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结构要素、内容指标及应用研究

2021-10-23徐皓铭宋君毅王方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结构

徐皓铭,宋君毅,王方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校之本,将经济、政治、文化融合一体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2]。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立德树人有着丰富的内涵:“立”:树立,建立、“德”:德业,品德,“立德”就是树立德业;“树”:培养、“人”:人才,“树人”就是培养人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研习已有学者的研究,对立德树人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侧重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守规则;广义则是认为教育原则,是培养人才的方法策略。

1 立德树人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1.1 “立德树人”是体育学科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从“立德”角度出发,“立德”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前提。“立德”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叮嘱高校人才培养。回归高校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宣传深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在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中,“立德树人”是高校体育学科顶层设计,将“立德”的教学理念结合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做到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从“树人”角度出发,“树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树人”,这将是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而高校体育学科的建设中,体育德育作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学科教学大纲中是置顶内容,体育精神表现出来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成长和专业技能成长的领路人、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1.2 “立德树人”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9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教育部发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与框架,指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4]。立德树人,既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成才要素的全面性,其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5]。将核心素养体系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化各学科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手段和路径,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学校体育围绕“立德树人”展开,建设有思想、有文化、有体魄的新时代大学生。

2 学校体育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结构要素分析

构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的金字塔模型,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满足于学生社会生活的需要,结合高校体育学科的特点和本质,融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金字塔模型”制定各个阶段层次鲜明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具体内容,旨在为高校体育学科践行“立德树人”工作明确发展方向及实现路径。

2.1 把握“知、情、意、行”德育四要素及其内容

“立德”中“德”的形成主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转化和修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把握各要素内在联系,其中,道德认知是“德”形成的基础,处于社会中的人被外在灌输或自我感受的结果,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前提,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在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过渡到道德行为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道德行为是“德”的最重要标志,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通过巩固道德行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并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

“德育”四要素金字塔模型(如图一),以道德形成过程为主要内容,自下而上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明确个体的德育结构由表层迈向深入,由底层阶段发展为顶端阶段。结合高校体育学科的特点和本质,利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德育资源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继而形成规范的道德准则来引导道德情感体验,增强道德意识,从而获得个体的道德行为能力。

图一 “德育”四要素金字塔模型

2.1.1 高校体育学科“德育”构成要素的内容指标选取

高校体育学科“德育”主要表现为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为了进一步践行高校体育学科“立德树人”工作,筛选制定体育学科德育资源的各项指标。明确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给高校体育学科教育确定新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选取依据: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科特色价值,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把德育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指标的选取上要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过程,基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关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发扬体育精神。达到在发挥高校体育学科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选取程序:基于选取依据、理论实践经验及文献分析,并与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提出高校体育学科“德育”构成要素指标的理论构想和内容框架,并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修改和完善“德育”构成要素的指标内容。

(3)选取方法:高校体育学科“德育”构成要素指标内容的选取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广州市高校,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象为学校教育学领域、学校体育学领域、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专家老师,获取他们对高校体育学科“德育”构成要素指标内容的意见和看法。问卷的结构设计为两部分,一是作者在与专家访谈、查阅相关专著及文献资料后,分析整理了“德育”要素内容的有代表性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各个指标重要性程度分为五级: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一般(3)、不太重要(2)、不重要(1分)。请专家老师选择各指标重要程度,并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选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二是开放性的问题,主要用来收集专家老师认为问卷所列指标以外的内容。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三个领域当中,每个领域调研5人左右,预计回收15位专家老师的访谈与问卷数据,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收集了12份有效访谈记录,回收有效问卷15份。

(5)数据的整理与分析:AHP层次分析法本身是一种专家打分赋权法,即通过专家打分去描述相对重要性,进而计算得到权重。为方便计算,首先对各项目进行命名见表1.在运用层次分析法之前,计算出二级指标分析项的平均值,并得到相对重要性大小,构建出各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使用SPSSAU18.0软件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各二级指标分析项的层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分析项APM层次分析结果

从表1可知,针对MA1,MA2,MA3,MA4总共4项构建4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0.724、1.051、1.122、1.104),并且总共4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18.100%、26.244%、28.054%、27.602%,RI值为0.890 CR值0.000<0.1,意味着本次研究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根据权重值大小,MA1权重值最小且与其他三项差距较大,因此决定删除此项目;针对ME1,ME2,ME3,ME4总共4项构建4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1.043、1.118、1.137、0.701),并且总共4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26.066%、27.962%、28.436%、17.536%,RI值为0.890 CR值0.000<0.1,意味着本次研究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根据权重值大小,ME4权重值最小且与其他三项差距较大,因此决定删除此项目;针对MW1,MW2,MW3,MW4,MW5总共5项构建5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1.119、1.119、1.063、1.045、0.653),并且总共5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22.388%、22.388%、21.269%、20.896%、13.060%,RI值为1.120,CR值0.000<0.1,意味着本次研究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根据权重值大小,MW5权重值最小且与其他三项差距较大,因此决定删除此项目;针对MB1,MB2,MB3,MB4总共4项构建4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0.992、1.008、0.976、1.024),并且总共4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24.797%、25.203%、24.390%、27.602%,RI值为0.890CR值0.000<0.1,意味着本次研究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根据权重值大小,四个分析差距较小,因此决定全部保留。根据AHP层次法分析得出具体指标内容如图表2。

