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23安娜

商业文化 2021年25期
关键词:考核人才专业

安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教育行业和传媒产业关注的重点。2020年1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关情况时指出,要从六项举措入手,包含基地、标准建设、课程建设、强化师资、推政策以及强实践。上述举措也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理论教育与实践内容并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已经经过了一些年的实验实践,得到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经验,但是想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仍需从传媒行业的特点入手,紧跟潮流,适应变化。

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和特征

目前培养高校传媒人才的通用模式是采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与外聘师资力量相结合,工作室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基地教学与市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在教学上形式是比较多样化的,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基本能够满足传媒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转化的需求,在辅助学生从校园到社会顺利过渡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上述通用模式在传媒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传媒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具有较强实践性,具有多学科交叉和边缘混合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需要较强的情景性;第二,高校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将工作室的实践内容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才能成为学生知识转化的有效平台;第三,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专业导向、技能教授上需要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来实施;第四,与社会实践单位接轨的教育模式,需要社会单位提供有效的、行业领先的知识经验和适当的教授技巧,才能有效发挥基地在知识转化中的作用。

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考核方式

在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量需要通过有效的考核方式和能够反映真实成果的成绩,以激发老师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种教学模式下,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需要不仅重视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还是要注重考核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传媒实践业绩,构建多方位的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考核制度,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凸显出来。

第一,具有实践性质课程的考核方式。这种模式的考核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传媒课程专业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考核标准的制定和考核的具体内容一般由代课教师制定。在考核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互相考评的考核机制,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团体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细化作业分工和步骤,尽量做到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在作业评定时,教师意见为主导,通过设置同学之间的评定环节,给予一定的分值权限,通过教师成绩和同学互评的综合成绩来确定学生课程考试的最终成绩。如实践课程涉及校外实践对接方,可以给予实践对接方一定的考核权限,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毕业考核方式。根据当前教育管理办法,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检测方式。毕业论文更多检测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从理论层面对研究对象进行阐释的能力。在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为目标的环境中,还需对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结合方式,以及两项的权重进行衡量。毕业设计体现的是对毕业论文研究对象的理论结果进行实践转化的能力,必须放宽传媒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形式上的权限,紧跟行业发展潮流,评价标准在严谨、有效的前提下要具有灵活性。

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落实途径

根据传媒人才的特征和传媒专业自身的学科特征,结合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总结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落实途径,探索出与国家政策相匹配和行业实际相吻合的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之路。

新形势下传媒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

求新、多变、迅速是当下传媒行业的三大显著特征,这对高校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创业创业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也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需要在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渗入新知识和新手段。理论课程在奠定专业基础知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难以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理论滞后于行业现状的问题,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难以在第一时间转化成为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因此对传媒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的第一步。

注重增强师生在课内课外的互动能力。高校传媒老师在创新创业型传媒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更新,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传媒任务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传媒教学思想的碰撞。以此来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近,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传媒思路,学生对于所学的传媒知识就能做到有效地吸收和灵活地应用。

高校传媒专业师资力量的优化方式

组织建设更为优秀的高校传媒师资队伍。高校要根据传媒老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设立合理的教学平台,为老师的发展构建清晰化的路径,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高校传媒老师来说,合理的教学和科研考核量配比,以及课程安排的灵活度可以为教师提供校外在职继续教育和研修的空间,有利于教师持续提升自身职业的素养水平,确保知识更新,保持在行业中的先进性。

同时,要注重对高校传媒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以传媒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教学团队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为途径,争取与社会传媒资源的接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高校传媒学科教学资源不断地优化,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在教材方面注重基础理论教材与国内外实践类教程的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接轨组建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案例库,打通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屏障。

传媒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

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合需要与学生在校学习的各环节进行有效融合。除了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实现,传媒实践的工作环境也是学生重要的体验创新创业的途径。在传媒实践的工作中,要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进过来,让学生对当前传媒市场的发展动态有更好的了解。在单个传媒项目完成之后,学生应对传媒知识的应用有更加清晰地认识。高校传媒课程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专业特长,更好地辅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学校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对传媒专业在校已经开展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参与互联网+等赛事、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等方式,解决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实际困难。

增强高校对传媒专业学生的辅助和服务能力。传媒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业务特征以及创业模式。高校在打造教学和实践平台时应充分考虑到传媒行业特性,重视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引进,将行业已经应用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业务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对参与平台建设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让课程内容贴近行业现状,创业方向符合行业趋势,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创业项目转化的成功率。

结 语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需要紧跟形势。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的梳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高校传媒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严重地影响到高校传媒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在当前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为高校传媒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构建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学生传媒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的传媒职业素养实现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传媒人才。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微.卓越传媒人才专业技能的内涵与打造——基于融媒时代的讨论[J].青年记者,2020(09):77-78.

[2]石蒙蒙.全媒体生态视阈下地方高校传媒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研究,2019,42(06):34-38.

[3]陈培爱,闫琰.中国新媒体广告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73(04):20-31.

[4]谭璐.融媒体时代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传媒论坛,2020, 3(18): 13+15.

猜你喜欢

考核人才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