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家的理性

2021-10-22刘金祥

书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伍尔小说家批评家

刘金祥

作家与批评家先天就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的冤家、对手,二者既相互指摘又互相寄托,双方既彼此攻讦又协同合作,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依附关系。如果没有诗人呕心沥血写就的诗歌和作家殚精竭虑创作的散文、小说,批评家就缺少了言说对象和评介客体,文艺批评之基就难以确立,文学理论之树更是无法长青。而离开了批评家的关注和垂爱,作家们得不到理论的声援,不由得若有所失、倍感孤独,表现出一副自怨自艾的落魄模样。

一般的平庸的作品无须批评家发声。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与批评家应该是一种共谋关系,需要二者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恰如著名电影导演李安说:“深层次的交流不能明讲,需要创作者和评论者达成一种精神默契。”为文学作品撰写评论文章,既需要批评家具备对作家和读者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又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专业素养,应在深入研读原作文本的基础上,以深邃的美学洞察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力,去梳理、探寻、提炼和概括作品的思想题旨和艺术技巧,并通过不同媒介向读者加以传递,这就是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家需要批评家的积极回应,甚至早在作品酝酿之时和创作伊始,很多作家就翘首以待,而作品一经发表、出版就更加急不可耐。清高傲慢的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一个入流的女人”,在与同时期其他英国作家争论中自诩“像现在这样的英国小说,就其创造性和严肃性而言,我可以与大多数现代派作品相媲美”,这样一位如此高傲的作家,其在写作过程中显得非常自信与自负。她在《瞬间及其他随笔》一书中写道:“与其他作品相比,我更喜欢《夜与日》的后半部分。事实上,这部作品的每一部分都写得很顺利,不像写《远航》时那么折磨人。而且,如果写作时的舒畅和顺利能预示什么的话,那么我该指望会有人喜欢这本书。”在彼时英国文学界对伍尔芙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境况中,伍尔芙在某一时期能做到从容淡定、荣辱不惊,这也着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与品格。最近阅读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伍尔芙日记选》,书中透露了这位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女作家,面对文学评论界的褒贬毁誉所做出的反应:“现在正处于出版旺季。默里、艾略特和我从今天早晨开始,就要在众口铄金之下,随别人评判了。也许正因为此,我很显然有些情绪低落。锡德尼·瓦德娄曾说过,就写作而言,最糟糕的是作者过分看重外界的赞誉。可以肯定,这个短篇是得不到什么赞誉的,而我还会对此有些在乎。一大早的,没人来说什么好听的,很难动笔。好在沮丧只持续了三十分钟,一旦真的开始写作就心无旁骛了。”虽然伍尔芙坚称自己并不在乎评论界的说三道四,但来自一些权威批评家的声音还是让她心神不宁、寝食难安,使她在话语表达上有所顾忌和收敛,并打算做些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称作英国文坛前卫开拓者的伍尔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她在接受同时代作家批评家严苛的批评同时,也在以挑剔的目光和打量的姿态审视着其他作家;她祈求和渴望批评家的赞许和推崇,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和诠释其他作家的作品。伍尔芙在为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作家作品撰写评论文章的时候,非常在意和极为顾及作者的感受,善于在角色转换中进行换位思考。她在撰写关于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作品的评论文章时,曾立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用我的方法来写”的誓言,并在文章中直率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1920年6月23日,伍尔芙在日记中写道:“此时,我内心正激烈地斗争着,究竟要不要如实地说,康拉德那本新书并不好。其实我已经说出口了,挑那本书的毛病有些棘手,大家几乎毫无例外地敬重他,因此我忍不住猜想,也许他从未碰到过识货的主……不管怎样,什么也不能动摇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什么都不能。”这是伍尔芙作为批评家真实而可贵的品行,也是她备受后人尊重的重要因素。而当她以小说家身份现身文坛时,几乎与众多其他作家毫无二致,伍尔芙内心深处那种成名成家的强烈欲望,以及希望批评家尽快认可自己作品的自私念头迅速统治了中枢神经,这种评论他人作品时非常审慎、非常理性而对批评家臧否褒贬自己作品又特别看重的做派,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和难以理解,只能说明人是复杂诡异的,人性是难以捉摸和无法确认的。

剖解伍尔芙这一极富代表性的个案,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就角色的本质属性而言,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会永久地持续下去,一部中外文学史就是一部作家和批评家永不妥协的历史,这是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状态,也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重要标志。当然,作家和批评家是文學命运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既要互相张望又要互相尊重,既不能搞成你好我好的互相吹捧关系,也无必要演变为剑拔弩张、睚眦必报的敌对状态。作为一项较为艰辛、复杂理性活动,不仅需要大量地阅读作家作品,而且需要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文学观念和审美取向,在生发出独特感受后,批评家才能撰写评论文章,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说,文学评论不仅仅是论述作家作品所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文本的再发现、再解读,是面对文本呈现出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要从作品中发掘出作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所以,作家和批评家对作品的理解是很难一致的,二者存在着认知分歧也是正常的,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作家面对批评家的心态平和、神情淡定,对批评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报以雅量,持以宽容;假如批评家对作家作品不伪饰虚言,不矫揉造作,不恶语伤人,以扎实学养和理性态度客观地剖解作家,慎重地评价作品,那么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抵触和龃龉也许会少些。

猜你喜欢

伍尔小说家批评家
新锐批评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今日批评家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站着写成大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空间构建视野下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解读
诗人小说家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