表2 “德育”构成要素指标内容

将“德育”构成要素内容进行二级指标划分,实际上是对学科“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对“德育”形成的四个要素目标和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科学的整理和筛选,并且体现了体育学科特点和特色价值,这对高校体育教学践行“立德树人”奠定了基础。学生德育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生个体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和体验过程中,通过学习运动项目来约束自己的行动,一方面是在践行规则,另一方面是在实现“人”的行为规范,即从项目文化中体悟生活中的“行为规范”[4]。这需要学校全体体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内容和途径实实在在的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2.2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学科德育中的应用

2.2.1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简介

“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先生积多年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并已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立足于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学成效[5]。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包括两个教学观点:(1)结构化教学观点:即教学应首先确立以构建学生心理结构为中心的观念。具体指教学系统以及一切教学工作都应以促进学生发生预期变化为出发点,使其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形成,使受教育者建立一定的内在调节机制。放在高校体育学科“德育”中是指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建立德育的内在调节机制,以对受教育者的外部行为以及思维方式形成调节和决定,形成相应的心理结构。(2)定向化教学观点:指心理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只有严格依据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定向培养,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高校体育学科德育的定向化教学实质上指让学生在了解德育构成要素指标内容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德育要素的心理结构,运用心理定向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和明白自己所需以及如何去做。

2.2.2 运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提高德育实效性

高校体育学科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实效性。实效指实际的效果,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通过有效的教学教育理论与方法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结合高校体育学科教学实践,制定“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下的德育教育程序:

(1)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于体育理论课中,把德育构成要素的内容融入体育理论课,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及其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感官形成交替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活,让既定的德育内容成功转化为直观的信息传输状态,更容易使学生建立德育的认知经验结构和情感经验结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问答的方式,增强德育的心理结构,为实施定向培养打下基础。

图二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下的德育教育程序图

(2)小组协作学练:“结构-定向”教学采用小组协作的学练方式,教学活动的情感色彩较为浓厚,教师更容易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练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与合作,互相影响、促进,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机会和空间,并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言语的鼓励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进一步加强心理结构。

(3)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建立既定的心理结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种程度的衰减和干扰因素的增多,从而增强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6]。在学习评价中,结合过程性评价,并结合德育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构建,把过程性评价结果融入学期评分当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4)定向培养:所谓定向化的教学就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实施最优化的组织与监控,对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加以控制,使教学的组织实施更加科学化、系统化[7]。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依照德育体育内容引导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和情感结构践行德育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及时的言语或动作上的反馈信息,放大个别学生的积极行为,以便于辐射、影响其他学生,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以达到定向培养的目的。

总的来说,定向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才是“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最终目标,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科德育的实效性,只有提高教学的效能,才能加速学生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2.2.3 “结构-定向”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资源的案例分析

2.2.3.1 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第1次教学

(1)学习目标

①认知和情感目标:能说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知晓团结协作在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学练和比赛中表现出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

②技能目标:通过学习85%的学生能够正确做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95%以上的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学会自我练习的方法。

(2)教学过程片段

体育课堂中有很多立德树人的德育契机,需要教师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第一时间把握这些细节,不仅使体育课堂更丰富,也使学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认可,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结构-定向”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依据异质分组的方法,保证小组中学生的水平各有差异,具有层次性,这样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指正和监督。

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课堂上,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和专项准备活动,简单易行且极富创意,学生的热身效果比较理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基础部分教学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进行分解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实施异质分组学练,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中一组学生,当组内成员遇到困难或无法完成技术动作时,小组中其他水平较好的成员会主动提供帮助,运用自身掌握的动作要领来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并辅助其练习,此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学习气氛融洽,学习效果较好。教师注意到这一点,在小组协作学练后,集合队伍,言语引导学生并简洁清晰的表述,树立一个良好的小组协作的典型,并带领全班同学为该小组送出掌声。教师在集体纠错后,继续组织小组协作练习,鼓励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践行德育功能。

(3)学习评价

制定体育学习评价手册,在问题的设置上渗透德育资源,采用小组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月填写一次,评价结果融入体育成绩评定当中。旨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重视德育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心理结构,提高体育学习过程中德育的实效性。

3 结语

本研究将学校体育“德育”构成要素以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所展现,明确个体的德育由表层迈向深入的发展过程。提出高效体育学科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首先对具体的德育内容指标进行二级划分,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特色价值,运用专家评分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并选取相应指标,使得高校体育学科践行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更为详细;同时应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旨在促进与完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理念,结合体育的精神文明与独特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结构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律诗的开合结构
论结构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