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对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启示
2021-10-23逄岩吴敏
逄岩 吴敏
摘 要:近年来,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遴选传统文化内容创设试题情境,在考查物理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本文对2019、2020年省统考以及自命题省会城市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试题分值占比、内容分布以及与课标要求的一致性程度,总结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考物理;传统文化;试题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0-0057-03
基金项目:南京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非物理文化遗产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L/2002/48).
作者简介:逄岩(1995-),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吴敏(1978-),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学.
1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通过遴选适切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试题情境创设,并就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进行设问,在保证学科特性的前提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考试命题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F_Ref50818085\r\h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以及2020年内地17个省统考单位以及14个自命题的省会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试题为样本进行分析.
2 基本情况
2.1 分值占比
从分值占比上分析,样本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2019年31个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中以传统文化设题的题目平均分值占比为5.0%,其中有济南等7座城市超过10%,但也有上海等7座城市未能命制相关题目,具体如图1所示.教育部在2019年11颁布《意见》,但在2020年31家单位的平均分值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为4.1%.占比超过10%的仅有长沙、天津2座城市,同时未能命制题目的上升至9座城市,具体如图2所示.
2.2 内容分类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31个省市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亦呈现出此特点.31家命题单位在近两年的情境创设以及设问过程中运用到不同种类素材共146例,可分为文学作品、科学著作、传统习俗、历史人物、发明创造以及传统技艺六大类,具体比例如图3所示.
在这两年命题中所用的传统文化素材主要是古代的发明创造(占27%)以及文学作品(占48%).其中发明创造既包括古代四大发明,也包括古代工程,还有沿用至今的常见物体.而最常见的文学作品则包括奇谲瑰丽的诗词、耐人玩味的成语、朴实平易的谚语等.总体来说各类情境素材对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能够进行较为直观具体的描述,部分典型案例见表1.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科学著作以及历史人物类素材应用相对较少.
2.3 与课标要求的对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传统文化素材中蕴含的物理原理考查亦需符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内容提出的认知水平要求.
两年间用到的传统文化素材共计146例,绝大多数素材在情境创设与设问上符合《课标》所规定的内容以及认知水平的要求,占总素材数的九成以上.此外,个别素材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如“光沿直线传播”“光源”等内容.此类内容原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5-6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中已有规定,但仍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以人教版为例)中的重要内容.极个别素材所考查的目标水平超出《课标》的要求,例如19年福建卷第10题以《天工开物》中简洁精美的白描式插图设置试题情境,但其B项涉及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比较,而《课标》中并没有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明确指示,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总体而言,中考试题中大部分传统文化素材既满足科学性、公平性的基本原则,在设问上也符合《课标》规定的认知水平要求,实现知识考查与文化传承的谐熙.
3 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部于19年11月正式出台《意见》,希望以此提升各单位在命题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以20年实际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单位尚未在考试方案等文件中给出关于传统文化的明确要求,也并未落实到命题中.诚然也有单位虽未在考试文件中提出明确要求,但在历年命题中有所实践.但各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的确反映出对传统文化考查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命题的不重视则又导致传统文化难以深入到物理课堂.
3.2 情境质量稍低
情境质量是指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试题情境与设问之间的密切程度,据此情境质量可大致分為两类:一是分离型,即情境与设问之间无直接关系;二是结合型,情境素材和设问联系紧密,学生需要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后解答设问.综合近两年情况来看,分离型题目仍然较多.
分离型题目的情境同样凝聚着命题人员的匠心,例如考查折射现象时用到的筷子,考查反射现象时用到的传统建筑.分离型题目能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降低考试难度、实现中考“两考合一”定位具有积极作用.但此类题目难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关注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例如19年西宁卷第17题第一问选用泡茶过程考查分子热运动,颇有一丝雅趣.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重视重点规律的记诵,可直接根据记忆写出“温度越高, 扩散现象越明显”的答案,情境的意味因此淡化.
