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提炼:亮出观点 表明立场
2021-10-22王代福
前言
议论文,又名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该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议论文的写作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并且有严密的逻辑性。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不少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出现了议论文文体的考查,编辑部特请王代福老师结合学生习作,从这期开始,用五篇系列文章为大家梳理一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技法点拨
近年来,议论文的写作一直是中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文体。众所周知,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 由此可见,写作议论文的关键在于,首先必须亮出观点,表明立场,确立一个鲜明而又正确,新颖而又深刻的论点,这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重要前提。
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明的主张、见解或观点。它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议论文的“纲”。一篇议论文的成功与否,论点的提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写作议论文时,提炼论点应注意哪些要求呢?
一、 論点要鲜明
写议论文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就必须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明确。如果亦此亦彼、含含糊糊,就不能达到写作的要求。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论点,也可以有多个论点。多论点的文章中,也应有一个主要论点,称为总论点,其他论点称为分论点,分论点统一在总论点之下。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孟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他通过六个历史人物历经磨难终成大业的事例,得出了“困境出人才”的结论,接着类比于统治者治国,也得遵从“饱经忧患始得安宁”的道理,由此自然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二、论点要正确
表明己见,进而干预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所在。要让自己的观点树立起来,首先观点必须正确。作者所持的见解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绝对、片面,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如赵鑫珊的《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一文,作者在经历了渺小个体生命的无助和失落的情绪后,转而看到人类社会因团结互助而欣欣向荣地存在于大地之上,这时他意识到:是社会的人,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人只有成为“社会人”后才是强大的,有力量的。再加上他所发现的“从头到脚,我身上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出自我本人的双手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最终得出“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的结论。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感恩的态度。社会的人应该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形成并得以健康、有序运转的基本保障。毋庸置疑,这一结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成立的命题和公理。
三、 论点要新颖
观点再好,说来说去,尽人皆知,岂不索然无味?所以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能人云亦云。比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看文题,就非常吸引人。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作者却提出了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也可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章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四、论点要深刻
论点的深刻在于能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不能就事论事,只抓表面现象,也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立论要有针对性,要反映有代表性的问题,还要有现实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有力地说服读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邓拓的《不求甚解》一文,作者针对某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读书法的粗暴非议,入情入理地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陶氏的“不求甚解”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大家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其实未必能够理解书中的真意;二是说明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那么,论点又该怎样提出来呢?提出论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四种:一是开头提出论点;二是结尾提出论点;三是篇中提出论点;四是论点贯穿在全文中。通常的写法,应以开头或结尾提出论点这两种方式为宜,当然你也可以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佳作工坊
“开卷”未必“有益”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中学 肖 媛
常见有些人喜欢引经据典,动辄“子曰诗云”,开口成语典故,也不管是否真懂,总是觉得这些都是古人说的,一定没错。但成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拿“开卷有益”来说吧。这个成语广为人知,意思是只要读书就有好处,可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书,有好有坏。好书给人智慧,使人受到良好的熏陶。这如同交友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英国作家菲尔丁告诫人们:“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比如内容低俗的书刊,是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鸦片”,如果“开”这样的“卷”,只会受害,不可能受益。
由此可见,“开卷”须有选择,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那么开好卷,就一定有益吗?也不一定,还要会开。
即使一个人读的书都是好书,也应当加以选择。书籍如浩瀚的大海,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怎么能读尽所有的书籍呢?苏轼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这就是教导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读书。世上因为没有选择地读书而白白耗费自己精力的人很多。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每次进入图书馆,便拿起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挨着读。读书虽多,受益甚微。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劝告,分析自己的特长,将阅读目标集中于电学,终于积学成才。我国有一位学者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读书无人指导,见啥读啥。比如历史书,十六七岁时只知读《了凡鉴》,后来才知这本书远不及《通鉴》,但已浪费了不少光阴。在古典文学方面,对一些不成气候的诗文集,浪费了七八年的光阴,许多优秀作品反而没读过,年岁大了,视野广阔些,才知道要选择读书。”这教训,我们能不吸取吗?
看来,开卷还得掌握合适而正确的方法。总之,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才能真正受益。
名师点评
本文小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成语“开卷有益”阐发出与之相反的一个论题“开卷未必有益”,古语今用,富有创意。文章论点鲜明而新颖,说理深刻而透辟,论据确凿而充分,说服力强,读后给人以警示和教益。
佳作工坊
努力请从今日始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中学 王小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朝人文嘉的这首《今日歌》,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它,但我却仍记得当时读完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顿悟”的感觉,只觉得过去做了许多愚蠢的事,至此方才如梦初醒。
我做过的蠢事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幻想,二是懊悔。然而幻想往往成为泡影,懊悔从来都无济于事。这样的蠢事要彻底不干,又谈何容易?人们都喜欢幻想未来,预测明天,然而明天并不由人们的意志来决定,人们的幻想、预测又有什么价值呢?可惜的是,我们在幻想的同时,却让属于我们的今天的光阴悄悄地从身边溜走了。人们常常在陷入困境或遭受挫折时哀叹不幸,追悔过去,然而昨天已不再属于我们,失去的已永远失却了,人们的哀叹、追悔有什么意义呢?从文嘉的这首发自肺腑的诗中,我忽然领悟到了,今天才是最可贵的。
人们常说,拥有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会更感觉到它的珍贵,时间岂不也是如此?我们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想入非非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长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单是出于設想家的脑袋,也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双手一砖一石地筑起来的。如果没有当初的第一块砖石,哪来如今的宏伟长城?我们更不能把时间消耗在“悔不当初”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拉第在经历了上百次实验的失败后,终于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块磁铁掉进了线圈,从而总结出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如果说这是出于偶然,那也是法拉第锲而不舍的努力所换来的。失败和挫折丝毫不值得后悔,我们失去的是汗水,得到的却是宝贵的经验。只要不泄气,再努力,我们终究会成功。
正如文嘉所说,“人生百年几今日”,人的一生固然短暂,但只要珍惜每一个“今日”,每日努力,每日进步,又何患明日无成呢?
努力请从今日始,我愿所有的人都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名师点评
文章以“努力”为话题,先引用明朝人文嘉的《今日歌》入文,接着从对该诗的“顿悟”中归纳出自己做过的两类“蠢事”,然后切入主题,珍惜今天,努力实践,锲而不舍,何患无成,最后归结话题“努力请从今日始”。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结构清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小作者用词准确且富有变化,“如梦初醒”“成为泡影”“发自肺腑”“想入非非”“悔不当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锲而不舍”等,还有“顿悟”与“领悟”、“溜走了”与“失却了”、“追悔”与“懊悔”等的运用,富有辨证的观点。
责编:胡蕊