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邹书记身后
2021-10-23郭雨萌
郭雨萌
2021年6月,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绥中村党支部书记邹民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黑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喜讯传来,我不禁回想起和邹书记一起走过的日子……
当“正青春”遇见“老基层”
2020年秋天,我告别大学校园,以基层选调生的身份迈入乡镇这所“基层大学”,渴望能够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干一场”。
第一次见到邹民书记是镇政府召开选调生和村党组织书记对接会上。憧憬中,邹书记风尘仆仆推门进来。他身材高大,散发出基层干部的淳朴气息。
邹民书记在会上发言时说道:“基层工作是琐碎的,又是伟大的。”我心潮澎湃,决心在村里干幾件漂漂亮亮的事儿,在基层土壤上绽放“青春之花”。
会后,邹书记带我回到绥中村。走在村头巷尾,村民们热情地与邹书记打着招呼,说着鸡毛蒜皮的琐事儿;走在田间地头,机械声轰鸣,农户们热火朝天收割着庄稼。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粗犷的乡音,一阵阵茫然瞬间涌上心头,我开始焦躁不安。
邹书记看在眼里,笑着对我说:“我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从什么都不懂走过来的。不要怕,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听邹书记这样说,我心里的焦虑感减轻了不少。
当“小萌新”遇见“土专家”
刚走出校门,书本里也没教邻里纠纷该咋解决、夫妻打仗该咋劝架,一天忙下来,我脑瓜子“嗡嗡”的,却感觉一无所获。
邹书记看出了我的困惑,便给我支招儿:“到农民中去,到土地中去。”
我心想,不知道咋干,就看能干的人是咋干的,总比硬挺着强。从那以后,邹书记开每月一次的党员大会是我“取经”的最好课堂。邹书记告诉我,村上开会,记得准、讲得清不难,难的是要听得细、听得全。
“什么是听得细、听得全?”用现在网上流行的话说,我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大大的问号。
“有三样要多听。”
“哪三样?”
“上级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听听群众怎么说;村里的经济发展方向,听听群众怎么想;村里班子的工作方式,听听群众满意不满意。”
原来如此!总结起来,就是多听群众的声音。“百姓不是没话讲,更不是不会讲,要把话筒交给百姓。”这是邹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这样的格局,他主持召开的会议总能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大家最后也能在激辩中达成共识。
村里的老百姓都说:“邹书记的会议讲得清,邹书记的为人行得正。无论啥事儿,邹书记都为咱老百姓想在前。”
无论啥事儿,只要邹书记在村里带头一张罗,所有人都会跟在他身后往前冲。
当“实习生”遇见“大工匠”
在邹书记成为我的帮带师傅后,开始一对一向我传授“治村宝典”。具体来说,就是溜达、唠嗑儿——群众的很多需求就是在溜达中发现、在唠嗑儿中了解。
说几件我印象特别深的事。
为了实现全村主路巷路全部硬化,邹书记往镇里跑了多少次,他自己也数不清了。那段时间,他去跑“路”,我在村里看家,村民来找他,我就说邹书记去镇里了。时间长了,连村口聊闲篇儿的大妈都知道,邹书记给我们跑“路”去了。
最后,邹书记终于争取到了上级的扶贫政策和资金。如今,村民走在干净整洁的路上,看着两侧花坛里种满的花,饭后再去不远处的文化休闲广场健身锻炼,每天的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邹书记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室外一站就是一整天,天天劝导,时时宣传。村民们说:“邹书记是我们全村人的榜样,他都奋战在第一线,我们也要拼搏在最前沿。”
当“小助手”遇见“领头雁”
如今,村民们都能叫出我的名字了,遇到问题也愿意和我道难处、吐苦水。邹书记替我高兴,但同时也告诉我,被记住名字是被认可的开始,但这不是终点,下一步得考虑怎么让村集体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绥中村土地肥沃,怎么能让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更好地反哺百姓?经过大量实地走访和踏查,邹书记决定发展黏玉米加工存储项目。
但农民们对看不见“回头钱儿”的事儿,说啥也不干。我上网查了相关资料,也一直跟着邹书记跑项目,知道这是一条致富路。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看到“回头钱儿”,邹书记带着我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种子,还请专家前来指导种植,并紧锣密鼓拉资金、建工厂,注册了“绥美人”黏玉米特色品牌。到2020年年底,种了黏玉米的每亩地增收三四百元,8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脱贫,“绥美人”特色品牌也逐渐打开了网络销售渠道。
如今,村民们看见邹书记都竖大拇指。我跟在后面,乡亲们看见我,手没放下,也给我点赞:“小郭越来越像村里人了!”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脑子也不迷糊了,眼神也不迷茫了,双脚站在土地上,扎实而有力。
多年过去了,邹书记身上还是有那种军人的气质,坚毅、执着。他看不得老百姓吃苦,受不了乡亲们过穷日子。而我跟在邹书记身后,也慢慢踩出了一条知农爱农帮农的路。这条路从杂乱无序到逐渐清晰,自己每一个脚印前面,都有邹书记的脚印。
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我会继续前行,前面还有很多“邹书记”的脚印,我得快点儿追赶上,也为更多刚踏上这条路的“小萌新”踩出坚实的脚印。?
(作者系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