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企业转型路径
2021-10-23薛莉珍
薛莉珍
金融危机过后,很多因素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近几年带给经济冲击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导致了全球都处在内忧外患阶段,我国企业在如今格局下面临着贸易出口和贸易求购两方面的发展挑战。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前提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载体,社会生产力都是通过企业去变现的,它提供给广大人民工作和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条件,通过企业尽可能去化解社会发展不公正的问题。所以,企业能否转型发展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今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形势,首先要了解如今的经济形势、背景条件、新发展的格局和战略意义等方面,通过这些才能确定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将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更加具体化。要知道,每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和全球动荡的时候,对很多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就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这都属于历史的转折点。每个企业都想转型成功,让自己突破经济危机得到持续性发展,但是转型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今企业转型要考虑当下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自我突破瓶颈,实现企业价值。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外循环形成过程
对外开放和外循环形成的主要影响
要想摸索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首先就要了解中国如今在全球经济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路程是充满艰辛和困难的,在经济发展初期也面临着“双缺口”的问题,“双缺口”一般指经济发展的两个制约,一是国内的储蓄率低而导致储蓄方面出現缺口,投资受到限制;二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和国外市场交易时存在劣势,外汇缺口无法弥补。这种“双缺口”严重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通过打开国内市场的方式将“双缺口”问题进行解决,引进外商的投资和加入来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技术和资本。为了发展国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定不能闭关锁国,不能将自己封闭起来,要走出去,让国家实现开放政策,只有坚持开放的国家发展方针,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将贸易规模进行扩大,引进外资对我国进行投资,然后发展加工贸易,将沿海地区的优势利用起来,带动周边产业迅速发展。
在21世纪初,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开始将开放地区从沿海往内陆进行转移和传递,开放政策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开放的重点也开始向企业和产业进行转变,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开放格局,许多创业者在这一时期涌现,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非常活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全球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开始加入WTO,从而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全球的市场和资本都逐渐投入到我国,向我国进行聚拢。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出口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我国出口经济从东部地区开始向全国进行扩散,发展速度之快不可阻挡,瞬间使得中国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引入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成为了全球国家争相投资的目标,由于外贸经济发展的迅速,中国也随即成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生产制造大国。中国的外循环格局因为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形成,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招商引资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不仅解决了储蓄和外汇这 “双缺口”的阻碍,还赢得了世界地位,让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自身积累了强大的条件和实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内循环
在出口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经济重心也由内到外进行转移,由国际大循环格局向内循环进行转移,形成这种“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这是一种经济重心“由外到内”的转变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独立和矛盾的,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各自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和促进对方的发展。毕竟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两种经济可以相互融合并发展,无法分割开来;经济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其实是一直存在的,无非是看这两种谁主谁次,谁更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内循环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当然虽然以内循环发展为主,并不代表就要把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停滞,外循环经济发展步伐速度也不会放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体进行经济发展,就要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这两种体系要相互结合,协同发展,更要建造创新的经济模式才促进发展。通过实体经济和现代的科技结合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这种科技上的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现代金融服务和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加强。为了响应国内市场需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了“以我为主”的经济体系,深化改革了如今的金融领域,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实体经济进步和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转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种转变,企业转型发展更像是产业的升级,是一种创新性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企业转型发展主要是为了更适应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技术、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增加企业效益,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在如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四个途径:
1.通过创新的企业模式,对企业进行分类转型,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针对和系统性的分类转型。如果是以外贸接单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就向自主品牌、内外并销等方向进行转型;如果是拥有自主品牌了,就向多方面销售路径进行转型;如果是纯出口和进口贸易的企业,就通过扩展海外市场的方式来进行转型;如果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来结合生产制造和线下销售来进行转型。2.通过内需来进行转型,现如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需市场所缺乏什么,企业就应该向什么方向进行转型,这样不仅满足了内需市场,还顺应了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多元化的发展。3.平衡供需状态,让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的企业还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循环,供给和需求都无法达到平衡,企业向这方面进行转型,去完善自身价值,实现企业自身的供需平衡,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循环。4.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一些云计算设立网上的电商平台,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多方面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可以实现大批量和大规模的生产形式,带动企业经济发展,让企业实现网络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的转型发展。
结 语
如今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奠定我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基础,在这种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不仅是为了突破自身的经济发展瓶颈,更是帮助我国经济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形式,通过对传统经济发展和生产模式的转变,推动企业的效益增值和转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婧.新常态下电建企业转型发展路径探究[J].企业管理.2017(2):141-142.
[2]西安高新区.“双创”新格局 发展新路径[J].中国高新区.2017(3):32-35.
[3]熊巍.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5):52-53.
[4]赖志杰.转型经济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J].中国中小企业.2017(2):2-3.
[5]孙宝红.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环保产业路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