3.3 内容分布不均
内容分布不均表现在科学著作及历史人物类素材的选取较少,对中国物理学史的涉及过少.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水平极度辉煌,甚至在长时间内远远超出西方.但近两年间涉及到的科学著作仅有19年呼和浩特卷第2题的《墨经》、福建卷第10题的《天工开物》、20年南宁卷第10题的《墨经》、长春卷第7题的《华南万毕术》、河南卷第1题的《梦溪笔谈》、福建卷第19题的《论衡》以及兰州卷第22题的《康熙几暇格物》.而历史人物仅有汉代经学家匡衡、宋代科学家沈括以及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物理教学缺失本国的物理学史,学生会对本国的物理学发展一无所知,甚至还会产生“中国古代无物理”的错误认识.REF_Ref50818134\r\h\*MERGEFORMAT
4 教学建议
4.1 提升思想认识,注重情感体验
在物理教学以及评价中体现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首先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古时先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与关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初中物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国古人在认识世界、探索自然成果的过程中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合古人的物理成就时,会给予学生积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讲授简单机械为例,桔槔、脚踏碓等实用技术发明既能给予学生古人探索自然的智慧与意志,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先贤利国利民的家国情怀.在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不断丰富其人文素养,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关怀的曼妙谐洽.
4.2 确保学科特性,遴选适切素材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但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可以为物理教学所用,教师要在确保物理学科特性的基础上遴选适切的素材.以诗词为例,19年济南卷第15题当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用直白的语言描绘出完整的图景,学生自然可以根据“风怒号”“卷茅”联想出画面,并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这一现象.19年天津卷第16题中的“潭清疑水浅”寥寥五字更是直接总结出折射规律:眼睛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要高一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而19年北京卷第9题(题干为:古诗《立冬》中,有诗“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则脱离开物理现象或过程,仅仅是对其中单字进行设问,考查学生对科学内容的记诵.倘以此模式推广到教学,难以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物理学习的内在联系,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牵强生硬.素材要能被“诠释”——至少应具有鲜明的物理现象或完整的物理过程,能用物理学的观点进行解读,能辅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领悟物理方法并激发学生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REF_Ref50737457\r\h\*MERGEFORMAT
4.3 沿寻古代物理,关注知识生成
中国古代物理学是技术物理,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生产经验的总结,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的技术需要,得以代代流传.研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既能了解我国古代在认识物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又能在体会朴素且深邃的物理思想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例如,学生在学习第一章“声现象”时,就有多处可以链接物理學史.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可以链接东汉王充的观点,他在《论衡·变虚篇》中写到:“今人操行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他认为人的言行可使周围空气产生振动,空气振动产生的波动不会传播很远,就像水波传播一样.唐代的《乐书要录》的观点认为:“形动气彻,声所由出也.”即物体与空气的振动或运动是声音的来源.这些表述虽不尽科学严谨,但也能反映出前辈们严谨入微的观察以及大胆跳脱的思维.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会对其有所审视并加以扬弃,探寻科学规律的历史痕迹,对于知识的生成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恰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感慨声音的无穷变化时所言:“此声学至要妙处也.”
5 总结
当前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传统文化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继教育部《意见》出台后,教材局也在2020年工作重点第6条中提到“研制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南”.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师生双方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的同时也从物理学的角度诠释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与生命力.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既提升学习的获得感与民族自豪感,又更易于在传统文化人文与科学两方面涵养下形成理想人格.文化的传承、知识的传授、价值的塑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推动着师生双方共同的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52.
[2]刘通,罗茜.探析中国物理学史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20,38(08):61-64.
[3]贾少鹏.谈“古”论“今”让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物理教学[J].物理通报,2019(06):121-123.
[4]郭春景.谈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8(01):100-102.
[5]杨林,王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研究——以物理学史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7(05):1-2.
(收稿日期: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