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1-10-22熊永茹
摘要:美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能够引起诸多教育研究者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而逐渐在社会发展当中形成说法不一的理解与概念,对美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大众文化不断盛行的情况下,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诸多不良问题,以此阻碍其个人审美能力的有效提高。为了积极响应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把握大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特点,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指导策略,不断加强大学生美育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丰富魅力。
关键词:文化育人;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价值;实现路径
引言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但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具体内容,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性引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解读了美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使命。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发挥发挥美育在文化育人中的功效,并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对于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
(一)美育有助于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区别于传统普通高校,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重视服务产业创造的实际贡献,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向社会输出产业对口人才。应用型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主要扎根于地方,从事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采购供应、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现代社会产业链密切相关的行业。一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上述为职业导向的学生,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同时,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同样重要。根据麦可思研究,“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度最高的工作能力选项。二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钱学森认为艺术方面的熏陶至关重要,强调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提到艺术熏陶使他能够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灵活一点,可证艺术教育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大作用。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体现人生价值追求的价值观,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落脚点。美育中包含的审美、责任、传统文化价值等都有助于帮助应用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价值观的塑造。
(二)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人格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精神面貌上,在美学教育中,无时无刻不彰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美学教育工作中,通过接收一些美的善良的事物,可以使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举止中获得一些思考,规范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美学教育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两个重要意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总的来说,美学教育就是一种完善人格、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开展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
校内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校艺术团为主体,要以艺术团的建设为引擎和主导,为应用型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特长、充实课余时间的良好平台。艺术团的建设可以将有艺术特长和艺术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体文化,并能够成为传播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艺术的半专业性团体,艺术团为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大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实践中,做好相关引导、指点和组织筹划,杜绝“三俗”的形式和内容,引导良好的艺术实践形式和审美水准,并探索将美育概念与应用型高校提倡的“工匠精神”有效结合,以“美育”意识推进“工匠”意识。
(二)深掘育人素材,丰富美育内容
美学素材既包括传统美学教材,也涵盖其他与美相关的素材。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除却对美育理论的教育外,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引入其中。一是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盈美学素材。习近平總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文学作品、书画创作、传奇戏剧、音乐创作等都蕴含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理想情怀的育人内容;在我国红色革命文化中,同样有许多经典歌曲、影视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美育载体,感染与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即强调:“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引领美学教育。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主要涵盖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审美理论;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备独特的审美境界,它从精神教育着手,在情感领域实现审美和信仰教育的有机结合,核心目的在于培养与提升人性中的美好品性。
(三)提高美育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美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要理论实际高度配合的教育门类。美育师资美育实践者是开展培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美育的师资群体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综合文化素养。要有能力统筹及开展美育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当下美育师资队伍具有不确定性,体现在美育教师自身学生时代的学习经历方面。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和人文艺术修养影响着他们以后从事教育事业后的水平,影响着新一代青少年接受美育的质量以及美育课程的吸引力。只有美育师资力量能力提高了,整体艺术素养提升了,美育才算是有了稳定的基础,再去传授美育知识,在此基础上美育开展实施才会越来越好。要从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结合中推动美育培养工作,提高美育素质教育师资水平,树立培养合格美育实践者的坚定理念,明确责任。实现美育素质教育的持续性优质发展,优化师资力量,激发学生对美育素质教育的兴趣,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美育建设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培养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影响力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应当全力推进的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美育建设的目标要具体化、层次化。这种目标的设定一定是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不尽相同而又相互贯通的,这种贯通就是美育目标的内在联系,在这个目标方向上,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坚持以美化人为载体,并构建合适的美育建设路径方能有效提升美育建设功效。
参考文献
[1]吕少英,刘洋,陈晨.以文化人与以美育人——高校美育学科建设与融合探析[J].大观,2020(08):99-100.
[2]吴妍,吕宁.文化视域下聚焦高校美育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9(24):172-173.
[3]牛霖霖,单慧.高校美育工作现状分析和举措[J].风景名胜,2018(11):270.
作者简介:熊永茹(1979-07),女,苗族,云南省文山州人,大学本科,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