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七年,安享自然
2021-10-22肖承森
肖承森
日本作家写随笔向来以情感真挚、语句简朴而闻名,《山之四季》堪称典范。
高村光太郎生于1883年,卒于1956年,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时代。作为诗人和雕刻家,他本应潜心专研在英美各国习得的西洋画技法,学为所用。谁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国内高涨的战争情绪所感染,写下了一些“愛国主义”的诗歌。直至1945年,美国轰炸东京,他的家被毁于一旦,所有雕刻艺术品和诗稿化为灰烬。他才幡然醒悟,战争会摧毁一切美好事物。
因家被毁,高村光太郎不得不逃往岩手县山间蛰居。浮度山中七年光阴,他写就此书。光太郎的妻子智惠子于1938年因病去世。表面上,了无牵挂的他,避居山野,听风观雪,交友识人。实则在内心深处,他无时无刻不在反省自己在战争面前随波逐流的过错,备受良心的煎熬。
然而,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言语平淡,叙事不疾不徐,令读者丝毫感觉不到他内心的波澜与苦痛。反倒是那些来自日常生活观察的喜悦,让人们对山间风物与人世冷暖有了别样认知,对现世生活也多了一份感激和惦念。
书中的《山之雪》《山之人》《山之春》和《山之秋》皆可作为散文经典篇目一读再读。
高村光太郎的散文读起来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他说“独坐小屋,由于落雪不似下雨,没有声音”,随后笔锋一转,便写起了柴薪噼啪和水壶里热水沸腾的动静。居于室内,这细微变化当然不足以打破大雪封山的寂寞。随后,春夏秋三季里勤劳的啄木鸟、逃跑的老鼠、蹩脚的狐狸、呆萌的野兔,就顺着光太郎的笔尖先后登场了。试想,他真的在森林里与这些动物面对面了吗?其实不然。他是通过形状各异的脚印来判定它们行踪的。谈起在雪中行走的感觉,他不禁感叹,自己遇见了世界上最美的雪!与其说最美的雪在光太郎的眼里,不如说在他的心里。外界的景物引发的是他内心深处对世间万物的眷恋之情。
高村光太郎行文细腻而深情。哪怕他只是写山里的花、山里的人,甚至是秋天收获的农作物与蔬菜,都彰显着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现世安稳的渴求。倘若不了解高村光太郎的人生轨迹,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中年丧妻,孑然一身,因家园被毁才来到山中,在村民临时搭建的屋棚里隐居起来。在感谢自然产物丰盈的同时,我们也该赞叹人类生命力之顽强。
岩手县是诗人宫泽贤治的故乡,似通过宫泽贤治的家庭关系,高村光太郎才受到了村民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每到一处,高村光太郎便自豪地说:“这也是宫泽先生诗里出现过的地方啊!”他认为,宫泽贤治之所以能够写出《银河铁道之夜》这样荒诞离奇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想象力出众,还依赖于他久居岩守县如此空灵美丽的地方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本书里的一词一句也凝结了高村光太郎的真情。
在书中,高村光太郎不止一次地提到独居,且身体不佳,有时还会咳血。但他全然不顾,坚持写作。生活让高村光太郎遭遇了极大的不幸,但我们却全然读不出他的恐惧、迷茫。反而他会说:“一个人独居在植物繁茂的地方,就很容易被它们所散放出来的强烈生命力所征服。”
村上春树说过,人的生命虽然本质上是孤独的,但它总是在某个地方与别的生命相连。在山中居住的这七年,高村光太郎一定是找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安享自然了。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