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
2021-10-23张河勇
张河勇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义乌 322008)
年近九旬的蜂友老李,他家客厅里陈列的那些照片和书信,是他长达60 余年养蜂生涯的一个缩影。记录着过去资源极度匮乏时期养蜂生活的艰辛,和改革开放到现在以来的幸福甜蜜,当然也还蕴含着对未来养蜂事业的憧憬,就是既辛酸又甜蜜的养蜂往事的一个缩影。
每当有蜂友拜访他时,老李总不忘指着那些早已泛黄、模糊又残缺的黑白照片,如数家珍般地依年份先后道个不停:这张照片是20 世纪60 年代去内蒙古的库伦旗采荞麦蜜源,因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一病不起,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是蒙古族牧民用马匹驮他四处求医问药,才转危为安。那张是70年代去云南楚雄春繁时,由于路面湿滑,崎岖坎坷,整车蜂箱侧翻沟壑,是彝族同胞自发组织民众,无偿帮忙抢险救助,才走出困境。这张又是80 年代去东北长白山一个林场采椴树蜜,因外来的蜂场特别多,为避免过于密集摆放争夺蜜源,是当地热心的林场工人,帮忙寻找合适的放蜂场地,才收蜜颇丰。那张又是90 年代,在四川阿坝州采蜜,欣逢羌族同胞帮忙转场,又遇老天作美,大获丰收。还有90 年代初,因当地的春季大宗蜜源紫云英,和夏季的主要蜜源乌桕已近乎灭迹,给当地养蜂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他以党员的身份,带头动员周边的蜂友,于贫瘠的荒坡地带,种植大片的蜜源植物,既响应了政府绿化造林的号召,又增加了蜜源植物……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总之他的每一张照片,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当然还有更早的,于60 年代以前那段时期的养蜂事迹,无奈那个时期,他没有照片资料,只有一沓子当年蜜源地区的群众给他写信告知大宗蜜源开花时间的信件。他只须凭信封的地址,就能眉飞色舞地娓娓道来。如何年何月,何地的野坝子花,何时进入始花期哪里的紫云英播种面积最广,哪里的栆花流蜜特别涌等等。而我们晚辈也总是乐于洗耳恭听,因为他在那个艰苦年代,于异乡客地的养蜂生涯,我们是没有经历过的,所以百听不厌。其中有辛酸与曲折,也有甜蜜和喜悦,但在老李看来,远赴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追花夺蜜中的一次次的艰难困苦,有各民族同胞的热心支持和蜂友们的团结互助,总能共克时艰,化险为夷。还有他把对蜜蜂那份执着的爱恋当作精神支柱,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微不足道和无所畏惧。
他年轻时不辞辛劳地为养蜂增产,而追花夺蜜的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岁月不饶人,到了2011 年,由于多年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养蜂生涯而积劳成疾,腿脚已很不利索了,再也无法追花夺蜜,转场养蜂了。
但他人虽已老,养蜂的心却永不衰老,他见有的老年蜂友搞起了庭院养蜂,很是羡慕。遗憾的是,他的条件却不具备,因为当地,没有大宗蜜源,连零星杂花蜜源植物都不多。要想养西蜂收取蜂蜜,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即使养殖中蜂,蜜源也是,严重欠缺的,因为附近村民庭院散养的中蜂群,比比皆是,周边村庄,连续几年都没有好收成。由于蜜源不足,蜂群的抗病力也会有所下降,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十分严重,由此垮掉的蜂群特别多。
那怎么办呢?自己这辈子除了钟情于蜂业,又没有别的爱好。对于蜂业之情,实在难以割舍,这可让老李苦恼了好一阵子可办法总比困难多,精明又勤劳的老李,最后想到了养殖浆蜂。不久他就让自己的孙子从《蜜蜂杂志》 彩页上查到了出售浆蜂的广告,邮购了几只浆蜂王,间接介入当地购买的意蜂群中,半年内通过补饲促繁,就扩大到了近20 群。由于该浆蜂王品种优良,加上他的养蜂技术高超,蜂王浆很高产,除了赠送亲朋好友和自家享用外,还剩余很多。于是,他又在县人民医院附近,开起了一家蜂产品店,无须任何广告,生意却很好。原因有二,一是老李是个远近闻名的老蜂农,人缘很好,大家都信任他,他的蜂蜜、花粉和王浆,价格优惠,品质新鲜。二是店面地段优越,县人民医院附近十分繁华,客流量大,凡是有人探视病人,就必会购买礼品,而蜂产品是较佳的选择。因为现在的民众对蜂产品的功效很清楚。何况是一般的病人,都是适宜服食蜂产品的,无啥禁忌,而且价格也很实惠。
老李自己的生意红火了,也不忘其他蜂友们。在他的帮助下,先后有3 位因年老体弱从养蜂战线上“退役”下来休闲在家的老年蜂友,在就近的镇街,开设了蜂产品店。在老李的统一协调下,几家店面的货物,互补调济,不担心过期,也不发生断货,既帮助了蜂友的经营,又方便了顾客的购买。
2020 年,在生意很兴旺的情况下,把自己开的那家蜂产品店,也转让给了一个家庭经济有困难的蜂友继续经营,自己却在畜牧兽医站附近开设了一家蜂具店。这个决定,开始让很多亲朋好友很不理解。
在老李看来,由于近年来,业余庭院养蜂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但越来越多的养蜂新手,面对突如其来的蜂病,却是束手无策,即使是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还需要有经验的蜂农作技术指导。如能用自己大半辈子积累的养蜂经验,传授给那些新蜂友,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而开设蜂具店,才是和全县养蜂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便于技术交流的,是最能发挥自己余热的一个平台。店面的柜台上,他总是叠放着订购的《蜜蜂杂志》,以便随时供顾客查阅相关的养殖技术,关注每期刊登的蜂群、蜂具的供需信息,以及新蜂药、新蜂具的详情,还有蜂业动态。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养蜂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新蜂药的不断问世。治疗时选择空间就更大了。以前有的蜂病很难以预防和治疗,但现在容易多了;还有新型的更先进的蜂具也层出不穷,更可喜的是,近年来城乡绿化覆盖率不断扩大,蜜源逐渐恢复。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春季,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袋秋冬季节采集的金钩子树和女贞树的种子,金钩子树和女贞树都是夏季流蜜特别多的乔木蜜源。每次进山,他都会在荒坡上撒上一些种子。他深知,想要养好蜜蜂,必须多管齐下,即须有丰富的蜜源、健康的蜂群和优质的蜂具。
为了新蜂具、新蜂药的更好推广和便于蜂友间的沟通,他也颇费心机。九旬高龄,识字不多的老李,居然还向自己的孙子们提出要学习使用电脑和手机微信。有人问:李大爷能行吗?老李一本正经,信心满满地说:“昨天我没条件,今天我有机会,明天我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