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她的故乡

2021-10-22雷晶晶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波伏娃两性母亲

雷晶晶

1995年,安托瓦内特·福克在《两性》一书中,以精神分析為切入点,界定了女性真正的身份,确立了女性的真正价值,深入探讨了何为女性学,以及这一学科的未来。这本书也成为继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之后法国女性问题研究的旗帜性著作。

福克出生于1936年,父亲是“人民阵线”的活跃分子,母亲是目不识丁却很有才华的家庭妇女。福克出生前,母亲曾梦见即将出生的孩子没有脚。仿佛一语成谶,福克在17岁时患上多发性硬化症,此后一度影响了运动机能。

27岁时,福克意外怀孕。糟糕的身体状况与柔软的新生命共存,她笃定要做一位母亲。那期间,福克师从思想家罗兰·巴特,遂将这段对抗式的心理历程引入硕士论文。女儿顺利出生后,福克进一步意识到身为女子的天赋与困境,开始尝试从伦理、历史、政治的角度为女性正言。

作为心理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福克耗费五年时间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弗洛伊德曾把女性比作难以捉摸的“黑暗大陆”,历代显赫女性的存在方式多是把自己与男性等同……她对这类“女性边缘化”提出质疑。在她看来,男女拥有各自的专属禀赋,女性对子女的慷慨接纳,足以从某种程度上让其上升为“故乡的本身”。

理论之外,福克不断参加各种论坛和活动,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每次演讲,她都能延伸到别人不曾涉及的领域;每次聆听,她又能迅速理解到对方的真实意图。福克的聪颖、谦逊以及善解人意为她赢得不少朋友,且在思想乃至行动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1979年,福克与朋友齐心协力,促使法国政府颁布将人工流产合法化的《薇依法案》,捍卫了女性生育权。

《人生而有两性》是《两性》文集里最具代表性的篇章。福克从个人悲喜交加的生育体验出发,颠覆了波伏娃的“第二性”观点,明确提出“人生而有两性”才是不争的事实。她强调女性本身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认为生育的价值理应得到文化上、象征上、经济上的全面承认。多年以来,尽管波伏娃的思想促推着两性平等,但默认在“容忍值”范围内女性歧视合理的现状未曾剔除。福克为此提出“均等”的概念,呼吁在各种职能中通过男女“量”的平等达成“质”的平衡。与此同时,她还悉心提醒女性从政可能遇到的陷阱:她们在获得领导权后往往呈现“男权”的一面;而女性急需真正认识自己。

20世纪90年代,福克在欧洲议会上宣讲人口、发展、民主的“女性三重活力理论”遭遇嘲讽;提出合作共赢、尊重差异等设想后亦饱受《第二性》旗下“平等派”的诟病……纵然女性主义的停滞、麻木甚至回潮不可避免,但福克心向阳光,如同她一贯的口号,“这是一场不可逆的行动,我们都在继续抗争。”2013年,福克出版《女性创作者全典》,收录了几个世纪来世界各地的优秀女性。在福克的不懈努力下,法国政府在选举、经济、教育的各个领域推行《均等法案》,女性逐渐获得相关权益,特别在生育上的贡献得到了较好的认同和鼓励。

曾有女性朋友对福克的行动力颇感好奇,福克声称有种“爱的力量”助她前行。当年福克的母亲用自己母亲的名字为她取名,福克则如法炮制,把母亲的名字“文森特”传给女儿。《两性》的法文原版封面并非美艳的妙龄女子,而是一位普通又美好的孕妈形象——或许,福克希望广大女性能从母性中重新发现自我,也能超越母性本身而重新塑造自我。那么,她们便无须“回故乡”。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年):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发起人之一。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

波伏娃两性母亲
女权教母:成就放在当下,遗憾留给来生
给母亲的信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铝的“两性”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面对萨特死亡的波伏娃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