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2021-10-23王承香刘振龙张瑞华丁美丽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噻唑霜霉病病斑

王承香,刘振龙,张瑞华,丁美丽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研究意义】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Curt.)Rostow]引起[1],除为害黄瓜外,也侵染约20个属40个种的葫芦科作物,是瓜类蔬菜生产中发生普遍且为害重的病害[2]。【前人研究进展】在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中,改善栽培管理、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化学防治作为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不合理用药导致古巴假霜霉菌的抗药性逐步增强,国内外研究报道,生产中常用的苯基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多种类型的杀菌剂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3-4]。【本研究切入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该地区种植的黄瓜大棚中霜霉病抗药性非常明显。为筛选出防治黄瓜霜霉病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提高防病效果,为菜农大面积防治黄瓜霜霉病科学用药提供参考[5],特开展啶氧菌酯、氰霜唑等6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1.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试验作物为黄瓜(津优335)。

1.1.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试验在潍坊市寒亭区河南村大棚内进行。试验地为砂壤土,肥水充足,管理水平较好。黄瓜为9月下旬定植,株距30 cm,行距70 cm,双垄双行栽培,长势均匀,试验时黄瓜处于结果期。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1.2.1试验药剂啶氧菌酯22.5% SC(美国杜邦),氰霜唑100 g/L SC(日本石原),氟噻唑吡乙酮10%OD(美国杜邦),烯酰吗啉50% WP(巴斯夫),吡唑醚菌酯25% EC(巴斯夫),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德国拜耳)。

1.2.2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2.3小区安排小区安排见表2。

表2 试验小区区组排列设计

1.4 施药方法

1.4.1使用方法各处理所需药剂按小区的实际用量量取,兑水稀释。

1.4.2施药时间和次数本试验共施药2次,施药时间为2020年10月14日、2020年10月21日。

1.4.3使用容量喷药液量为675 L/hm2。

1.5 数据调查

1.5.1调查时间和次数本试验共调查3次,分别在施药前(10月14日)和末次施药后7 d(10月28日)、14 d(11月4日)各调查1次。

1.5.2调查方法本试验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6]进行。每小区随机取5点调查,每点查2株,每株调查10片叶,分别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测定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1.5.3药效计算方法

1.6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生长是否安全。

2 结果与分析

用DMRT法统计分析得出表3。结果显示,末次施药后7 d,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 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 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 WP、啶氧菌酯22.5% SC,其中每667 m2氟噻唑吡乙酮10% OD15 g、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75 mL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每667 m2氰霜唑100 g/L SC45 mL、烯酰吗啉50% WP60 g和啶氧菌酯22.5% SC30 mL处理的防效。

表3 6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7 d药效对比试验结果

末次施药后14 d(表4),所有供试药剂防效均有所下降,其中氟噻唑吡乙酮10% OD仍具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优于其它药剂。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 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氰霜唑100 g/L SC、吡唑醚菌酯25% EC、烯酰吗啉50% WP、啶氧菌酯22.5% SC。

表4 6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14 d药效对比试验结果

试验中观察,供试药剂所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植株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产生。

3 结论与讨论

氟噻唑吡乙酮是杜邦公司研发的首个哌啶基噻唑异噁唑啉类杀菌剂[7],2016年上市,对卵菌纲病原菌具有独特的作用位点,通过对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的抑制达到杀菌效果。其对病原菌具有预防、治疗和抑制产孢作用,对马铃薯、葡萄、蔬菜和其他特种作物上的卵菌纲病害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且药效稳定;对霜霉病及晚疫病有特效,并能有效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等。该产品可以快速被蜡质层吸收,具有优秀的耐雨水冲刷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向顶传导、保护新生组织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建议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

氟菌·霜霉威为多作用位点的内吸性杀菌剂,由氟吡菌胺和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对卵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具有稳定和良好的效果,特别对霜霉属和疫霉属病菌导致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效。本试验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仅次于氟噻唑吡乙酮,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0.64%,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1.88%。

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末次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且均无药害,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作用机理也不同,故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对其产生抗药性,提高控制病害的效果[8]。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不够理想,可能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霜霉病病菌已产生耐药性。

猜你喜欢

噻唑霜霉病病斑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头孢噻肟钠中2-巯基苯并噻唑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测定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噻唑膦在不同介质不同pH条件下热贮稳定性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