,他的起点并不高,虽然被分配到了新兴的数控专业,但开始只能打下手,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儿。
满腔梦想遭遇冰冷现实,秦世俊有些动摇了。“数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专业,我现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儿。”正当他迷茫之时,父亲点醒了他:“困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态度。数控技术是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
父亲的教诲让秦世俊重燃斗志,眼前的路也变得清晰了。他先从普通铣床苦练,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等技术成熟稳定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那段日子充满了苦与乐——苦的是他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下班后、周末、节假日都奋战在机床前,一点点儿精心加工工件;乐的是他迷上了数控加工这项奇妙而强大的新技术,每次来到数控机床前,他就仿佛见到了最亲密的朋友,变得“乐不思蜀”。
时间是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心人的。一年下来,秦世俊就成了操弄数控机床的行家里手,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晋升为高级工。这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也更加努力了——二十岁出头正是爱玩儿的年纪,别的同龄人下班都去休闲娱乐,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数控技术,专业书籍啃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堆起半米多高。在自学中,他发现自己的理论积淀还远远不够,于是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学习制图和编程,决心要牢牢夯实数控技术大厦的理论基础。
秦世俊这个在技术钻研之路上一往无前的闯将,始终用汗水为鞭,向着自己心中的梦想策马急奔。
用青春和热血铸梦
雄鸡初啼,正当早起的人们遛弯儿时,秦世俊还坚守在机床前面聚精会神地加工扭轴——该扭轴是关键件,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成了“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手。关键时刻,还是秦世俊这个“攻坚克难专业户”接过了任务。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他将加工试验安排在了午夜12点以后,终于在试验了三个通宵后,该扭轴加工成功。这次攻坚,只是秦世俊无数次拼搏和奋斗的一个缩影。
时间荏苒,秦世俊飞速成长着,他付出的青春和热血,在前进道路上不断结出硕果。2004年,在全国同工种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哈尔滨市第一名和黑龙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还拿到了通往全国赛场的“入场券”。
喜讯传来,身边人都为他高兴,纷纷鼓励秦世俊“这次一定要在全国拿个好名次回来”。但秦世俊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毅然放弃了继续参赛。原来,继续参赛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而公司的生产任务已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在认真权衡后,他选择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大赛确实能给我历练和成长,但我肩负的责任却更重要。哈飞,就是我的根、我的家、我的魂,在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坚守岗位!”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整整七年时间里,秦世俊没再参加任何比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生产中。
秦世俊“攻坚克难专业户”的名头来自用青春和热血一点一滴的锻造。一次,加工关键件的任务下达,当时的法国专家不但对该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很高,而且要求时间很急,以致吓退了很多人。关键时刻,还是秦世俊主动请缨。他通过和法国专家深入交流,反复思考、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加工时,法国专家是两人倒班跟踪生产,而他却一人“全天候”作业,从头干到尾。当一件件完美的零件出炉时,特别挑剔的法国专家也不得不向秦世俊竖起了大拇指。
不知不觉间,秦世俊已经参加工作20年。这20年来他收获可谓满满,“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为两台不同型号的车铣中心机床制作转换夹具”“某型号主桨旋翼泡沫提效”等大型技术攻关项目,成为他事业路上的累累硕果。就在2018年,秦世俊荣获了“中华技能大奖”,这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他被誉为“工人院士”。而面对如此殊荣,秦世俊却很平淡,他说在“工人院士”这四个字中,他永远看重的是“工人”,这颗初心不会变。
带团队共铸航空梦
哈飞的年轻数控铣工杜鹏飞至今还清晰记得秦世俊带领他一起攻关直升机前起落架关键件外筒加工时的日日夜夜。那段日子里,秦世俊和他反反复复试验,连续奋战七个日日夜夜,外筒内孔表面粗糙度从0.482um一路下降。这时有人质疑:“粗糙度降到0.4um就可以了,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干下去吗?”可秦世俊的选择是继续坚持。最后,表面粗糙度数值范围降到了惊人的0.1~0.17um。
秦世俊的言传身教感动了杜鹏飞,而且哈飞很多工人都在被秦世俊带动着——从一名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秦世俊完成了技能上的大提升;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技能工人的整体队伍真正强大了,他所致力追求的“航空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4年,在秦世俊所在的“现场攻关组”的基础上,哈飞成立了“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身为团队的领头雁,秦世俊以身作则主动与年轻人分享经验、分享妙招、分享心得,带领大家朝着高素质、高技能的方向共同成长。
秦世俊像一面旗帜,不仅用高超的技术帮带团队成员,更用人格魅力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这个拥有16名优秀技能人才,以创新攻关、技术传承为己任的工作室,在公司人才培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数控铣工杨凤宇刚进工作室时,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常常出现问题,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把自己编写的数控加工资料送给他,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肩并肩的指导,帮他迈过了眼前这道坎儿,也令他对数控加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秦世俊先后带徒11人,其中1人晋升为高级技师、2人晋升为技师、8人晋升为高级工。这些人都已成长为哈飞科研生产的骨干,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名师带高徒活动“模范名师”。现在,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加速器,而创新团队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钢铁团队”,赢得了全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飞5个级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大国工匠”“最美职工”“工人院士”……荣誉加身的秦世俊并没有被光环所羁绊,仍在向自己一生追求的梦想不断奔跑。只要站在机床前,他就仿佛还是当初那个追梦少年,心系祖国,情系航空,用奋斗为自己的梦想不断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